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陶瓷:哥窑与弟窑
开篇讲一则关于“哥弟窑”的民间故事
话说在北宋年间,浙江龙泉地区有一对兄弟,哥哥名叫章生一,弟弟名叫章生二。
两人均以烧瓷窑为生;附近百姓为了区分他俩,于是把哥哥烧的窑叫做哥窑,弟弟烧的窑叫做弟窑。其中,哥哥烧瓷认真细心技高一筹,弟弟虽也不错,但怎么也比不上哥哥的好。
再到后来,由于哥哥烧的青瓷品质高,哥窑被皇室选为御窑,产品价格和销量都比原来高了不少,而弟弟烧的青瓷在百姓间卖的不错,但未能及上哥窑那样成为御窑,心中难免有些不悦。
龙泉哥窑
一次哥哥在烧窑的时候突然有急事需要外出,就把烧窑的事情托付给弟弟照料。谁曾想弟弟嫉贤妒能,在瓷窑停火的时候竟没有遵循“冷却到常温才能打开窑门”的原则,而是在停火之时就突然打开窑门,硬是要弄出点事故、让哥哥难堪。
由于瓷胎和胎釉的膨胀系数和速度都不一致,在受到强烈的冷热交替之后,瓷器表面出现了许多裂纹。哥哥办完事回到家看到这场景,瞬间惊呆了;更令其担心的是,如果御窑出现问题或是误了工期,可是杀头之罪啊!
龙泉弟窑
心灰意冷的哥哥着拿几件有裂纹的青瓷到集市上试卖,出乎意料的遇到了几个秀才,对这种“新奇的瓷器”连连称赞,把他手上的几件产品都买光了。
经过这么一件事,哥哥便壮着胆把带有裂纹的青瓷运往京都交差,没想到皇上和大臣看到瓷器之后不但没有怪罪,反倒十分喜爱。从此,这种带有“裂纹”的青瓷便成为了哥窑的主要特征。
虽然故事口口相传,记录下的不一定真实。
但从侧面映射了哥窑与弟窑的特点以及当时的地位。
哥窑:宋五大名窑之一,金丝铁线,紫口铁足
哥窑瓷器的特点是胎薄釉厚、釉面开片,即釉面布满龟裂的纹片,被誉为“瓷中珍品”
在烧造过程中,由于瓷胎的膨胀系数比胎釉的膨胀系数大,所以烧成之后表面会布满如裂痕一般的纹路,根据纹路的不同被命名为鳝血纹、鱼子纹、牛毛纹等等,又称“金丝铁线”。
龙泉哥窑“金丝铁线”
哥窑青瓷的另一个特点是“紫口铁足”——由于哥窑青瓷口部边缘一般都比较薄,所以烧制之后口部釉会隐现紫色,而足部则因为未挂釉而呈现铁黑色。
这也是鉴别哥窑青瓷的方法之一。
龙泉哥窑“紫口铁足”
有趣的是,哥窑青瓷茶具在使用过程中其裂痕还会吸收茶汤、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许多茶友喜欢使用哥窑青瓷茶具的原因。
弟窑:釉色青翠,光润纯洁
弟窑青瓷与哥窑青瓷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釉面无纹片,整体显得色泽青翠且晶莹滋润。根据釉色的不同,又可分为梅子青、粉青、豆青、天青、米黄等等,其中以釉色为梅子青、粉青的为佳。
采用弟窑青瓷茶具泡茶,不仅能够很好地观赏茶色,更能获得赏心悦目的享受。
弟窑粉青,剔透饱满
龙泉大师作品《春夏秋冬》,堪称经典
从左到右,分别是:梅子青釉、天青釉、米黄釉和粉青釉
作品:《春夏秋冬》
哥窑与弟窑,你更偏爱哪一个呢?
上文来自:茶生经
宋代哥窑瓷器简说
(图片来自雅昌网,红色标注为作者按照个人所知而加)
首先说说什么是哥窑瓷器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浙江龙泉。烧制的青瓷有各式碗、盘、瓶、炉等,造型幽雅有古韵,典型器物有琮式瓶、贯耳瓶、鬲式炉、莲瓣碗等。有的器物有刻划、堆塑等装饰,哥窑瓷采用多次施釉的工艺,使青釉浓厚青翠,色彩幽深,创出了粉青、梅子青等绝顶釉色,把青瓷的美,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哥窑外形:
哥窑青瓷釉上有细碎的开片,称作“百圾碎”,更小的叫“鱼子纹”,把原本是缺陷的开片变成瓷器表面自然天成的装饰,说明工匠们已经掌握了开片的规律,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和利用,这只有在制瓷工艺达到高峰的宋代才能做到。
关于哥窑的特殊说明:
真正的宋朝哥窑作品是公认稀少,大部分都是传世作品(即后代仿制的,这里的后代不一定指现在,因为明清时期也有仿哥窑的作品)
有童鞋反馈小编说的比较抽象,那这次就用图文结合方式说明。
所谓的“鱼子纹”就是这个细小的碎片化现象:
台北故宫-灰青三足小圆炉
稍微大一点的的碎片化被称作“百圾碎”:
台北故宫-南宋-元哥窑碗
小编本人更倾向于“百圾碎”的作品,毕竟感觉完整一些,但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仅代表小编个人观点。
关于哥窑特征:
其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
这就是传说中的酥油光
其实给小编的真实体验就是用刺眼的光源照射(例如强光手电或者太阳光),但是反射出来的光线是柔和的且反射处不光滑(这也是为什么是柔和的反光,因为经过几百年上千的氧化等化合作用以及人为触摸,瓷器表面已经成不规则粗糙状态了)
其二、“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50倍放大下的“金丝铁线”
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一般现在仿品的金丝铁线,几乎都是单种颜色聚合的多,例如:铁线(黑线)占一块,而那块区域则没有金丝(黄线),而真品是黄黑线交错分布的。
其三、“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说,官、哥釉气泡密集似"攒珠",是指哥窑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表上。这类特征不易模仿。
“攒珠“气泡
气泡方面说的形象一点,就和可乐泡一样,不过真品会有黄泡和黑泡参杂其中,这是该件瓷器存世久远的有力证据之一。
其四、“紫口铁足”的风致,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 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紫口铁足
顶部(开口)边会有一层紫色或黄色的层(灯光角度和人本身对颜色的理解都会影响这个颜色的说法,但是有一点是公认的,就是开口颜色肯定比底部颜色浅),反之也是一样,底部颜色开口颜色深,一般都是铁褐色(铁锈红)。
好了,以上是宋代哥窑瓷器的一些特征以及小编本人的解读,希望各位客官喜欢,欢迎相互和气的探讨古董相关知识。
另着重提醒一点,宋代哥窑瓷器存世量极其稀少,希望各位在押类宝物之前,多看,多想,多翻阅资料再做决定,以免照成不必要的损失。
深圳市高尔夫球协会
SHENZHEN GOLF ASSOCIATION
中国首个成立的高尔夫球协会
深圳市深南大道6006号华丰大厦3104室
邮编:518034网址:www.szgolfxh.com
咨询电话:0755-83906491
↓↓ scan QR code ↓↓
本文来自:爱古董的小悟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