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曝光了这些中国假洋牌
"Weird"这个词,肤浅又准确地概括了所有不熟悉中国的外国人对当代中国所有怪异现象的观感。
很多国内厂家喜欢冒充国际品牌,它们往往给自己的产品起一个似是而非或者不知所云的外文名,再通过包装和宣传等各种手段极力暗示或渲染自己的国际化背景。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不算什么新鲜事。这是中国蓬勃发展的山寨文化的一个变种,伴随着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野蛮生长而遍地开花。运动鞋、服装、地板、奶粉、电器……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可气的是,有些假洋品牌还装得很成功,把很多人给骗了很多年。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曾经觉得挺高大上的一个国外牌子,其实完全是在东莞或晋江的乡镇企业里土生土长出来的——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哑口无言的荒谬感,这是我们成长和人生经验的一部分,是活在中国所必须上的一堂课。
我相信这种荒谬感,以及对这种荒谬感的渐渐习以为常,也在无形之中塑造着我们每个人对这个社会的看法,在不同的层面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纽约时报最近也注意到了这个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他们为此写了一篇报道,还派摄影师专门去拍了十几个假洋品牌的店面。
他们为这组图起的标题是“Stores With Strangely Familiar(or Just Weird)Names”,意思是“那些有着不知所云(或者仅仅是怪异)的名字的商店”。“Weird”这个词,肤浅又准确地概括了所有不熟悉中国的外国人,对当代中国所有怪异现象的观感——肤浅得让人不舒服,但是又准确得让人无可辩驳。
▶Chrisdien Deny,据说这是一个奢侈品品牌,在中国有500家店。
▶Helen Keller,以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名字命名,可笑的是,这是一个眼镜品牌。
▶Frognie Zila,他们煞费苦心地官网放上了威尼斯运河和比萨斜塔的图片。我特地去查了一下,发现他们还在百度百科上公然宣称自己是意大利品牌。
▶Coco Deal,一个女装品牌,他们的logo和Coco Channel也有几分相似,是在致敬吗?
▶Biemlfdlkk,这个品牌居然还是中国国家高尔夫球队的赞助商。但是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他们的员工自己也说不清这个牌子是怎么回事,有人说这是个德国名字,还有人说这是他们法国设计师的名字。
▶Orgee,这也是一个用英语里根本不存在的、自己生造出来的词做品牌名字的例子。中国人对这个词可能不会那么敏感,但是对英语母语者来说,这个名字就很滑稽,因为听起来实在太像orgy(放荡)了。
▶Prich的官网上说它销售的是“美国度假系列休闲装”。
▶北京一家商场里的alpha femelle专卖店。
▶同样用英文玩文字游戏的hotwind是一家卖鞋的连锁店。
▶Re Still Show,这个英文名字同样莫名其妙不知所云。而且他们自己店里的招牌都弄错了,按照他们的官网,Re和Still中间应该有一个空格,招牌上则没有。哪个国际品牌会犯这样可笑的错误?
▶Teenie Weenie号称专营“维尼熊主题的服装”。
▶Cagliari Exchange,我查了一下,Cagliari是一个意大利小城市的名字,说明这个厂家还是有职业良心的,至少没有自己生造出一个词来。
以下是纽约时报报道的节选:在中国,品牌热衷起英文名装高大上。
北京——克雷斯丹尼(Chrisdien Deny)是一家在中国有500多家店铺的连锁品牌,产品涵盖具有“意式风情”的腰带、鞋履及服装,该品牌商标的字体与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Dior)相同。
以美国盲聋人道主义者海伦·凯勒(HelenKeller)名字命名的海伦凯勒眼镜,开设了80多家专卖店,出售时髦的太阳镜和经典款的眼镜,并以“你看世界,世界看你”为广告宣传语。
服装品牌弗朗尼·齐拉(FrognieZila)在中国有120家店铺,该公司宣称其“国际化”的精品成为了“政界、商界成功男士的首选品牌”,还在官方网站上展示了比萨斜塔和威尼斯运河的图片。
很多本土零售品牌急于给他们的产品贴上国际精品的光彩,它们不约而同地发现了一个类似的方法:选择一个听起来不那么中国的名字,给人一种外国品牌的印象。
“你可以说这是崇洋媚外的做法,”37岁的程伟(音)最近一天在北京一家商场的Chocoolate专卖店选购冬装时说。Chocoolate是香港的一个休闲服装品牌,除了商店的一块标识之外,看不到任何汉字。
一些中国人似乎不愿利用可支配收入来购买本土制作的时尚产品。“买中国牌子?绝对不买,”20岁的大学生付娆(音)说。最近一天的晚上,她来到北京一家高档购物中心里的日本Snidel专卖店挑选衣服。付娆抱怨中国制作的衣服都做工粗糙,没有格调。她说,“外国牌子要好得多。”
中国零售类公司设法吸引顾客,一些令人困惑的蹩脚英语名称出现在各种店面、购物袋及服装标签中。Wanko、热风(Hotwind)、Scat、欧季(Orgee)和玛丝菲尔(Marisfrolg,L不发音)都卖衣服。服装连锁店比音勒芬 (Biemlfdlkk)是中国国家高尔夫球队的赞助商之一。
在中国,很多西方品牌会选择一个能够向消费者传达相关特质的中文名字,比如Coca-Cola的中文名为可口可乐。另外一些外国品牌,如Cadillac坚持将其名字音译为凯迪拉克,没有中文寓意,以表明外国品牌的身份。
一些本土公司走的是同一条路线,使用标音但无涵义的品牌名,以便听起来像是洋牌子,尽管它们实际上是本土品牌。
在中国有逾450家店铺的高尔夫服装品牌Biemlfdlkk的中文名为比音勒芬。虽然这个名字可能是有意地模棱两可,但这使该公司很难建立统一的品牌身份。南部城市广州的一名比音勒芬销售员解释称,“这是一个德国名字。”另一家比音勒芬商店的店员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这是法国设计师的名字。”
另外一些本土公司没有建立独有的品牌,而只是选择模仿知名外国品牌。“中国品牌之所以抄袭,是因为它们认为这样做能使他们简单、迅速地取得成功,”上海朗标咨询公司(Labbrand Consulting Company)总裁竹文峥(Vladimir Djurovic)说。“它们利用了其中的混淆。”
山寨休闲服装品牌克劳克达鳄鱼(ClioCoddle)的商标是一只绿色的鳄鱼,让人联想起法国鳄鱼(Lacoste)。在中国各地,运动鞋也被印上了“Adidos”、“Hike”、“Cnoverse”和“Fuma”——该品牌的商标是一只叼着烟的美洲狮——等字样,而且还有“SQNY”的电池,“JohnnieWorkerRedLabial”的威士忌。
克雷斯丹尼的一名代表在电话采访中否认他们试图借用克里斯汀·迪奥的声誉。后者已经在中国开了数十家店铺。“我从没听说过那家公司,”这名拒绝透露姓名的代表说。克里斯汀·迪奥也拒绝就此置评。
克雷斯丹尼没有中文品牌名称,是广州华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根据华域的招聘材料,它自称是克雷斯丹尼这个“百年欧洲品牌”的远东代理商。
海伦·凯勒眼镜在海外大概也不好卖。虽然公司的网站对海伦·凯勒的生平给出了长篇介绍,但是却没有提到凯勒努力克服的生理残障。
在电话采访中,一位品牌经理认为如此省略没有任何问题。“她又失明又失聪——她的个人缺陷与我们的品牌精神没有任何关系,”只表示自己姓江(音)的这位女品牌经理说。“这些产品能帮你爱护和保护眼睛。这有什么令人不快的呢?”
【信息来源:商务范bfaner】
探究世界第一支超标三号木杆,请点击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