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解析:德尚博为什么可以从界外区获得补救?
北京时间9月10日,在世锦赛-联邦快递圣裘德邀请赛最后一轮发生了一桩悬案。看上去布赖森-德尚博的球出界了,可是最后他不仅没有罚杆,反倒获得了免罚抛球的机会。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布赖森-德尚博的球肯定在界内,因为两个界桩的连线穿过了他的球,说明他的球有一部分在界内,按照规则这样的球不算出界。
既然小球已经被判定在界内,现在的问题是布赖森-德尚博下一步要怎么做。因为拦网是边界,所以他不可以获得免罚抛球。那么他会宣布小球不可打,还是直接去打拦网下的小球呢?
拦网附近的行车道对这一判罚也有影响。如果布赖森-德尚博选择就地击球的话,他一定会站在行车道上。一个球员可以因为行车道获得免罚抛球,除非发生规则16.1 (3)的问题,也就是“打球明显不合理时不予补救”。
16.1 (3)指出:出现以下情形时,不能按照规则16.1采取补救。
当异常球场状况以外的其它原因导致球员在现有位置打球明显不合理时(例外当球员站在临时积水或不可移动妨碍物上,但却因球位于灌木中而无法击球);或仅当球员的球杆选择、站位方式、挥杆方式或打球方向在当时的情形中明显不合理时,异常球场状况才会构成妨碍。
在本案中,不可移动妨碍物是行车道。如果裁判认定布赖森-德尚博打拦网之下的球不合理的时候,将不会给他补救。
这是为什么裁判询问布赖森-德尚博:“如果这里没有行车道的时候,你会怎么打这颗球?”布赖森-德尚博没有一丝犹豫,他解释说他会将拦网之下的小球打回到球道上。很显然,他要那样去打,必定要站在行车道上。
既然裁判最终认定这样击球是合理的,布赖森-德尚博获得了补救,可以利用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