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Violin Sonata No.2 in A major Op.100 : I Allegro amabile音乐:Maxim Vengerov - Brahms : Violin Sonatas Nos 2 & 3 & Elgar : Violin Sonata in E minor
上个月有幸参观在上海举行的高博会,一个很不起眼的展台引起了我的注意,展台内两位老者慈眉善目(目测年过古稀),面前摆着几十支从未见过的木制高尔夫球杆,和一些特殊材质的高尔夫球。杆头的金属已染上斑斑锈迹,有的高尔夫球外面看来也炸裂开。
老人家是“中国第一家高尔夫历史传承博物馆” 的推广人,他们来自“刘公岛”
原来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是19世纪初期的产品,大多数是在中国出土,流传至今。我拿在手里不停的摆弄,了解得知最便宜的一支也要1000块大洋。
手握这些极具收藏价值的“古玩”,我瞬间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文化归属感
攀谈中第一次听到“刘公岛”、“中国现存最早的9洞高尔夫球场”建于1901年、“中国高尔夫历史传承博物馆”这些信息
这饱含底蕴的历史名词让我对中国高尔夫的渊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决定做一番研究,
原来,刘公岛位于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湾内,与辽东半岛的旅顺共轭渤海咽喉。弹丸之地却曾是北洋海军提督署所在地。因为100年前这里发生过悲壮的甲午海战
万里承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消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需把乾坤力挽回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提起刘公岛,除了民族大义以外我很难联想到高尔夫,但它却与中国高尔夫的发展有着不解的渊源。娓娓道来: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英国人强行租占威海,这里适宜的气候,幽美的环境使其成为在华欧洲人心目中有名的旅游度假胜地。1901年,英国将威海刘公岛定位愈远东驻军暑期训练和疗养基地。
至20世纪初,英军在刘公岛先后修建了一大批休闲运动设施,足球场、网球场;当然还有高尔夫球场,这使其成为中国现代高尔夫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刘公岛也由此成为中外人士心目中有名的“天堂之岛”。
刘公岛高尔夫建于1901年,是一处九洞球场,占地300亩,兴建之处就以极高二规格被誉为“当地 最具完备之运动场”即是威海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也是中国第一家海岛高尔夫球场。
资料显示,刘公岛中国近代高尔夫运动的起源地之一,是中国大陆可以考证留存的第一座高尔夫球场,它被称为“中国高尔夫朝圣者的圣地“和“中国的圣安德鲁斯”。
1940年英国佬从刘公岛撤出后,经历了70年的风雨冲刷,为了再现这处球场的历史原貌,刘公岛管委会在2010年对球场进行了整修。并修建了“中国高尔夫博物馆”
然而刘公岛的9洞高尔夫并不是中国最早的高尔夫球场
最早要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由于英国人第一个敲开了天国的大门,带着浓厚西方色彩的高尔夫又出现在中国人面前。帝国主席在租借开通商口岸,兴建高尔夫球场。据《羽毛球运动和娱乐杂志》记载,1897年,厦门鼓浪屿曾举办过四人高尔夫比赛。据分析,此球场可能是1880年代就存在,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十洞高尔夫球场。
光绪27年(1900)天津在俄租界设有一个9洞球场,又先后建成美记高尔夫、六个国饭店球场、天祥高尔夫等球场,之后南宁、上海、抚顺等地也相继修建了高尔夫球场。
有趣的是,1914年建成的上海虹桥杓球俱乐部是中国第一家18洞高尔夫球场。
据说,末代皇帝溥仪非常喜欢打高尔夫,曾在北京、天津、长春等地的行宫建有小型高尔夫球场。 除了溥仪皇帝,张学良、梅兰芳也是高尔夫的爱好者。
想不到高尔夫与中国竟有如此渊源,
高博会上我还有幸领略国内学者,但华香所著《捶丸兵法》-翻译自《丸经》的风采,据说本书涵盖了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礼仪、规则等内容。是古代世界最古老、最系统的“高尔夫球前身-捶丸运动”的学术专著!
1754年苏格兰圣安德鲁斯球友会制定了世界公认的现代高尔夫球规则,如果说捶丸是高尔夫球运动的身的话,那么中国元代《丸经》记录的捶丸规则比它早了470年!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再聊聊 “高尔夫的起源之争”
起源之争主要来自英国、荷兰和中国。
认为高尔夫起源于苏格兰或荷兰的看法比较普遍。
相传,英国的苏格兰是高尔夫的发源地,当时,牧羊人经常用驱羊棍子将一颗圆石子击入窝内,比赛谁击的远且准,据此,他们就发明了后来被称为高尔夫的运动。
而荷兰人一直把一项名叫“Koiven”的古老运动称为起源于荷兰最早的高尔夫,认为这项运动是通过英荷两国贸易传进苏格兰的,但这种运动是室内运动,而高尔夫是室外运动,并且“Koiven”所使用的球、球杆与高尔夫不同,所以人们并不认同高尔夫起源于荷兰的说法。
虽然历史上关于高尔夫的起源说法很多,但中国的文字记载和出土文物最早。
古代捶丸运动是“高尔夫中国起源说”的有力佐证!
据悉,古代《说郛.丸经》、《庄子》、《诗经》古卷、《商颂》之《长发篇》等古书对捶丸都有记载。捶丸在宋、元、明时期比较流行,当时不仅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甚至仕女在酒后饭余都喜欢以捶丸来消食解闷,明朝杜堇所绘的《仕女图》,生动再现了仕女们饭后捶丸的场景。
敦煌榆林石窟璧绘也有高尔夫始祖,一个小童子站在莲花座上,身子前倾,眼睛看着正前方,左手拿着一枚圆球,右手拿着一个弯曲的木杖,似乎正要把球击出去。依照童子手中球杖的长度,判断出这是五代时期步打球时所拿球杖。
这幅珍贵的步打球壁画,为引证捶丸运动的源头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根据敦煌壁画记载,古代南来北往的胡商,以及后来元代的文化大交流将捶丸运动带到中亚,然后传到欧洲。[鸦片战争后,这些根在中国的运动项目摇身一变,带着浓浓的西洋色彩出现在人们面前,蹴鞠变成足球,捶丸变成高尔夫。
传说蹴鞠、捶丸都是远古黄帝时期发明的,据记载,捶丸当时主要是用来游戏和训练武士时使用,所以在军中特别盛行。(近年在黄帝当年游牧的陕西、山西一带考古发掘出了很多磨制光滑的石球,秦汉的军中,尤其是守卫宫城的军中盛行这项竞技活动)。
汉朝以后,这种竞技运动在宫廷中较为流行,以后逐步发展为骑驴打、步打,步打球逐步演变成高尔夫、门球等。展柜里陈列的是门球杆、马球杆和一根古代佛头木雕推杆;旁边是门球、马球和捶丸。
这是古代的一种兵器:长(shu)殳,它的外形与今天的高尔夫球杆极为相似。
捶丸作为一种古老的游戏,早在战国、汉唐时期就备受亲睐,到了宋、元、明时期尤为盛行,孙光宪的《北梦锁言》卷一、明人周履在重印元朝《丸经》一书时所写题拔,古代高丽人所著《朴通事谚解》等书,很多古书对皇室贵族及民间捶丸都有精彩描述。其中有一段对元朝民间捶丸是这样记载的:“打球时,先在场地中挖几个碗口大小的窝儿,然后将球打入窝内。用有柄的木勺接球,叫球棒,球用木头或者玛瑙制成,大小就像鸡蛋那么大。
明代商喜作的《明宣宗行乐图》(现藏故宫博物院)长卷中,有一部分是捶丸图,图中所绘的场地面貌、旗、穴及击丸的棒、侍从的位置等,都与《丸经》上所说吻合。捶丸场地有10个洞,要求地形有凹、有凸、有峻、有仰、有阻、有防、有迎、有里、有外、有平;而高尔夫球场则设9或18个洞,要求有平坦的地形,凹凸粗糙不平的地段,还要有沙洼地、水沟等障碍物,从球场的布置与游戏规则来看,捶丸与高尔夫极为相似。
到了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清政府在北京紫禁城东部景运门外修建了“射殿”,后改名为“箭亭”,许多元后裔高官在此捶丸,为防止满汉同化,清政府下令皇帝及其子孙只可以在此跑马射箭,并告诫子孙“永垂法守”“不效汉俗”,修箭亭之目的在于防止满族受汉族同化而致祖制湮灭。因此,捶丸在清代受到限制)到了清朝,许多汉人仍然热衷于捶丸,但为了防止满汉同化,清政府下令限制捶丸,捶丸自此逐渐没落。于此同时,通过元代文化大交流传到欧洲的捶丸,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成为西方的高尔夫,风靡欧美。
写此文,让我对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有了崭新的认识。
最后,我想引用邓世昌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尽取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尽管高尔夫在当代中国发展有一丁点举步维艰,但时间遮不住历史的光芒!高尔夫,作为传承中华文明血脉古老而又现代的运动,随着整个民族记忆的重拾,一定会再放异彩!!
本文由@高尔夫阳光 授权转载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他,也可以直接关注作者本人
微信号:Summersummer1st
这个公众号是我的
我想一直走在探索高尔夫的路上
用独立思考去解读这项运动
带你牛逼带你飞的高尔夫爱好者
热爱高尔夫,我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