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如果仅懂物质享受不懂精神享受,此生虚度
近日,现任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邵秉仁先生与金融学教授邻许小年一道于中欧北京校区“高朋满座论坛”做了一场,就文化和经济的关系、中华民族价值观重建等议题的深入探讨。
邵秉仁:书法里蕴藏着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有其独特魅力。作为一种表意的、在象形基础上形成的文字,汉字具有一种天然的美感。这是其他的文字所不具有的。
书法里浓缩了中国历史,“笔墨当随时代”,书法作为艺术,能表现作品所处时代的特点。举例来讲,汉代书法的特点,我们称其“尚气”,就是印刻上了文景之治时汉人大气磅礴、视野广阔的特点。
书法里更蕴藏着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儒、释、道三家相互交融的中国传统文化。大到宇宙之道,小到齐家修身,在书法中均有表现。今天我们去看古建筑上的楹联,就深有体会。比如武侯祠上的楹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既是书法艺术,同时也传达着传统文化思想里的一种政治理念。
我们还能从更深层次——哲学层次上来看,书法在审美情趣上,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不偏不倚的主张。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要体现中和之美。书法不仅仅是写字,它传播的是道,是中国的文化基因,它是中国儒释道三者共生之下所诞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我们说,书法不仅仅是艺,是技,是道,尺幅天地构建的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当代书法又呈现什么特点呢?首先人类书写方式的改变,使书法完全脱离了实用功能,只具有纯艺术欣赏的功能了,造成的后果就是群众基础的萎缩。其次,因当今社会的变迁与艺术的多元,当代书法也是多元的,又因当今社会的浮躁,当代书法也是浮躁的,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应该说,今天我们的物质条件优越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为何出不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这是我们长期忽视文化的必然恶果:人心浮躁,信仰缺失,对传统文化继承不足。
那又如何进行文化建设?我们要看到,历史上的艺术繁荣从来都不是在高度管制条件下形成的。文化艺术有它自身的规律。政策的鼓励只能促进艺术表面的繁荣,无为而治反而能从根本上促进艺术繁荣。
当代艺术如是,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门类,也不能够独善其身。
如何重建核心价值观
许小年:刚才邵主席讲到文化,我也简单地讲一讲文化和经济的关系,宗教和经济的关系。伟大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经研究为什么近代市场经济是从荷兰和英国开始的。这和荷兰、英国的新教直接相关,是新教造就了近代市场经济生产发展的社会环境,其他宗教国家的科技、市场经济都落后于新教国家。文化和经济是不可分割的。我们研究经济的之所以越来越关注文化,就是因为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经济的方方面面。
邵秉仁:文化形态是最终的形态,有什么样的文化形态,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
许小年:我同意。我对文化的理解分为外在和内在,外在的文化包含了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这种价值观,文化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书法、绘画,渗入到每个人心中。从社会上来讲,它提供了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没有它,我们十三亿人如何团结到一起?中华民族需要重塑核心价值观。
邵秉仁:最终的统一就是核心价值观的统一。重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靠喊口号没有用,靠说教也没有用。
许小年:我们肯定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比如儒家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觉得这个就可以保留下来。但儒家也有局限性,它在权利的处理上是主张分等级的,这个不符合现代主流。所以我们要在汲取传统营养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情况继续向前发展。我们需要一场文化运动,注意,不是文化革命。文化运动是全民参与的、开放的讨论,并共同地实践,在交锋过程中,在思想碰撞中,逐渐形成我们民族新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从政府角度来讲,需要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
精神享受的特点:边际效用递增
许小年:我刚才说,文化分外在和内在。内在的文化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文化。如果仅仅懂得物质享受,而不懂得文化和精神的享受,那么此生是虚度的。
邵秉仁:要懂历史、政治、文化,视野才能开阔,才能脱离土豪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是精神层面的,那种愉悦是物质享受无法达到的。
许小年:是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有一个根本区别。物质享受的特点是边际效用递减,随着你消费某种产品的量的增加,每单位增加的产品的消费量给你带来的幸福感是递减的,到最后幸福感就变成零了。而精神享受的特点却是边际效用递增,比如你欣赏某种艺术,越是钻进去,就越是喜欢,那种幸福感是物质享受无法比拟的。如何去建立精神世界,使我们一生过得更加充实、丰满,是下一阶段我们的课题。
邵秉仁:书法里蕴藏着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有其独特魅力。作为一种表意的、在象形基础上形成的文字,汉字具有一种天然的美感。这是其他的文字所不具有的。
书法里浓缩了中国历史,“笔墨当随时代”,书法作为艺术,能表现作品所处时代的特点。举例来讲,汉代书法的特点,我们称其“尚气”,就是印刻上了文景之治时汉人大气磅礴、视野广阔的特点。
书法里更蕴藏着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儒、释、道三家相互交融的中国传统文化。大到宇宙之道,小到齐家修身,在书法中均有表现。今天我们去看古建筑上的楹联,就深有体会。比如武侯祠上的楹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既是书法艺术,同时也传达着传统文化思想里的一种政治理念。
我们还能从更深层次——哲学层次上来看,书法在审美情趣上,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不偏不倚的主张。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要体现中和之美。书法不仅仅是写字,它传播的是道,是中国的文化基因,它是中国儒释道三者共生之下所诞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我们说,书法不仅仅是艺,是技,是道,尺幅天地构建的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当代书法又呈现什么特点呢?首先人类书写方式的改变,使书法完全脱离了实用功能,只具有纯艺术欣赏的功能了,造成的后果就是群众基础的萎缩。其次,因当今社会的变迁与艺术的多元,当代书法也是多元的,又因当今社会的浮躁,当代书法也是浮躁的,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应该说,今天我们的物质条件优越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为何出不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这是我们长期忽视文化的必然恶果:人心浮躁,信仰缺失,对传统文化继承不足。
那又如何进行文化建设?我们要看到,历史上的艺术繁荣从来都不是在高度管制条件下形成的。文化艺术有它自身的规律。政策的鼓励只能促进艺术表面的繁荣,无为而治反而能从根本上促进艺术繁荣。
当代艺术如是,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门类,也不能够独善其身。
如何重建核心价值观
许小年:刚才邵主席讲到文化,我也简单地讲一讲文化和经济的关系,宗教和经济的关系。伟大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经研究为什么近代市场经济是从荷兰和英国开始的。这和荷兰、英国的新教直接相关,是新教造就了近代市场经济生产发展的社会环境,其他宗教国家的科技、市场经济都落后于新教国家。文化和经济是不可分割的。我们研究经济的之所以越来越关注文化,就是因为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经济的方方面面。
邵秉仁:文化形态是最终的形态,有什么样的文化形态,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
许小年:我同意。我对文化的理解分为外在和内在,外在的文化包含了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这种价值观,文化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书法、绘画,渗入到每个人心中。从社会上来讲,它提供了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没有它,我们十三亿人如何团结到一起?中华民族需要重塑核心价值观。
邵秉仁:最终的统一就是核心价值观的统一。重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靠喊口号没有用,靠说教也没有用。
许小年:我们肯定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比如儒家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觉得这个就可以保留下来。但儒家也有局限性,它在权利的处理上是主张分等级的,这个不符合现代主流。所以我们要在汲取传统营养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情况继续向前发展。我们需要一场文化运动,注意,不是文化革命。文化运动是全民参与的、开放的讨论,并共同地实践,在交锋过程中,在思想碰撞中,逐渐形成我们民族新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从政府角度来讲,需要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
精神享受的特点:边际效用递增
许小年:我刚才说,文化分外在和内在。内在的文化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文化。如果仅仅懂得物质享受,而不懂得文化和精神的享受,那么此生是虚度的。
邵秉仁:要懂历史、政治、文化,视野才能开阔,才能脱离土豪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是精神层面的,那种愉悦是物质享受无法达到的。
许小年:是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有一个根本区别。物质享受的特点是边际效用递减,随着你消费某种产品的量的增加,每单位增加的产品的消费量给你带来的幸福感是递减的,到最后幸福感就变成零了。而精神享受的特点却是边际效用递增,比如你欣赏某种艺术,越是钻进去,就越是喜欢,那种幸福感是物质享受无法比拟的。如何去建立精神世界,使我们一生过得更加充实、丰满,是下一阶段我们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