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写在新一代发布前盘点历代iPhone发展史
尽管已经过去几年了,但现在回想当年iPhone 4的宣传语:“再一次,改变一切”,依然觉得当年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公司霸气十足。这句“改变一切”确实是底气十足,苹果iPhone在当时也的确有着改变世界的影响力。
能够改变一个行业或者领域的公司从来不少,但能够改变三个行业或领域的公司却十分罕见。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里,苹果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不仅是用iPod改变了随身听领域,让音乐的销售形式从CD到电子数码音乐的改变,对整个唱片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苹果iPhone的出现也加速了诺基亚手机的衰落,使手机进入了2.0的时代。iPhone引导着Android系统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年代。而iPad的诞生也开创了平板电脑的时代,使传统PC逐渐向平板电脑过渡,让即使是曾经PC领域巨人的微软也感到了变革的压力。
作为苹果公司曾经的掌门人——史蒂夫·乔布斯,他几乎就可以和苹果公司划上一个等号。由于乔布斯的强势作风使得苹果基本成为他一个人的公司,也正是因为如此苹果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从乔布斯1997年回归后令苹果起死回生,然后iPod成功,Mac系列产品在桌面电脑市场逐渐占得一席,MacBook Air从信封取出时让世界为之惊艳,最后到第一代iPhone对手机行业的改变,这都是乔布斯的传奇。而iPhone 4则是令iPhone成为当时除1000多元的诺基亚5800系列外的又一款“街机”,并且价格要高达4、5000元。这些成功都是源自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公司习惯于打破原有思维,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而得到的。
第一代iPhone:成功但不完美
苹果的确在不同的领域均取得了成功,不过真正让苹果成为时代领跑者的,恐怕还是iPhone这一条产品线。从2007年推出第一款iPhone开始,苹果就在不断打破传统的框框。当时人们印象中的手机还只是一个小屏幕加键盘的通信设备,虽然诺基亚和索尼爱立信等品牌也曾推出过触摸式的手机,但无论是行业影响力还是市场表现都相当有限。当乔布斯第一代iPhone发布时,手机2.0的时代才正式开启。只是当时的iPhone正面只有一块3.5英寸屏幕和一个简约的按键,这让当时不少人在怀疑这究竟是不是一台手机。
2007年发布第一代iPhone(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代iPhone仅在美国本地以及其他5个国家地区发售,并且都是以运营商合约机的形式来销售。作为苹果公司的首款手机产品,iPhone已经让美国本土掀起了一股抢购的热潮,不少粉丝在正式发售前几天就已经开始排队购买,这是在其他手机发售时从没出现过的。当然,这在后面几代iPhone产品发售时已经成为了常态。
而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内地,尽管苹果iPhone没有正式在国内或者香港地区官方发售,但依然有极少数量的iPhone流入到了市场。距离iPhone在美国发售后不久,广州的陵园西路(手机街)就已经有商家开始销售,只是价格要上万元。iPhone的不可更换电池、不可扩展内存、SIM托等设计都是当时相当令人抓狂的,但是除此之外,最大的核心问题是这些iPhone均有美国运营商的网络锁,必须通过卡贴破解才能使用本土的手机卡,十分的麻烦。最后,又由于第一代iPhone还不支持中文,不少想装酷的人就默默地绕路走开了。
iPhone 3G/3Gs:改变
笔者个人对iPhone的定义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按照这个定义,明显第一代iPhone是不能满足这个标准的。一是其不支持3G网络,二是其不“智能”。而针对第一代iPhone存在的不足,苹果公司于2008年7月推出了iPhone的第二代产品——iPhone 3G,其最大的提升是把外观优化,并在功能上弥补了上一代的不足。笔者一直都觉得苹果在很多时候推出的第一代产品都是体验上比较差,除了这里说到的iPhone外,还有iPad、iPad mini、iPod touch等,无论外观还是功能均需要到了第二代产品上才能有明显的改善。
回到正题,iPhone 3G的机身采用了塑料的后盖,较第一代的金属后盖在生产工艺和成本上要低一些,也更加适合大批量的生产,钢琴烤漆的质感也更讨人喜欢,塑料对信号更有利。而iPhone 3G真正的武器有两个,一个是App Store,另一个是对3G网络的支持。
第一代iPhone(左)与iPhone 3G(右)背面比较(图片来自网络)
苹果早在2008年初(iPhone 3G发布前)已经发布了iPhone的SDK(应用开发包),让第三方的应用软件开发者开发iPhone专门的应用软件(APP),而App Store与iPhone 3G同时推出,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在APP的数目和下载量上都快速地增长。这里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购买APP所支付的费用是由苹果与应用软件开发者3:7分成,这极大地激励了一些应用开发者去开发更好的APP。
目前美国区活跃的APP数量已经超过100万(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App Store也出现了很多经典的手机应用和游戏,如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等,整个苹果APP的生态圈也逐渐成型并稳定持续地发展。众多实用APP的出现推进了iPhone手机的智能化,iPhone也逐渐成为生活娱乐和工作的重要设备,这令iOS在智能手机系统的竞争中也占有了相当的优势。
如果没有良好的网络支持,iPhone就和当时的普通手机没有太大的区别,最多就操作炫一点而已。苹果公司深知就一点,于是在第二代iPhone上就加入了对3G网络的支持。有了高速3G网络的支持,用户才能随时随地使用iPhone进行社交、娱乐、工作,以及下载各种好玩实用的APP。有趣的是,美国AT&T当时推出过无限流量的3G套餐,以满足iPhone用户的需求,不过AT&T明显是低估了用户的需求。iPhone曾经占据了美国智能手机上网流量的50%(2009年初数据),超越了当时的黑莓和WM系统手机,并且后来由于iPhone对移动网络资源消耗过大,甚至影响到了AT&T的部分网络服务。
在iPhone 3G之后,苹果在2009年6月推出了小提升版的iPhone 3Gs。两者在外观上几乎一样,只是3Gs增加了白色后盖的版本。3Gs中的s代表的是速度(speed),更快的运行速度和网络速度。往后的iPhone产品上也采用这种大小年的更新节奏,大年主要推出新的外观,小年则保持外观风格不变,但配置上作较大的提升,有点类似于Intel的“Tick-Tock”模式。
同年,苹果公司与中国联通达成协议,iPhone手机正式被引进国内销售,国人终于可以购买到行货的iPhone手机了,幸福感倍增。不过有个小插曲,第一批引入的iPhone 3Gs由于客观因素的问题(你懂的),并不支持WiFi无线网络,所以对3G网络的依赖性大大增加,这让不少人第一次感觉到手机流量不够用(使用中国移动服务的朋友是不会懂的)。
能够改变一个行业或者领域的公司从来不少,但能够改变三个行业或领域的公司却十分罕见。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里,苹果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不仅是用iPod改变了随身听领域,让音乐的销售形式从CD到电子数码音乐的改变,对整个唱片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苹果iPhone的出现也加速了诺基亚手机的衰落,使手机进入了2.0的时代。iPhone引导着Android系统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年代。而iPad的诞生也开创了平板电脑的时代,使传统PC逐渐向平板电脑过渡,让即使是曾经PC领域巨人的微软也感到了变革的压力。
作为苹果公司曾经的掌门人——史蒂夫·乔布斯,他几乎就可以和苹果公司划上一个等号。由于乔布斯的强势作风使得苹果基本成为他一个人的公司,也正是因为如此苹果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从乔布斯1997年回归后令苹果起死回生,然后iPod成功,Mac系列产品在桌面电脑市场逐渐占得一席,MacBook Air从信封取出时让世界为之惊艳,最后到第一代iPhone对手机行业的改变,这都是乔布斯的传奇。而iPhone 4则是令iPhone成为当时除1000多元的诺基亚5800系列外的又一款“街机”,并且价格要高达4、5000元。这些成功都是源自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公司习惯于打破原有思维,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而得到的。
第一代iPhone:成功但不完美
苹果的确在不同的领域均取得了成功,不过真正让苹果成为时代领跑者的,恐怕还是iPhone这一条产品线。从2007年推出第一款iPhone开始,苹果就在不断打破传统的框框。当时人们印象中的手机还只是一个小屏幕加键盘的通信设备,虽然诺基亚和索尼爱立信等品牌也曾推出过触摸式的手机,但无论是行业影响力还是市场表现都相当有限。当乔布斯第一代iPhone发布时,手机2.0的时代才正式开启。只是当时的iPhone正面只有一块3.5英寸屏幕和一个简约的按键,这让当时不少人在怀疑这究竟是不是一台手机。
2007年发布第一代iPhone(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代iPhone仅在美国本地以及其他5个国家地区发售,并且都是以运营商合约机的形式来销售。作为苹果公司的首款手机产品,iPhone已经让美国本土掀起了一股抢购的热潮,不少粉丝在正式发售前几天就已经开始排队购买,这是在其他手机发售时从没出现过的。当然,这在后面几代iPhone产品发售时已经成为了常态。
而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内地,尽管苹果iPhone没有正式在国内或者香港地区官方发售,但依然有极少数量的iPhone流入到了市场。距离iPhone在美国发售后不久,广州的陵园西路(手机街)就已经有商家开始销售,只是价格要上万元。iPhone的不可更换电池、不可扩展内存、SIM托等设计都是当时相当令人抓狂的,但是除此之外,最大的核心问题是这些iPhone均有美国运营商的网络锁,必须通过卡贴破解才能使用本土的手机卡,十分的麻烦。最后,又由于第一代iPhone还不支持中文,不少想装酷的人就默默地绕路走开了。
iPhone 3G/3Gs:改变
笔者个人对iPhone的定义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按照这个定义,明显第一代iPhone是不能满足这个标准的。一是其不支持3G网络,二是其不“智能”。而针对第一代iPhone存在的不足,苹果公司于2008年7月推出了iPhone的第二代产品——iPhone 3G,其最大的提升是把外观优化,并在功能上弥补了上一代的不足。笔者一直都觉得苹果在很多时候推出的第一代产品都是体验上比较差,除了这里说到的iPhone外,还有iPad、iPad mini、iPod touch等,无论外观还是功能均需要到了第二代产品上才能有明显的改善。
回到正题,iPhone 3G的机身采用了塑料的后盖,较第一代的金属后盖在生产工艺和成本上要低一些,也更加适合大批量的生产,钢琴烤漆的质感也更讨人喜欢,塑料对信号更有利。而iPhone 3G真正的武器有两个,一个是App Store,另一个是对3G网络的支持。
第一代iPhone(左)与iPhone 3G(右)背面比较(图片来自网络)
苹果早在2008年初(iPhone 3G发布前)已经发布了iPhone的SDK(应用开发包),让第三方的应用软件开发者开发iPhone专门的应用软件(APP),而App Store与iPhone 3G同时推出,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在APP的数目和下载量上都快速地增长。这里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购买APP所支付的费用是由苹果与应用软件开发者3:7分成,这极大地激励了一些应用开发者去开发更好的APP。
目前美国区活跃的APP数量已经超过100万(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App Store也出现了很多经典的手机应用和游戏,如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等,整个苹果APP的生态圈也逐渐成型并稳定持续地发展。众多实用APP的出现推进了iPhone手机的智能化,iPhone也逐渐成为生活娱乐和工作的重要设备,这令iOS在智能手机系统的竞争中也占有了相当的优势。
如果没有良好的网络支持,iPhone就和当时的普通手机没有太大的区别,最多就操作炫一点而已。苹果公司深知就一点,于是在第二代iPhone上就加入了对3G网络的支持。有了高速3G网络的支持,用户才能随时随地使用iPhone进行社交、娱乐、工作,以及下载各种好玩实用的APP。有趣的是,美国AT&T当时推出过无限流量的3G套餐,以满足iPhone用户的需求,不过AT&T明显是低估了用户的需求。iPhone曾经占据了美国智能手机上网流量的50%(2009年初数据),超越了当时的黑莓和WM系统手机,并且后来由于iPhone对移动网络资源消耗过大,甚至影响到了AT&T的部分网络服务。
在iPhone 3G之后,苹果在2009年6月推出了小提升版的iPhone 3Gs。两者在外观上几乎一样,只是3Gs增加了白色后盖的版本。3Gs中的s代表的是速度(speed),更快的运行速度和网络速度。往后的iPhone产品上也采用这种大小年的更新节奏,大年主要推出新的外观,小年则保持外观风格不变,但配置上作较大的提升,有点类似于Intel的“Tick-Tock”模式。
同年,苹果公司与中国联通达成协议,iPhone手机正式被引进国内销售,国人终于可以购买到行货的iPhone手机了,幸福感倍增。不过有个小插曲,第一批引入的iPhone 3Gs由于客观因素的问题(你懂的),并不支持WiFi无线网络,所以对3G网络的依赖性大大增加,这让不少人第一次感觉到手机流量不够用(使用中国移动服务的朋友是不会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