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60年,看国人不同年代都送什么礼
[size=1em]50年代“温饱型”:
一筐馒头回娘家
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过年送礼仍旧以食物为主。那个时候,一到过年,女人们回娘家,挎一篮馒头就去了。送别的东西,一来没有,二来也不实用。
[size=1em]60年代“精神型”:红宝书走遍天下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大锅饭时代,食物不再时髦,政治因素成为送礼的主要选择。一本《毛泽东选集》就是最珍贵的礼物。此外,《毛主席语录》等都是送人的好东西。这些书曾经激励了整整一代人。
[size=1em]70年代“实用型”:三件宝物才算铁
少了春联鞭炮,少了年货糕点,甚至连假期都取消了。最常见的礼品是洗脸盆、毛巾、瓷茶缸,这些东西上都印着红星,还有“抓革命、促生产”等字样。
[size=1em]80年代“健康型”:拎包点心走亲戚
改革开放以后,物资仍旧匮乏。当年流行送点心,用麻纸一包,上面再加一张油面儿的红纸,印着福字,再用纸绳子捆起来。此外,一斤白糖、一包茶叶也都是很好的礼物。
[size=1em]90年代“时尚型”:烟酒从来不分家
食物已经不再是稀缺品,送礼也逐步开始讲求时尚。有各种外贸服装以及从香港、广州带来的新鲜小玩意儿,像电子表、墨镜等。不过最主要的礼物还是烟酒,气派又显身份,转送他人也很合适。
21世纪[size=1em]00年代“档次型”:送礼就要送健康
进入新世纪,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上升,礼品也水涨船高。各种保健品、家用电器进入礼品的行列,脑白金的广告,占领了一个时代的荧屏。此外,奢侈品也浮出水面,比如化妆品、黄金珠宝等。
[size=1em]10年代“品位型”:不看种类看品位
现代送礼讲究精致得体、别具一格。礼品最好要能把玩、能收藏、又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国馆酒这种收藏级文化白酒成了送礼的首选,景泰蓝卷轴造型典雅惊艳,吉祥的宝相花纹饰富贵大气、艺术大师瓶身题写的“天道酬谢、地道酬善、商道酬信、业道酬精”四句哲理寓意深刻,这样的礼品才算满足了现代送礼的品位标准。
点击“阅读原文”,看一篇《老木送礼记》,告诉你高尔夫人士之间应该如何互赠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