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标准球场的总长度约为6900-7100 多码(6300-6400米),当然也有部分特殊的球场会因地势而减短或加大距离。然而,近几年将“长距离球场”作为噱头来吸引顾客的现象越来越多,似乎“长”就是“好”的代言词,人们也总是在讨论球道的长度对于打球者有什么实际意义。可实际上,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球场长短与球场好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将“最长”作为噱头 近几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球场都将“最长”作为吸引观众和顾客的噱头,似乎只要贴上“长距离”这个词,就能博得满堂彩。而不少打出远距离球的300码、350码的球星也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仿若只要打得够远就一定能得到粉丝的拥护,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似乎那些球道较短的老球场都已经过时了,人们嘴里谈论最多的是大串的数字和距离。媒体的报道大多是详尽的球洞分析、码数、球杆的技术含量等信息,好像275码的开球、195码的6号铁击球成了所有打球者的标准。 南澳大利亚荒凉、广袤的纳拉伯平原(Nullarbor Plain),曾经作为世界上最艰难的“汽车旅程”走入人们视野。而在2009年,它又为自己的名气增添了砝码,成为世界上距离最长的高尔夫球场——澳洲纳拉伯平原林克斯球场(Nullarbor Links Golf Course)。18个洞全长超过1365千米,球友打完一场需要七小时。 2011年,由USGA(美国高尔夫协会)承办的美国公开赛,其举办地马里兰国会乡村俱乐部(Congressional Country Golf Club)标准杆只有71杆,长度却达到7574码,在美国公开赛历史上排名第二,仅次于2008年7643码的多利松高尔夫球场(Torrey Pines Golf course)。无独有偶,承办PGA锦标赛的亚特兰大竞技俱乐部(The Atlanta Athletic Club)也创了纪录,7467码让它成为史上大满贯球场中最长的70杆场地。实际上在正式比赛时,组委会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发球台,球员们一般是打不到这个总长的,但USGA和PGA仍然乐见媒体将这种“史上最长,历史第一或第二,创新长距离”作为宣传噱头。 超长大满贯 当前的形势好像是球员与球场之间的较量。一方面,高尔夫球员不得不增强体力,并且使用高科技的球具应付这些越来越长的球场。另外一方面,球场的管理层们不得不加长球场,以应对高科技的球具和球员强健的体魄。2012年以前,最后一场在7000码以下球场举行的大满贯赛是2004年美国公开赛,那一年的场地辛纳科克山球场(Shinnecock Hills Golf Course)(6996码)刚好差几码达到7000码。下面这一组2009年以前四大满贯赛举办球场的长度数据,或许能让我们更真实地体会何为“超长大满贯”。 ·美国名人赛 1958年到2001年,美国名人赛举办地奥古斯塔球场(Augusta)的距离变化不超过60码,在6925码到6985码之间。可是2002年,球场增长到了7270码。2009年,它的长度更是高达7445码。作为一个72杆的球场,这意味着参加美国名人赛的球员要在不加一杆的情况下多克服500码的距离。 ·美国公开赛 2002年到2009年,美国公开赛场地的平均长度为7276码。这个平均值与1958年到2001年之间最长的球场相比,还要长63码。自从1998年以来,美国公开赛场地的码数平均增加了3.1%。 ·英国公开赛 相比于其他的大满贯赛场,英国公开赛在超远距离球场上的比赛并不多。2009年英国公开赛的场地坦伯利艾利萨高尔夫球场(Turnberry Ailsa course)也就7204码。的确,1958年到1998年的51个英国公开赛场地中,50个都短过2009年。然而,即便如此,1998年以后的英国公开赛场地与1958年到1997年时相比,也仍然增长了3.4%。 ·美国PGA锦标赛 2009年美国PGA锦标赛的场地是大满贯赛历史上最长的场地,黑泽汀球场(Hazeltine)的长度达到了7674码。事实上,年度最后一场大满贯赛总是偏爱长距离的球场,其长度在四大赛中始终位居第一。1958年到1997年,其平均长度为7015码。而美国PGA锦标赛最后一次在7000码以下球场举行已经是11年前的事情了,也就是1998年的萨哈丽乡村俱乐部(Sahalee Country Club)。 长度误区 不可否认,任何一场球赛都需要有自己的卖点来吸引观众和媒体,获得足够的宣传报道。然而,这种无止境地增加球道距离的行为,实在不是一个很好的表率,这等于是在告诉世界:球场够长才有资格举办职业赛事;更会给初涉高尔夫行业的人一种错觉:长度是评价一个球场好坏的重要标准,球场长短直接决定了球场的好与坏;同样的,这样不断的扩张也会给球场投资商带去错误信息。 现在中国的很多球场投资商,在投资球场时提出的第一个要求便是:将球场建设成标准杆72杆、长度7200码(甚至是7400码)以上的“锦标赛级的标准球场”。这就是国内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和职业赛根深蒂固的长距离宣传给他们带来的错觉,似乎标准杆低于72杆或是长度不足7000码,这个球场就不标准,就拿不出手。 这种不断拉长拉大球场的行为最终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雪球越滚越大,当超长距离的7200码以上的球场不足为奇时,球赛举办方又会继续将“没有最长,只有更长”的扩张进行到底。 缺点 毁掉经典 球场的“扩张运动”很容易毁掉原有经典,所有的高尔夫设计师在建造球场时都会经过深思熟虑,依地势而建,就是为了给球员们带去最多的乐趣。翼脚西球场(Winged Foot Golf Club)第5次举办美国公开赛时,为了将球道加长308码,设计师汤姆•法齐奥(Tom Fazio)好像盖停车场一样大刀破斧地改造了6个洞,并在第3、第12和第14洞增设了全新的发球台——这很让人失望,原创者蒂林哈斯特(A.W. Tillinghast)的一些经典设计都被抹杀了,随着球场长度的增加,翼脚西球场的魅力也大打折扣。 2011年,多利松南北两球场(Torrey Pines)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两极分化了。北球场以前一直被视为相对容易的一座球场,经过改造之后,它不再是球员弥补差距的地方。北球场在新设五个发球台的情况下,加长到了7062码。与此同时,球道大大收窄,一些地方只有22码宽。毫不疑问,这使得发球变难了。然而,这样的改造却并不受到球员的欢迎,米克森便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不喜欢:“我认为北球场也许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说明了球场加长并不能让球场变好。以前球场打起来很有趣,可是当你越加越长的时候,它再也不是一个有趣的球场了。” 球员疲惫和不满 球场扩张不仅是吸引眼球的手段,更是主办方对球员平标准杆所花的小心思。或许是近年来球员的表现都太好了,低于标准杆10杆早已不新鲜,加长球道“为难”球员成为他们乐此不疲的追求。然而,事实是,无论7500码或是7600码,实际上也不能对那些世界上最顶尖的职业球员构成太严峻的挑战。对他们来说,一个洞加长20码,无非也就是攻果岭用6号铁还是5号铁的区别。如果赛场真的想把平标准杆夺冠作为比赛的特质,完全还有其他的方式,没必要一味加长球场。这只会给球员带来无尽的疲惫和不满。 2009年,美国PGA锦标赛举办场地黑泽汀球场的长度达到了7674码,创下了大满贯赛场地的纪录。对于这样一个长距离的球场,许多球手都有怨言。杰夫·奥吉尔维(Geoff Ogilvy)在Twitter 上写道:“我非常期待有一天某场大满贯赛不再拿它是场地最长的大满贯赛作为推广的噱头。” 2011年,美国公开赛举办地国会乡村俱乐部改造成长7574码、标准杆71杆的场地,卫冕冠军麦克道维尔在Twitter上说:“来到11洞时,我希望站错了发球台。这个494码的4杆洞,球道右边是一条蜿蜒向果岭的小溪。这让我感到很困惑,如果在些洞上你能销售标准杆,我肯定会买。” 浪费土地和资金 随时着时代和年岁的变迁,一些老球场需要必要的维护和改造,以达到长久传承。然而,凡事都得有个度,球场太长太大,对高尔夫运动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浪费土地和资金。前人在球场设计的黄金时期一定会遵照这三点:宝地、名师、原生态。依地势而建是高尔夫球场建造最基本的要求,盲目的扩建只会将原生态的美和挑战给破坏掉。同时,将球场建得过大或是不断的改造和翻新只会带来资金的损失。 短球场:大牌的钟爱 长球场的热潮一波未尽一波又来,却仍然无法抵挡那些设计精巧、充满乐趣的短球场的独特魅力。据调查,对于球场发球台最受欢迎的选择是总长度6300-6500码。尼克劳斯就毫不掩饰他对短距离球场的情有独钟。他对设计6700码左右的球场更感兴趣。尼克劳斯强调自己在设计球场时,会更多地为大部分球员考虑,而不是给重炮者们设计靶场。他也坦承自己早期设计的一些球场,让那些开球不够远的球员吃尽苦头,因而饱受批评。同样的,尼克·费度也更偏爱那些精致的短球道,这位3届大师赛冠军得主强烈地反对奥古斯塔球场增加球道长度的做法,他更钟情于设计精巧的标准4杆360码第2洞和标准3杆155码第12洞。费度说到一个传统的观念:上果岭的短杆,才是考验一个真正的好球员的关键。 实际上,除了给一轮球赛设定18洞的标准,高尔夫规则从来没有在标准杆、总长度和所谓“锦标赛级”这些方面为球场画框,包括位于整项运动塔尖、最需要规范化的职业赛事。美巡赛半数球场的标准杆都不是72杆,四大满贯赛中只有美国名人赛是固定72杆标准杆。在日本,球场长度普遍不过7000码,却也同样具备很高的难度和挑战性,达到锦标赛级别。它们的标准杆基本都是70杆或者71杆,每场日巡赛能打到四轮-10以上的人同样凤毛麟角。 (未完,待续)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高尔夫球论坛 ( 京ICP备13021897号-6 )
GMT+8, 2024-12-28 18:20 , Processed in 0.313808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Golf Forum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Golf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