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互联网下的制度创业思维。我承担国家311课题,主要是创业问题,我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创业。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的分会是硬件和制造,不是互联网。实际上在我的研究中,我没有跟踪硬件,我跟踪的是装备制造业,这里面应该有一些融合。
对互联网的认识,很多人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总的来讲,大家都认可数字化。在数字化前提下,现在讲大数据,有的人说大数据也是忽悠,无非就是把过去的说法变换一下,这个可以理解。在中国,很多人对一些概念说的不是很清楚,就是借来借去,是一个应景的东西。但不管怎么说,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你是互联网也好,你是制造业也好,我们关注的是效率,看的是投入产出,追究的是利润最大化。如果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其他的就没有基础。
在互联网上,还有一个层次就是互联网化。现在讲的很多。我们在开始认知的时候,对于一个概念是不清楚的,现在做了很多。这些概念认识到了互联网,而且和互联网进行接触。现在又出现互联网思维,无非是怎样用你的价值观看商业模式的问题。
互联网思维有六大迷失:风口猪还是放风筝?赶时髦还是有远见?脑袋大还是脚很大等等。这六个迷失缺什么?因为你创造一个新的事物,创造一个概念,不是纯粹商业模式的概念。只要商业模式好了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短期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是可以的。这六大迷失也是假定目前我们的环境是不变的。但实际上,这些问题要放在整个市场背景里面。
我们具体来讲,传统行业和电商行业之间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刚才讲了,我们有传统的行业,我们制造业是传统行业,互联网下的一些行业,比如说马云搞的,马化腾搞的,这些是电商行业,这之间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互相在做法上有什么区别?
有的行业本身就是服务业,比如说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本来就是做服务的,但是在互联网思维下,它也要发生变化。特别是国家给一些民营企业发了(虚拟运营商)牌照,直接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发生冲击,这三大运营商在传统意义上的垄断运营商是不是做好准备了?是不是完全按它的牌来出。因为你发了实体牌照,这几个牌照人家做的可能不是传统上的业务,不是云服务的业务,打的是别的牌。如果它们不能迎接这种挑战的话,会丢掉很大一块(市场),特别是服务业上。同一个行业游戏边界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什么是制度创业?市场由制度约束,根据外部的环境,就是你所承受的制度的规定怎么考虑去发展,这里面有可以创造出,比如说市场决定。市场决定,过去在计划经济下,我们强调的是计划,后来转型到市场经济,在转型的过程,但是在转型以后,我们要创造什么样的制度?什么样的制度更符合我们的市场游戏规则?这个时候就给企业带来了很多创业的机会。因为在制度的变化下,你会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找到制度的红利。过去人口红利,到现在的制度红利。人口红利比较好见,看得见摸得着,制度红利是什么?你完全改变一个制度,还是在制度过程中找到你的空间?
现在很多人提出制度创业的问题。前两天有一个美国学者,在观察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一些现象,有一篇文章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上。他研究的对象是非正式的企业。什么是非正式企业?无非是跟正式企业对应:正式企业是注册的,合法的,他认为非正式企业是没注册的,但也是合法的。没注册合法的概念是什么?就是不偷税漏税,在合法的空间下做生意。但是我听下来这个概念不是很清楚,因为这些都是归城管管的企业。天桥摆摊,城管一来就跑了。
对于创业的概念研究,我们考虑的是创造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创造一个新的企业。实际上在我们现实管理中,创业者找到制度中的制度洞,制度上还有缺陷。城管和摊贩的博弈,就是在制度漏洞,如果没有城管发展就比较大了,就变成正式的了,如果城管太强了,就不能成为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到底要城管,还是要企业,你要老百姓富起来,还是让城管管的死一点,需要什么弥合。其实中国制度早看出来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潜规则实际上是对制度环境的一种补充。在互联网下,这种对策,这种潜规则,可能能发挥更多的作用,我想是积极作用,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制度创业中,需要对现有制度进行考虑。从机会认知到预期的制度约束,我们分了四个状态,制度的遵从者,制度的逃避者,制度的套利者,还有制度创业者,你是根据制度环境来考虑的。
在现实中是不是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的例子。因为中国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制度改革当中有很多的变化。比如说承包制,现在企业制度的改变,就造就了三元食品厂。过去不是根据制度创造企业,现在已经在做制度的标准了。新疆特变也是这样的情况,几次转制都抓住了,包括最后的上市,所以走到今天都是制度创业很好的例子。
我相信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你是用互联网的思维,还是在传统制造业都有新的制度的空间和可以使企业抓住这个空间,或者是跨界发展,或者在内部创业,无非就是怎么把创业的事做好,这可能就是我今天讲的基本的概念,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