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如何给孩子做好高尔夫赛前和赛间的心理指导 ...
如何给孩子做好高尔夫赛前和赛间的心理指导高尔夫是一项长达4、5小时的运动,打球过程中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例如:一个洞打得好,下一个洞突然变差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推杆好像被诅咒了一般,球在洞口打个转又溜了出来;打到12、13号洞,体力透支的时候,成年人的情绪也难以调整起来,更何况是孩子……面对考验体力和情商的时候,如何在赛前和赛事期间把状态调节至最佳状态?父母最好与孩子一起面对这个难题。
剔除孩子的三大症状
孩子处于成长阶段,心智和独立能力遇到考验时,往往不能如成年人处理得当,因此,你会发现,大多数打高尔夫的孩子都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症状一:没有球赛,孩子能按时睡觉吗?
如果让孩子每天都早睡早起,不管有无球赛,他能做到吗?很多人都知道比赛需要耗费巨大的体力,但躺在床上才发现,翻来覆去都睡不着,原因是早睡早起的习惯没养成。
建议孩子劳逸结合,以静制动。如果能在休息时间抓紧一切机会通过睡眠补充精力,无需在球场上多喝补充体力精力的饮料。
家长参与到孩子的高尔夫球活动中,对孩子能起到鼓舞的作用
症状二:成绩不好,仅仅因为场地设备不好吗?
如果孩子总是觉得因球场的场地设施令他成绩不见起色,并花费很多时间去往返各地寻找更好的场地时,也许他已经得了球场焦虑症。
球场质量不好对于比赛成绩会有很大影响,为了找到更好的场地而花费巨大的精力,倒不如省下时间请教那些在同一球场上比孩子成绩好的人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孩子最容易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情绪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的表现
症状三:家庭关系很糟,连球童都不愿与孩子说话
很多球手以为自己只要打好球,拿到奖金就行,其他的一切社交活动、家庭聚会则能免则免,长此以往,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的毛病通通显现,带着情绪参加比赛,要拿好成绩谈何容易?
首先,球手也是人,有家庭,有朋友,球赛不是孩子的全部。生活应该是平衡的,该紧张时紧张,该放松时放松。这样,孩子才能更从容地应付比赛,平衡好球赛与生活的关系才能避免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
教会孩子新态度:生活与打球互通
压力管理学研究发现,不良的心态往往成为影响球场表现的“短板”。看似小小的睡眠问题,也能折射出我们对自己工作生活平衡的调节能力。要避免让不良心理影响球场的表现,打破前面所说的恶性循环就是关键。为此,我们需要教导孩子学会一种“像生活一样去打球,像打球一样去生活”的态度,就是不要把打球当做生活的仇敌,对打球存在抵触的情绪。因为我们越是抵触,那么这种补偿心态就会越严重。参加比赛也是孩子们所追求的一部分,自问一下,是什么让他们坚持打球?那么这就是其满足所在。
所谓像打球一样去生活,就是我们对待自己的生活态度也要严肃和认真。选择更有意义、更健康的方式来享受属于自己的时间(比如周末),而不是以电脑游戏、赖床的方式来浪费掉。
让孩子保持良好心态三步走
世界顶级运动员,运动心理学家乔安•达科埃塔(JoanneDakeaita)博士在她的著作中这样说道,“对于运动本身的热爱和刻苦的训练是取胜的关键因素。当孩子们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的时候,内心的激励能够使其自愿的坚持训练,忍受痛苦和压力”。
第一步:养成定时作息的习惯;
刚刚开始调整作息时间的确很难,他找出无数理由来拖延上床的时间,这是他改变任何一个坏习惯时都会出现的心态。我们不妨用“快刀砍乱麻”的方式操作一下。如果今天决定11点入睡,那么到了那个时间无论在做什么,都必须强制孩子停下来,其他的内容等到明天再说。如此坚持一个月,我们会发现,工作仍然能够完成,游戏还会照样在玩。因为新的生活习惯养成后,人的生物钟也会按照新的作息时间作出调整。
第二步:每天起床想象一下自己的目标;
当孩子养成每天定时作息的习惯后,我们会发现补偿心态自然也不那么强烈了,精神状态也逐步好起来,但他们的心态仍然不是很稳,需要通过想象自己的目标来增强稳定性。每天起床后,看看他们定下的目标和计划,想象一下达到目标后的情景,然后才开始工作,这样远比一起床就投入工作效果要更好。
第三步:合理安排时间,学会对压力说“不”。
对于他们干不了的活儿,不要让他们强撑着去接纳,否则会给我们一个“他还行”的假象。孩子无须对父母有情绪,但可以明确地告诉父母孩子的能力限制,能否宽限几天或推荐其他人去做,以征得父母的理解和同意。
来源:青少年运动网
您若受益请转发给其它有需要的高尔夫家长,谢谢!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