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目标设定:过程目标、能力表现目标和结果目标 ...
星道学院
激发潜能 实现梦想
竞赛心理专栏:
运动心理 | 意象能力:评估
运动心理 | 意象能力:影响意象有效性的因素
运动心理 | 意象能力:练习
运动心理 | 意象能力:几个训练策略(上)
运动心理 | 意象能力:几个训练策略(下)
几乎所有的运动员都会设定目标。目标为运动员提供目的、方向以及衡量过程的标准。精心设计目标可以提高自信心、动机和有效的能力表现,还有利于培养积极和团结的团队氛围。
三种目标
过程目标注重于提高形式、技术和策略。
能力表现目标可以提高整体的个人能力水平,例如,跑得更快、投掷更远或者更多的射门得分。
结果目标强调做得比其他竞争者好,而客观目标会设定很高的目标或者必须赢得比赛。可见,结果目标要求运动员实现能力表现目标。
例如,高尔夫打74杆或者在10.22秒内跑完100米。
事实上,这3种目标类型最好是一个连续统一体的概念。结果目标代表最终的目标,而能力表现和过程目标是实现结果目标的路径。
在运动中,高水平的复杂技能要求多年的训练才能掌握,因此过程目标的作用类似于实现能力水平的垫脚石,并最终导向预期的结果(例如,设定较高和获胜的目标)。
稳定的自信心建立在
过程目标&能力表现目标的基础上
在运动中,往往只有一个成绩判断准则:获胜就是成功,而落败就是失败。
但是,当运动员的自信心建立在获胜而不是实现过程和能力表现目标的基础上时,自信心很可能非常不稳定。因为在任何竞争或比赛中,永远只有一名获胜者。
而在获得一两次比赛胜利之后就变得很自负的运动员,很可能一次落败就会让自信心破灭。这些不稳定性都是没有把握、焦虑和沮丧的根源。
那么如何在不管获胜还是落败的情况下,都能实现稳定的自信心呢?
答案在于设定实际的过程目标和能力表现目标。成功必须重新定义为实现过程标准和超越个人能力水平,而不是超越其他的竞争者。
我们的自我价值不应该建立在控制之外的因素基础上。优秀的运动员都不会根据每次比赛输赢来评估自己。他们会根据比赛质量评估自身能力水平而不是比赛的输赢来设定长期目标和测量自身的进步。
相对于采用结果目标的运动员,采用过程目标和能力表现目标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比较不会产生焦虑情绪。他们可以更加自信、更加专注和更好地发挥能力,从而更加满意自身的参与表现。
对于资深且熟练的目标设定者,过程最后变得比结果本身更加重要。目标就像灯塔一样,而过程才是真正的乐趣所在。
END
编辑 | STA_Psychology
图片 | 来源网络 & 参考文献 (侵删)
参考文献:
教练员必备的运动心理学时间指南 /(美)Damon Burton,(美)Thomas D. Raedeke 著;陈柳译.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8.
运动心理学前沿 /(美)Thelma S. Horn 著;彭凯平,刘钰,倪士光等译.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1.
©星道学院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