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尔夫领域出不了李娜式的人物?
导语
【文眼】“污名化就像高尔夫头上的紧箍咒。此咒不除,青年才俊们无论多么努力,他们都改变不了高尔夫的命运。即便拿了大满贯冠军,所产生的示范效应辐射范围也十分有限。”
本文经体育产业独立评论(ID:tiyuchanyepinglun)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体育产业独立评论授权
作者丨张宾
图片丨来自网络
最寒冷的季节,中国高尔夫却迎来了黄金时代。新年之后,冯珊珊、李昊桐、林希妤都有亮眼表现,青年才俊呈现井喷式发展。我们现在可以断言,中国高尔夫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到来。
很多媒体都在讨论,高尔夫什么时候才能迎来“李娜”式的人物?李娜不仅是中国网球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体坛最具标志性的女运动员。她是不可复制的,高尔夫可能永远不会诞生李娜式的人物。
但是,有没有李娜式的人物,并不是制约高尔夫发展的关键。高尔夫能否成功去魅,才决定着这些运动员的高度。
黄金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外
新年之后,中国高尔夫喜事连连。李昊桐在迪拜沙漠精英赛上以1杆优势夺冠,赢得了一个分量足够重的欧巡赛冠军。他的世界排名也来到了第32位,创造了中国男子选手的历史新高。
冯珊珊在LPGA巴哈马精英赛中并列第三,连续12周世界排名第一。林希妤则赢得了女子澳巡巴拉腊特偶像职业/业余配对赛的冠军。
中国高尔夫选手的这一系列表现十分惊艳,但并不令人惊讶。细究起来,这一切水到渠成,中国高尔夫早就到了成绩炸裂的前夜。
亚洲人早已证明可以在高尔夫这个项目上取得成功。人种论并不适用于高尔夫。中国高尔夫起步较晚,之前的若干年仍在摸索和跋涉。
从胡牧、冯珊珊等人开始,中国高尔夫已经摆脱了莽荒时代。最初的高尔夫选手大多是半路出家,在球场里摸爬滚打、磨练球技,野蛮生长。张连伟、梁文冲,乃至因机缘巧合而走上高尔夫之路的吴阿顺皆属此类。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尔夫球手从小就开始接受正规的高尔夫训练,并在美国征战青少年级别赛事。中国高尔夫已经走过了野蛮生长,开始精细化运作。李昊桐只是这批青年才俊中的佼佼者,窦泽成,以及更年轻的关天朗、叶沃诚等人,未来同样值得期待。
张新军算是旧时代最后一个球星了。他们这一批球手的个人努力不容抹杀,但很容易抵达天花板。而新时代的球手们能够攀升到一个前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现在世界排名第32位并不是中国高尔夫的极限。
李娜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但是,中国的高尔夫永远也不会涌现出一个李娜式的人物。如果拿成绩做横向对比,冯珊珊交出的成绩单比李娜更加漂亮。
李娜职业生涯拿过两个大满贯,世界排名最高抵达过第二位。而冯珊珊不仅是大满贯得主,现在世界排名高居第一。
可冯珊珊所取得了的影响力、号召力,以及商业价值,与巅峰时期的李娜不可同日而语。最根本的原因是:女子高尔夫的影响力逊色于女子网球。
网球与高尔夫都是职业化程度非常高的运动。但,网球男女平等之路也走了很多年,包括对同工同酬的求索。在网球领域,女子的影响力仍不及男子,但差距远没有高尔夫那么大。网球的大满贯,男女选手一起逐梦,而高尔夫的大满贯男女选手是割裂的。
以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为例,女子网球的相关报道长篇累牍,而女子高尔夫的稿件少得可怜。这就是女子高尔夫所面临的现状。只有在韩国,女子高尔夫才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地位。
在中国,女子高尔夫的处境并没有因为冯珊珊的横空出世而有所改变。她的成就令人赞叹,可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关注她的比赛以及其个人本身。
女子网球就不一样了。在国内,网球是一个更加主流的项目,且培育多年。李婷/孙甜甜雅典奥运会夺金珠玉在前,后有郑洁/晏紫大满贯折桂,当李娜成就大满贯单打冠军,这场全民狂欢达到了最高潮。
李娜本人也有着非凡的个人魅力。单轮语言能力,她恐怕不及冯珊珊。但在接受采访时所展现出来的幽默感,让她在国际、国内舞台上都不乏追随者。即便后来者能够复刻李娜的荣耀,在中国体坛的地位也无法企及李娜曾经的高度。
去污名化才是高尔夫面临的最大瓶颈
如果连冯珊珊这种开疆破土之人,都无法成为下一个李娜。未来的女子高尔夫球手们就更难与李娜相提并论。
可男子高尔夫在未来则有着无限想象力。崔京周、梁容银等韩国名将,以及日本球手松山英树在大满贯中都取得过不俗的成绩。当中国高球年轻一代成长起来,冲击大满贯冠军也不会遥不可及。
但是,高尔夫这项运动在国内是被污名化的。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影响力、美誉度、商业价值。前几年,大量高尔夫球场被铲除,整个高尔夫行业哀鸿遍野。商业赞助等方面受到了不少冲击,使原本就不够成熟的产业变得羸弱寒蝉。
在中国,高尔夫这项普通的运动,被涂抹上一层奇怪的色彩。它还被硬性与达官显贵挂钩,被看成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公众对于高尔夫也缺乏足够的认知。毕竟国内不像美国、欧洲遍地是公共球场,老百姓无法切身去接触这项运动。一提到高尔夫,公众的第一反应就是贵族运动。如果不是腰缠万贯,谁也不敢把孩子送到高尔夫球场。
当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培养一个高尔夫球手需要一定的财力作支撑。可网球亦然,培养一个职业网球选手付出的代价同样不菲。
差别并不在于价格的高低,区别在于公众的认知维度。高尔夫被强行污名化,从而成为了中产阶层相互攀比的工具。
随着高尔夫球场的减少,媒体上的批评质疑之声,让公众对这项运动更加陌生。从事高尔夫的孩子仍然就是一小撮群体。
当网球变得越来越大众,高尔夫却逐步走向窄众。本质上,这两项运动都非常健康、绿色,是一对双生子。就像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小说《古都》中描述的故事一样,千重子与苗子这对孪生姐妹,因为生存土壤的不同,个人命运和性格千差万别。
污名化就像高尔夫头上的紧箍咒。此咒不除,青年才俊们无论多么努力,他们都改变不了高尔夫的命运。即便拿了大满贯冠军,所产生的示范效应辐射范围也十分有限。
不给高尔夫解绑,这个领域永远也不会诞生出李娜这种在体坛号令天下式的人物。这才是中国高尔夫当下最大的尴尬。
推荐阅读
碰到这样的高尔夫球友,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摔倒掉沙坑被特写循环播放了四遍?安倍:我不要面子的啊
高尔夫人的24小时
李昊桐,欧巡赛第二冠
打球三个月 VS 打球三年
打好高尔夫的7个要素,受用终生!
三个步骤,教你学会用身体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