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差点?差点系统又是干嘛的?
什么是差点?什么是差点系统?差点系统都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在打球和经营球场过程中如何运用它计算成绩,如何更好地规范管理?
中国差点系统的历史
1995年,中高协就派人赴美,考察了美国高协差点系统,同时接受了美国高协的授权。随后,中高协及富通环球有限公司人员取得了美国高协球场评定资格证书,并组成中高协球场评定委员会,开始对中国大陆的各地球场进行了评定。
2000年8月,中高协在广东召开了地方高协负责人的差点系统研讨会,正式介绍了中国高尔夫差点系统。9月,上海正式开始对于差点系统的试运行,10月天津加入。到了2001年,中高协差点系统已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城市及广东省内20余家球场开始运行,拥有会员3000余名,并逐步向全国拓展。
本来平稳发展的差点系统,却由于某些原因,在2003年突然中断。随后一段时间,一套新的差点系统出现,但只存在了短暂的时间,也不了了之。
此后,差点系统在中国再没有掀起太大的涟漪。
直到2014年,在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十多年后,中高协才再次推广差点系统。
“差点系统对于球员和中国高尔夫球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当年也曾有过好的发展,只不过因为一些利益关系,最终变成了‘死局’。”一位从事高尔夫球多年的人士告诉记者。
最大困难:普及难&易取巧
虽然差点系统在中国高尔夫球坛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但“普及”仍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从中高协对于差点系统进行的第一阶段调查结果来看,尽管有很多人支持差点系统的使用,但不了解差点系统和对其只有一知半解的人,不在少数。
在记者采访的一些球友中,还有不少人抱着对此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这对他们没有太大影响。
尽管现在不在乎,但若是差点系统开始运用,恐怕有些人还是会很重视,毕竟高尔夫球是一项有输赢的运动,而在中国,参与的人大多都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在想赢的同时,如果被对手让了太多,自然也是脸上无光。
面对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会有一些“聪明人”投机取巧。
在差点系统中,需要提交个人最近的20场球的成绩作为数据支持。尽管会有专门的人来监管这个数据,但仍不排除会让一些人“做局”的可能,由此来提升成绩,从而改变差点值。只不过这样做,虽然可以风光一时,但如果实力本就一般,最终丢人的还会是自己。
最大好处:公平性&国际化&上进心
尽管推广差点系统存在着不小的困难,但是对于发展中国高尔夫球而言,这却是必行的。差点系统对于高尔夫球来说,不仅让切磋更加公平,还能让中国高尔夫球更加国际化,让球手更渴望提升实力。
如同围棋中的让子,差点系统综合多方面因素,会为每个选手定制自己的差点值,从而弥补实力、年龄、性别等反面带来的差距。就像美国高尔夫球协会(USGA)的《差点的起源》(THE HISTORY OF HANDICAPPING)一书所描述的一般,“差点系统的有效性在于将水平各异的球员摆在同一条件下,而球员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
在很多高尔夫球项目相对完善的国家,差点系统早已被广泛运用,但在中国,使用的人却少得可怜,而这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国的高尔夫球爱好者到国外球场打球的时候,需要面临着大费口舌甚至被拒的情况。
尽管为了保持经济收益,现在到很多国外球场打球,基本不会要求客人出示差点卡,但在某些著名的球场或者老牌球场,工作人员会出于礼貌,询问(特别是亚洲人面孔)一些打蓝Tee甚至黑Tee(金Tee)的客人,是否有差点卡,或个人差点是多少。
因为国外的高尔夫球环境比较成熟,所以球场的员工不会生硬地告诉你没有差点卡不可以打蓝Tee,但会委婉地告知:“我们球场蓝Tee或黑Tee有难度,您可以试一下,如果有困难,我们建议您打白Tee。”
倘若中国的差点系统成熟完善,当国内的球友拿着差点卡在外打球的时候,不仅可以少费一番唇舌,还能使国外对中国球友的印象慢慢得到改善,让他们感受到中国高尔夫球的更加规范。
另外,其实差点还是高尔夫球爱好者们对于自身实力涨幅的一个直观体现。
由于每隔一段时间,或随着打球场次的增长,个人差点也会随之改变。而差点值越往后会越难提升,所以这也就相当于是对球友们一种无形之中的督促,想不被别人让得太多吗?努力练球吧。
中国差点系统的历史
1995年,中高协就派人赴美,考察了美国高协差点系统,同时接受了美国高协的授权。随后,中高协及富通环球有限公司人员取得了美国高协球场评定资格证书,并组成中高协球场评定委员会,开始对中国大陆的各地球场进行了评定。
2000年8月,中高协在广东召开了地方高协负责人的差点系统研讨会,正式介绍了中国高尔夫差点系统。9月,上海正式开始对于差点系统的试运行,10月天津加入。到了2001年,中高协差点系统已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城市及广东省内20余家球场开始运行,拥有会员3000余名,并逐步向全国拓展。
本来平稳发展的差点系统,却由于某些原因,在2003年突然中断。随后一段时间,一套新的差点系统出现,但只存在了短暂的时间,也不了了之。
此后,差点系统在中国再没有掀起太大的涟漪。
直到2014年,在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十多年后,中高协才再次推广差点系统。
“差点系统对于球员和中国高尔夫球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当年也曾有过好的发展,只不过因为一些利益关系,最终变成了‘死局’。”一位从事高尔夫球多年的人士告诉记者。
最大困难:普及难&易取巧
虽然差点系统在中国高尔夫球坛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但“普及”仍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从中高协对于差点系统进行的第一阶段调查结果来看,尽管有很多人支持差点系统的使用,但不了解差点系统和对其只有一知半解的人,不在少数。
在记者采访的一些球友中,还有不少人抱着对此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这对他们没有太大影响。
尽管现在不在乎,但若是差点系统开始运用,恐怕有些人还是会很重视,毕竟高尔夫球是一项有输赢的运动,而在中国,参与的人大多都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在想赢的同时,如果被对手让了太多,自然也是脸上无光。
面对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会有一些“聪明人”投机取巧。
在差点系统中,需要提交个人最近的20场球的成绩作为数据支持。尽管会有专门的人来监管这个数据,但仍不排除会让一些人“做局”的可能,由此来提升成绩,从而改变差点值。只不过这样做,虽然可以风光一时,但如果实力本就一般,最终丢人的还会是自己。
最大好处:公平性&国际化&上进心
尽管推广差点系统存在着不小的困难,但是对于发展中国高尔夫球而言,这却是必行的。差点系统对于高尔夫球来说,不仅让切磋更加公平,还能让中国高尔夫球更加国际化,让球手更渴望提升实力。
如同围棋中的让子,差点系统综合多方面因素,会为每个选手定制自己的差点值,从而弥补实力、年龄、性别等反面带来的差距。就像美国高尔夫球协会(USGA)的《差点的起源》(THE HISTORY OF HANDICAPPING)一书所描述的一般,“差点系统的有效性在于将水平各异的球员摆在同一条件下,而球员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
在很多高尔夫球项目相对完善的国家,差点系统早已被广泛运用,但在中国,使用的人却少得可怜,而这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国的高尔夫球爱好者到国外球场打球的时候,需要面临着大费口舌甚至被拒的情况。
尽管为了保持经济收益,现在到很多国外球场打球,基本不会要求客人出示差点卡,但在某些著名的球场或者老牌球场,工作人员会出于礼貌,询问(特别是亚洲人面孔)一些打蓝Tee甚至黑Tee(金Tee)的客人,是否有差点卡,或个人差点是多少。
因为国外的高尔夫球环境比较成熟,所以球场的员工不会生硬地告诉你没有差点卡不可以打蓝Tee,但会委婉地告知:“我们球场蓝Tee或黑Tee有难度,您可以试一下,如果有困难,我们建议您打白Tee。”
倘若中国的差点系统成熟完善,当国内的球友拿着差点卡在外打球的时候,不仅可以少费一番唇舌,还能使国外对中国球友的印象慢慢得到改善,让他们感受到中国高尔夫球的更加规范。
另外,其实差点还是高尔夫球爱好者们对于自身实力涨幅的一个直观体现。
由于每隔一段时间,或随着打球场次的增长,个人差点也会随之改变。而差点值越往后会越难提升,所以这也就相当于是对球友们一种无形之中的督促,想不被别人让得太多吗?努力练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