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变迁记
“山围古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诗里的石头城蕴含千年喜悲。
这是一座永远不会被遗忘的城市,因为她遭受的苦难和悲痛——南京大屠杀,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今天是中国立法确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以来第三个国家公祭日,无论你在哪里,请为30万死难同袍默哀。
铭记历史,是一种前进的力量。七十九年前,曾经繁华的古城顷刻间变成人间地狱。七十九年后,南京依然屹立在秦淮河畔,默默展现着她千年的风雅,带着过往,不紧不慢地走向一个更和平、更美好的时代。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一组老照片,看看南京的改变……
秦淮河
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也是“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六朝时是名门望族的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
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河水日渐污浊,两岸建筑多被毁坏,昔日繁华景象已不在。
1958年以后,经由政府进行修复的秦淮河又再度回到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发展为吸引万千游客的游览胜地。夜游十里秦淮,看沿岸灯火甲天下,畅享道地美食,是石头城不容错过的特色体验。
长江大桥
建设中的南京长江大桥
民国五年,国民政府先后两次考虑建桥但是因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作罢。新中国之后,国务院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即提出修建南京长江大桥的计划。
终于在1968年,南京人见到了之后被称为宏伟壮丽的长江大桥,很多人是从小学课本上认识她的...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浪滚滚的江水中,9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
五台山体育场
五台山体育场坐落于南京市中心,1953年建成,是江苏省最早的专业足球场地,可容纳观众22000人。
五台山体育场虽然是在1953年建成的,但是它的源起还得说到一部影响南京百年规划的1929年《首都计划》。当时的国民政府定都在南京,首都建设如火如荼,还特地请来美国规划专家,对南京的城市建设进行规划。
当时就计划把五台山建造成一个规模宏大的体育场。可惜图纸已备好,无奈后来战乱不已,一切愿景也只能就此作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个愿望终于成真。
不过,1952年的中国,无论是人力、财力还是物力都相对落后。为了减少开支,这座体育场是靠南京青年双手挖出来的。就是这样一座凝结南京人劳动汗水的体育场见证了南京体育从建国初蹒跚起步,到如今的蓬勃发展。
南京钟山高尔夫球场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很多人认为,高尔夫球是改革开放后才传入中国的,其实不然。民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高尔夫运动,那时候叫做“野球”,高尔夫球场则叫做“郊球场”。在南京,就有过一座“外交部郊球场”,它是我国最早的高尔夫球场之一。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仅有三座高尔夫球场,另外两座位于上海和沈阳,但后两座球场的创办时间可能都没有南京外交部郊球场早。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纷纷在南京设立使馆,来自各国的外交人员在南京长期居住,将这一时尚运动带到南京。
这可能是外交部郊球场唯一一张存世照片
为了增进国际友谊,为外交官们提供娱乐和社交,1930年冬天,国民政府外交部以年租金1800元租下了灵谷寺东侧的1200亩土地建郊球场。落成后的郊球场随即成为中外人士联谊磋商的重要场所,宋美龄的多次外交活动,就是在这里以打高尔夫球的方式进行的。
可惜,郊球场的荣光并没有持续多久。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前夕,各国外交官员跟随国民政府内迁,球场随之遭冷落,日军侵占南京期间,球场更是无人问津。
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曾出任郊球会副会长
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在驻华美军将领麦克鲁建议下,南京市长马超俊组织了整修工程,郊球场重新成为中外政要联谊磋商、举办重要活动的平台。
新中国成立以后,郊球场结束其历史使命。不过,紫金山下的高尔夫传奇并未就此终止。在销声匿迹了近半个多世纪后,南京钟山国际高尔夫球场在民国“郊球场”的同一片地块上拔地而起。尽管钟山球场不再有当年南京政府外交部的背景,但这个被定义为“南京城市球场”的27洞在开业伊始就成为华东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球场之一。
2003年,钟山球场开工建设
建成后的钟山球场有着不需刻意雕琢的优雅与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