【趣味】打高尔夫真的就是“耍太极”
太极有个口诀曰:虚灵顶劲,沉肩坠肘,松活弹抖,中正放松和平衡。一下内容分别详细论述。
一.【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有通过感觉百会穴的提起,使人头往上顶,但非用蛮劲,通过虚灵顶劲使身体中正,便于气顺,协调,使人便于打通任督二脉。高尔夫在站位上,也要求收下额,头微顶起,拉动脊椎,使之伸展平直,最大限度的做到以脊椎为轴的发力,减少脊柱扭曲造成的不必要失力和损伤。这和太极的虚灵顶劲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沉肩坠肘】
沉肩坠肘在太极走架中,是非常的重要。其关键点是通过松肩,松肘,减少胳臂和手臂的用力,使发力来自腰间,力从丹田生,通过协调的肩肘,而达鞭梢,从而减少蛮力的使用,而用内力,丹田之气。
高尔夫也是要减少胳膊用力,用旋转之力,从腰间产生,通过手臂而达杆头,任何肩肘的不协调,都会降低力道,牺牲杆头速度。我在挥杆的时候,体会到如果没有很好的沉肩坠肘,就能感觉到身体比较紧张,肩臂都不容易舒展,挥杆也都是小里小气的感觉,力道也不容易贯穿到杆头。而比较好的沉肩坠肘可以帮助舒展身体,体会腰劲,动作也比较大方。同时,很多高尔夫动作中,都强调上杆时,右肘不要外撇,而要贴近身体,右肘朝下,这正好也合了太极中的坠肘了。
三.【松活弹抖】
松活弹抖可以说是太极的精妙之处,出拳看似绵软,但孕育这极大的劲道,松活并非松垮,而是身体放松,顺气而行,顺力而发。这和高尔夫下杆时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看了很多的高尔夫的照片,打的远的都是“机头”原理。就像枪,张开枪大机头一样,手腕于手臂的夹角就是这个机头,大家都在说延迟发力,就是尽量保持这个机头,直到最后的击发。记得Ben Hogan的书上也是说要尽量保持手腕的Cocking,直到最后保持不了,就顺其自然的释放,从而达到最大的杆头速度,同时手腕顺势而翻,达到最好的送杆。
这也和太极的松活弹抖有很大的相通之处,其关键点在于一是如何保持到发力的点,二在发力点上如何处理。
松活弹抖可以说是太极发力的精要,也是最难练的地方。而高尔夫的发力和手腕的控制也是高尔夫高手的必杀技。
四.【中正放松和平衡】
在我的印象中太极拳的关键所在是中正放松和平衡。
所谓中正一方面是指精神内敛,意守丹田,另外一方面就是身体姿势始终保持端正,不是七扭八歪的。
而放松则是指动作舒展自如,没有蛮力和拙力。
平衡则是指时刻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保持头部的稳定和身体中轴线的稳定。
太极拳的发力讲究足为根,就是说脚是力量的根基,下盘始终保持稳健,所有的动作都是脚先动,而发力时力量是由腿而发,腰部作为主宰,将力量传到手臂,所以说手臂不是主动发力的,而是力的传导者。真正的太极高手胳膊都是软软的,但发起力来能量惊人,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把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手臂并发出去。同时,虽然发力的顺序有先后之分,但太极拳讲究的是一个整体的配合,所有的动作都是一气呵成,达到一种融会贯通的境界。
反观高尔夫,这些原理也正是高尔夫挥杆的要领。人们常说的死不用力和死不抬头说的就是放松和保持重心的稳定。
此外,见过太多太多初学者挥杆时出现的问题,大多都是因为胳膊主动发力导致,直接导致下杆是从外到内,也就是经常说的Outside-to- in,结果打出的球不是低飞的左曲就是高飞的右曲。如果能够体会到下盘发力带动手臂,也就是大肌肉群带动小肌肉群,同时保持身体中轴线的稳定,并在重心转移中保持身体的平衡,而且把节奏和韵律运用其中,那么你的挥杆就会接近完美了。
【总结】:
对于包括太极等一系列运动,著名英国高尔夫教练彼得•赖特布朗(Peter Lightbrown)认为,同太极是一样,高尔夫运动也是种“运动禅思”(Moving Meditation)。
太极可以帮助高尔夫球手认识到身体中心(丹田)在击球时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呼吸来调整丹田气。实现身体与精神的有机相连。
在学习太极的过程中,人们从有意识的模仿(Conscious Learning),到无意识的习练(Unconscious Practice),实现了拳理理解的内化(Internalization)。对于高尔夫球挥杆练习,这种内化的训练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球手克服因多虑而引起的紧张、焦虑和自我能力怀疑。
在球友学习太极课程以后,会逐渐接触到如何正确的调节自己的呼吸,戒除烦躁和焦虑,让气息下沉丹田,如何保持平衡和立身中正。这些学习对于帮助球友在压力环境下精准、有力的挥杆击球,往往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太极之精妙还真有可能运用于高尔夫中,当然,太极中打人的部分就算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常识】为什么高尔夫球员只带一只手套?
【励志】贫民窟里的高球梦
【涨姿势】盘点全球离奇罚款:打瞌睡罚500
【高科技】3D模拟技术引领未来,酷炫直播新体验!
【科普】为什么高尔夫是麻脸的?
【人物】加里•普莱耶:达者兼济天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