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民国时期印有中文的高尔夫球杆
高尔夫在15世纪时起源于西方,在19世纪末期得到了飞速发展,随着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将高尔夫这项运动带入了国内。到了民国时期,上海作为当时中国和西方交流的窗口城市,深受西洋文化与事物的影响,高尔夫运动在上海也逐渐开始盛行,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当时发生在上海的高尔夫相关奇闻轶事。
民国时期的海报上打高尔夫的女子形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生在民国时期与高尔夫有关的故事 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上海租界落成第一座跑马场,跑马场分内圈和外圈,其中内圈的体育场,就包括一座9洞高尔夫球场,你也许想不到,如今上海人民广场的位置,曾经坐落着旧中国最早的高尔夫球场——上海租界跑马厅。
民国期间,高尔夫在全国初露锋芒,被人们称作“野球”、“小考尔夫球”。它作为一种典型的贵族运动,不是一般人都玩得起的,当时的入会费15元起步,会员月费两元起步,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据民国史专家说,当时的一块钱就能买两大袋洋面,打一次球的花费,够普通百姓家庭生活一个月。
上海第一家18洞高尔夫球场,其前身是“老裕泰”马房,后因马房业主病故,由太古、怡和、汇丰、中国肥皂等8家银行各出官银1000两收购,并改建为“虹桥杓俱乐部”,又名“虹桥高尔夫俱乐部”,会员限额80人,会员每月缴会费17000元(银元)。
旧时的高尔夫球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尔夫以其独特的运动魅力,吸引很多达官贵人的加入,就连溥仪都非常喜欢打高尔夫,为了打球,他还专门订制了球衣、球裤和球帽,曾在北京、天津、长春等地的行宫建有小型高尔夫球场。除了溥仪,张学良、梅兰芳也是“高球迷”,他们不仅在穿着上十分注意,还对球具的选择也很考究。
溥仪和二妹三妹在高尔夫球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支印刻“新新公司”的高尔夫球杆
新新公司作为民国时期上海时尚的风尚标,一支印刻有“新新公司”的高尔夫球杆,完美的诠释了当时上海人对于高尔夫这项时尚运动的追求。这只球杆从外观上看无论是杆身还是杆头都十分精致,上面清晰地刻印着1920-1930年生产日期,核桃木杆身,棕色牛皮握把,彰显了它的与众不同的气质。
杆头特写 图片来源于网络
球杆本身的英文刻字也为高尔夫研究带了诸多信息,不锈铁杆头中间上方印有MADE IN SCOTLAND HAND FORGED,这是一款苏格兰纯手工锻造的球杆,我们都知道高尔夫起源于苏格兰,因此这支球杆的意义和价值更加不凡。 杆头中央印的James Braid是5届英国公开赛冠军詹姆斯·布莱德的品牌,而左上角的五角星标记能看出这支球杆出自于20世纪早期苏格兰著名的高尔夫工厂——威廉•吉布森,杆头底部上DEEP FACE MASHIE的字样显示了它是一只中等长度铁杆,相当于现在的8号铁。杆头右侧圆环上印有The SUNSUN CO.LTD ATHLETIGOODS字样,表示这是新新公司的运动产品,而上海新新公司则是这家高尔夫制造工厂在上海的经销商。
杆身特写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新公司,民国上海时尚风尚标
新新公司是旧上海百货四大公司之一,因公司管理层善于经营,抓住上海人喜欢猎奇新玩意儿和洋货的心理,千方百计组织货源,每天商品堆积如山、品种繁多。在游乐方面,更是别出心裁,比先施、永安、大新更具吸引力,因此后来居上、生意兴隆,顾客每天都摩肩接踵……
新新公司大楼设计风格简化了欧洲古典主义建筑繁复的线条和装饰,趋于简洁明朗,内部空间更大。六楼设立的“玻璃电台”,曾写出《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等作品的著名作曲家陈歌辛的太太金娇丽也是新新的播音员之一。
新新公司也一度成为当时上海人时尚消费的聚集地,民国时尚的风向标。
新新公司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这只球杆在我国收藏家李歌先生手中,这也是他稀有高尔夫藏品之一,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美国加州收得了这支球杆并把它带回了中国。曾经,一支有200年历史的苏格兰木杆曾经卖到8万美元。目前很难对这支杆进行价格评估,因为它对中国高尔夫历史研究来说是无价的。 无论是民国时期还是现代,高尔夫运动在不同时期都有着各自的韵味与特色。随着高尔夫运动的大众化,这项运动已经不只是上流贵族专属的休闲方式了,更多的人参与了高尔夫,而球场配置了越来越精良的设备,这也更加符合现代人对高尔夫这项运动的新风尚。
END
优选高尔夫俱乐部坐落于将府公园内,占地5万平方米,全长240码。场内设有47个打位,9个VIP包间,680平米联排室内高尔夫,2个室内高尔夫VIP包房。欢迎业内人士及高尔夫运动爱好者前来试打体验,热线电话:010-5339510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