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年味浓
文 / 田时江夏玉婷孙兵 图 / 吕清伟
家乡美 | 年味浓
春节,一个所有中华民族同胞们的归属羁绊,
年味,一种说不清也道不明的感觉萦绕心间。
这次,让我们跟随不同地区的同事,
重庆的田时江、湖南的夏玉婷还有青岛的孙兵,
去看看他们家乡的年味,
是怎样的...
重庆的年味
我是51号球艺助理田时江,
在我的家乡,重庆市万盛区关坝镇,
重庆的年味,
是这样的......
腊梅花
年前大家喜欢春节在家里摆上淡黄色的腊梅花,
花瓣带有清香的味道。
从腊月开始,
不论你到花市还是在普通街道,
到处都能看到来自近郊的农民身背背笼,
里面装满含苞待放的蜡梅花。
腌腊肉
每逢腊月小雪至立春前,
家家户户杀猪宰羊,
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
其余用盐,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
腌入缸中七~十五天,
再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
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
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
浓香可口的腌腊肉即成。
年夜饭是汤圆
提到春节不能不提年夜饭。
北方年夜饭最后一道一定吃饺子,
重庆人则必须吃汤圆,象征团团圆圆。
我们在汤圆的数量上有许多讲究。
例如正在读书的学生,
一般家长会让他们吃三粒,
意思是三步登科,学业不断进步。
风俗传统
重庆人初一不出门、不扫地、不睡午觉;
初二“走人户”与“转转饭”轮流到亲戚家吃饭;
初三祭财神亦说灶王查户口也不外出;
元宵节有鱼翁蚌仙、踩高跷、耍狮子等表演,
按习俗所有的灯都要亮着,家家户户吃汤圆。
虽然这些年时常不回家过年,
但重庆的年味一直在我心中。
湖南的年味
我是91号球艺助理夏玉婷,
在我的家乡湖南怀化市溆浦县,
年味是这样的......
红红火火年年有余
湖南人过年,
除夕一定会吃鸡、肉、鱼三样,
而且得是大鱼大肉。
将鱼蒸好后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象征红红火火,
根据习俗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
要留到初一再吃,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接龙”与舞龙灯
在我们家乡舞龙灯先要“接龙”,
开始时挨家挨户发请帖,
接了请帖的人家依次进屋舞龙灯表示祝贺。
接龙后,开始舞龙。
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
全部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来,
接龙,接喜庆,接吉利,接年味。
酿米酒
做米酒也是我家乡过年必不可少的活动,
一家人一大早就起来,
准备好糯米、纱布和野菜。
糯米事先冲洗干净泡一宿,
取出放在铺好的纱布的蒸屉上,
上锅蒸10分钟后在米上均匀倒一些温水,
再蒸上10分钟后取出晾凉并撒上酒药粉。
用手把药粉与饭搅拌均匀后压实、盖好盖子,
用棉衣或毛衣把盆给包好、套个袋子,
包好后就放在热的地方等待酒的酿成就可以啦~!
打糍粑
说到打糍粑也是一项体力活呢,
家里的顶梁柱和小孩都要在家,
小孩子负责压、顶梁柱负责打,
每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味道;
一家人其乐融融,
享受一起劳动、团圆的乐趣。
湖南的年味古老而朴素,
让人离家千里依然还是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青岛的年味
我是市场部孙兵,
一个土生土长的青岛人,
在青岛,
年味可以是节前采购打扫的忙碌,
可以是阖家团圆吃一顿年夜饭,
可以是围坐电视机前边吐槽边看春节晚会,
可以是街头巷尾弥漫的鞭炮味儿......
沙子口大集
临近春节,
沙子口大集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来自本土的海鲜产品、肉食蔬果、日用百货,
等近千种商品沿街售卖,
市民们忙着置办年货、购选春节用品,
迎接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
萝卜元宵糖球会
作为岛城新年最大的传统民俗活动,
萝卜元宵糖球会,
年味儿自然也少不了它。
萝卜元宵糖球会起源于清溪庵庙会和糖球会,
距今有700年的历史了。
一根竹签串起几颗山楂,
裹上糖浆和白芝麻,
外层酥脆甘甜、内里鲜嫩带酸,
香甜可口、唇齿留香。
饺子
在青岛,除夕晚上是必吃饺子的,
全家围坐在一起,
你和面、我剁馅,
你擀皮、我包边,
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根据习俗下饺子的时间要跟放鞭炮的时间同步,
饺子煮好后不直接吃,
要先盛出供奉天地、祖先,
然后才开始一起享受这最传统的美味。
有些人说,
近年来年味越来越淡,
但在我看来,
有家人的陪伴,
年味就永远不会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