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中国高尔夫第一代系统练球的胡牧,30岁了
胡牧身上的标签很多。作为中国第一代系统练球的孩子,十几年前,胡牧的名字就开始在美国各类高尔夫主流媒体上出现。2005年汇丰冠军赛创立,胡牧以业余身份成为75人阵容里唯一的业余球员。一转眼,那个在黄浦江畔与老虎伍兹过招乒乓的少年,30岁了。
2014年底改动作,是一个分水岭。我在14年底的时候冒险改了一个动作,原本的想法是让球更进一步,但事实是破坏掉了我原有的感觉和本能。那会总是让身体处在一个很陌生的位置,很多时候就是完全靠手在打,练得越多球就越差。做了选择,就必须得承受这个结果,但我觉得并不是一个坏事。
2017年决定去读书深造时,我就知道自己一定会回来。在决定去读书之前,我也找了很多教练,结果发现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时离开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想空两年,让身体忘记这些很差的感觉和记忆。打球是一个挺玄妙的东西,我总觉得自己以前做到过,如果找对了方法,肯定还是可以打得很好。像以前那种打法,动作、伤病、心态方面都出了问题,我希望通过“清零”,能够完成一次重建。我离开赛场,就是为了回来。
长江商学院带给我很多。跟两三年前相比,我觉得自己会更有方向。我大学之后差不多打了8年职业赛,太久没有去做任何专业性的学习了,现在这方面能找回来一些。当然,如果让我去做一个别的行业,我肯定还是新人,对比扎根几十年的高尔夫,我肯定更愿意来打球。再一个是学院给我的一个很大的启发,就是怎么把问题分解开,然后每一个小问题再去验证和解决。
目前还是在通过比赛去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现在还是处在重新建立的过程中,在发生一些失误的时候,不会太过在意球到底去哪了,而是在比赛的压力中,继续去做到想做的。开玩笑讲,我现在是假设自己90杆,要想办法让成绩提升到标准杆,然后把它稳定下来。在打某一个洞的时候,我也不会说以前我是怎么打的,会根据现在的情况结合策略、经验去打,这是一个信心建立的过程,一步一步的变好。
希望我能更加经受得住考验。其实很多球员都有从低谷中再爬起来的经历,我会关注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他们的很多经验会给到我信心。我也希望我如果能再把球打好,哪怕再跌下去,也知道怎么爬起来。我现在也会跟十几岁的球员讨论,他们在打球时候的想法都很少,我蛮想学习这种方式,重新回到这样的感觉。
不会在意外界对我的看法。现在更多的是,在一个明明可以打出-3、-4成绩的球场,我现在没法做到,心情很复杂,反而不会对外界的评价有太多感受。我们都知道,高尔夫这项运动就是会起起伏伏。现在达成目标的一些感觉回馈以及身边朋友家人的支持更重要一些。
我不太有“三十而立”的压力。以前跟冲哥(梁文冲)打球的时候,我很少会在比赛后再去练体能和拉伸,第二天起来照样生龙活虎。冲哥就开玩笑跟我说:年轻真好。不过现在会觉得体能方面有下降,所以会做体能方面的规划,让训练更系统一些。而像大家常说的“三十而立”,我会觉得自己比较幸运,父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给我,让我不用去考虑生存这些基本的东西;再一个是我在投资领域感觉还不错,这有点像高尔夫,你要学着控制风险,衡量收益,还挺有趣的。
我仍然会对高尔夫全力以赴,但它已经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现在正在学如何把打球这件事简单化,让打球和生活分开一些。以前24小时都是高尔夫,手机里全是练球的图片和视频,而且会在打得不好的时候把坏心情带到跟家人的相处中。现在就是在打球之余,去做一些其它喜欢做的事情,譬如说最近会布局一下今年的投资思路。
在我做出决定的时候,父母肯定是支持的。当时也有很多讨论,一个是职业规划,一个是个人的人生目标。父母的出发点肯定跟我们不同,他们会考虑你打球能打多久,之后生活怎么办,所以我在2019年学业结束后,先去考了基金从业资格还有CFA这些,也算是对父母有所交代。现在空闲时间,我会去学点东西,尽可能在某些特定领域学的更专业一些。
2014年底改动作,是一个分水岭。我在14年底的时候冒险改了一个动作,原本的想法是让球更进一步,但事实是破坏掉了我原有的感觉和本能。那会总是让身体处在一个很陌生的位置,很多时候就是完全靠手在打,练得越多球就越差。做了选择,就必须得承受这个结果,但我觉得并不是一个坏事。
2017年决定去读书深造时,我就知道自己一定会回来。在决定去读书之前,我也找了很多教练,结果发现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时离开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想空两年,让身体忘记这些很差的感觉和记忆。打球是一个挺玄妙的东西,我总觉得自己以前做到过,如果找对了方法,肯定还是可以打得很好。像以前那种打法,动作、伤病、心态方面都出了问题,我希望通过“清零”,能够完成一次重建。我离开赛场,就是为了回来。
长江商学院带给我很多。跟两三年前相比,我觉得自己会更有方向。我大学之后差不多打了8年职业赛,太久没有去做任何专业性的学习了,现在这方面能找回来一些。当然,如果让我去做一个别的行业,我肯定还是新人,对比扎根几十年的高尔夫,我肯定更愿意来打球。再一个是学院给我的一个很大的启发,就是怎么把问题分解开,然后每一个小问题再去验证和解决。
目前还是在通过比赛去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现在还是处在重新建立的过程中,在发生一些失误的时候,不会太过在意球到底去哪了,而是在比赛的压力中,继续去做到想做的。开玩笑讲,我现在是假设自己90杆,要想办法让成绩提升到标准杆,然后把它稳定下来。在打某一个洞的时候,我也不会说以前我是怎么打的,会根据现在的情况结合策略、经验去打,这是一个信心建立的过程,一步一步的变好。
希望我能更加经受得住考验。其实很多球员都有从低谷中再爬起来的经历,我会关注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他们的很多经验会给到我信心。我也希望我如果能再把球打好,哪怕再跌下去,也知道怎么爬起来。我现在也会跟十几岁的球员讨论,他们在打球时候的想法都很少,我蛮想学习这种方式,重新回到这样的感觉。
不会在意外界对我的看法。现在更多的是,在一个明明可以打出-3、-4成绩的球场,我现在没法做到,心情很复杂,反而不会对外界的评价有太多感受。我们都知道,高尔夫这项运动就是会起起伏伏。现在达成目标的一些感觉回馈以及身边朋友家人的支持更重要一些。
我不太有“三十而立”的压力。以前跟冲哥(梁文冲)打球的时候,我很少会在比赛后再去练体能和拉伸,第二天起来照样生龙活虎。冲哥就开玩笑跟我说:年轻真好。不过现在会觉得体能方面有下降,所以会做体能方面的规划,让训练更系统一些。而像大家常说的“三十而立”,我会觉得自己比较幸运,父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给我,让我不用去考虑生存这些基本的东西;再一个是我在投资领域感觉还不错,这有点像高尔夫,你要学着控制风险,衡量收益,还挺有趣的。
我仍然会对高尔夫全力以赴,但它已经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现在正在学如何把打球这件事简单化,让打球和生活分开一些。以前24小时都是高尔夫,手机里全是练球的图片和视频,而且会在打得不好的时候把坏心情带到跟家人的相处中。现在就是在打球之余,去做一些其它喜欢做的事情,譬如说最近会布局一下今年的投资思路。
在我做出决定的时候,父母肯定是支持的。当时也有很多讨论,一个是职业规划,一个是个人的人生目标。父母的出发点肯定跟我们不同,他们会考虑你打球能打多久,之后生活怎么办,所以我在2019年学业结束后,先去考了基金从业资格还有CFA这些,也算是对父母有所交代。现在空闲时间,我会去学点东西,尽可能在某些特定领域学的更专业一些。
————球会信息、行业天下————
请扫码关注 北京京辉高尔夫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