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礼老师走了,我们再也听不到“一个人的交响乐”了 ...
中国第一代高尔夫教练领军人物、第一位考取PGA教练资格的中国人、荣膺全球最佳80名高尔夫教练称号的宋庆礼于今晨在家人陪伴下溘然长逝,享年56岁。
宋老师三年前察知罹患癌症晚期,积极治疗的同时始终坚持在高尔夫教育和传媒领域努力工作奉献。本刊许多编辑、记者都因工作原因和宋老师有过近距离接触,印象中的宋老师严谨而不死板,繁琐的理论到他嘴里都能用生活中最简单的道理诠释,带出的球员大多都拿过国内外比赛冠军,被美国《Golf Digest》评为全球名教头,与哈蒙、海尼等美国大牌教练齐名。球友们更多知道宋老师,则是他经常在高尔夫频道的《高谈阔论》节目中作为嘉宾出现。宋老师患病期间依旧谈笑风生,甚至胳膊上插着化疗管去工作,乐观的态度感染着身边每一个朋友。
宋老师的离去是中国高尔夫的一个损失。在高尔夫同仁眼中,他绝对是一条硬汉!一路好走!
本刊2013年专访宋庆礼:《一个人的交响乐》——放下圆号,拿起球杆,最终荣膺全球最佳80名高尔夫教练称号,宋庆礼用勇气和智慧奏响命运的音符……
户口薄上的 “待业青年”
缘分常常是,不经意间相遇,然后改写你的生活。可有几个人能让它点亮自己的命运呢?
那天晚上,宋庆礼散步时又一次路过了北辰高尔夫练习场。夜色中,只有那里灯火通明。
天生对声音敏感的他被小球特殊的撞击声抓住了心。想想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是一幅如假包换的西洋景。摸了摸口袋,他抬脚迈进门去,租了球杆,买了一筐球,愣头愣脑地学着别人的样子操练起来。“当时根本不知道高尔夫是什么,就觉得挺有意思。打也打不到,打到了不直,打直了也不远。”宋庆礼说,“这项运动不需要别人搭档,又能打发时光,我一下子就着迷了。”那是1995年,他36岁。
宋庆礼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那时他刚刚调进武警文工团吹圆号,没有演出的时候闲暇时间很多,这在客观上保证了他的学球时间。他的第一位老师是曾于上世纪80年代赴日本学球的中国第一代职业球员孙鹏,师徒二人在北辰练习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那时候国内能请教的人很少,孙鹏是一个。”宋庆礼特别提到了他。
之后圣诞节时,宋庆礼从香港带回来一套打折的高尔夫球杆,及若干书籍和录像带,开始痴迷地钻研这项运动。但真正让他走上执教道路的是一段异国经历。宋庆礼的妻子当时在新西兰工作,她在电话中得知了丈夫的想法,于是就鼓励他去教学水平更高、球场更便宜的新西兰学球。
就在宋庆礼办理赴新签证时,武警身份给他带来了障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现役军人需要经过两年的‘保密期’,才被允许出国。“要立刻离开的办法,就只有办理复员手续,放弃军人身份。”回忆往事,宋庆礼平静地说道。没有经过太多思想挣扎,他选择了复员。最后,事实证明这招险棋收益巨大,直接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
如果是转业军人,国家会为其安排地方单位工作,但复员军人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时至今日,宋庆礼的户口本成分一栏仍然写着“待业青年”。
转角遇到新西兰
来到新西兰,宋庆礼一下子就爱上了那里的环境。无论是球场的条件,还是球友的水平,都明显高于国内。夫妻二人选择了一家位于奥克兰东部的球场。宋庆礼先是加入了学习班,但两天之后就果断退出。“跟国内的一些教练有点像,几个学生一字排开,教练轮流指导随便说说,动作不规范的纠正一下,教学很松散。”宋庆礼说他远渡重洋不是来打酱油。
找不到合适的教练,宋庆礼开始了疯狂的自学生活,上午去练习场,下午去别的球场打18洞,晚上再回到这里练到关门。他的努力引起了练习场老板的注意,对方觉得宋庆礼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中国人,就主动和他攀谈起来。
宋庆礼把自己的苦衷跟老板说了,对方向他推荐了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教练,此人教过维杰·辛格、迈克尔·坎贝尔等名将。英语尚不流利的他请一位邻居帮忙给这位教练打电话,约定好登门拜访的时间。
这位教练的门槛不低。他仔细询问了宋庆礼的年龄和个人经历,得知他在中国上过大学,这才决定让他留下来试试。“他告诉我,如果我学得好,可以在这里做驻场教练。他还说我适合做教练。”
宋庆礼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迈出了教练之路的第一步。他没有选错老师,因为除了必要的教学水平,对方的职业精神也一次次感染了自己。“教练不分职业业余、男女老幼,对任何学生都能做到一视同仁。他的认真态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除了学习球技,平时宋庆礼还会参与进导师的教学过程,比如帮助着设置一些教学器材,组织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教练没事就会跟我聊他的教学心得。”师徒二人很快成为了朋友,那段时间里,宋庆礼彻底解决了自己的语言问题。
新西兰赠予了宋庆礼三年充实的学习生活,让他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迎来不惑之年。宋庆礼给三年时间做了个总结:“在新西兰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什么叫作职业精神——一种国内稀缺的、真正的职业精神!”
不自由毋宁死
为了让孩子接受中国教育,已经考取新西兰PGA教练资格的宋庆礼在女儿三个月时选择了回国。随后,中国首家高尔夫电教室——“小宋工作室”全新亮相。宋庆礼在工作室所在地北辰练习场开辟出一个房间,房内设有两个VIP打位,学生便在此接受最专业的教学指导。“往回看,回国的时间也是‘对’的。”宋庆礼说。2003年非典爆发,高尔夫借此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小宋工作室门庭若市,宋庆礼从早忙到晚。就在他赚到个人第一桶金的同时,同时也引起了官方的注意。
那时,中高协为了备战多哈亚运会,正在物色优秀的教练员,宋庆礼顺理成章走进了他们的视野中。接受了时任中高协副部长李勇的邀请,宋庆礼参加了首届国家队成立的筹备会议,随后又南下东莞观澜湖,参与国家队队员的选拔。
职业教练和国家队教练有何不同?宋庆礼物给出了一个答案:凝聚力。除了对队员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宋庆礼特别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那时每天训练前,国家队都会上演极富感染力的一幕——队员们像足球运动员那样围成一圈,所有人的手握在一起,高喊一声“加油”。“没有凝聚力,就没有一个能让所有人沉浸其中的学习氛围。”2006年,国家女子队获得多哈亚运会团体第四,宋庆礼圆满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任务,同时也给自己的执教生涯赢了一个漂亮分数。
性格决定命运,尼克劳斯曾说:“我承认自己很固执。但在职业生涯中,固执帮了我很多。”在国家队工作期间,宋庆礼遭遇了很多自己无法扭转的局面,但他没有改变自己据理力争、畅所欲言的处事原则。告别国家队之后,宋庆礼还担任过北京队教练和全国大学生队教练。他说,正是在执教大学生队的过程中,他从黎佳韵等大学生球员身上看到了中国高尔夫未来的希望。“执教大学生队不但没挣一分钱,反而是我自己补贴了不少。不过我十分乐意,因为学生交流是中国高尔夫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宋庆礼说。
学生让我欢喜让我忧
“因材施教”一直是宋庆礼最核心的教学理念,他麾下弟子至今已经有22人至少赢得过一次国内职业大赛。宋庆礼人到中年才拿起教鞭,他对年轻人总是多一份父亲般的厚爱。
在执教国家队期间,有个年轻人曾让宋庆礼耳目一新。由于工作的球场没有沙坑,球僮出身的张新军在来北京前根本不会打沙坑球。500颗沙坑球的小灶,宋庆礼把“沙坑盲”打造成了国家队的“沙坑王子”。 “多学一些知识。多开一些阔眼界,这样才能把他的聪明劲儿发挥到极致。”宋庆礼对曾经的弟子做出点评。
也曾有学生让宋庆礼感到惋惜的。一位来自大连的小伙子一度被人们看做“希望之星”,当美国一所大学向他抛来橄榄枝后,小伙子的父亲决定不让儿子去美国,而是留在国家队继续训练。“我一直为此很遗憾,国家队是一个机构,固然会带来提升进步,但去美国的机会,一辈子可能只有这一次。”宋庆礼总是希望能用自己的经历来引导学生,他说,“在欧美国家环境中,人的成长是全方面的,尤其是对高尔夫的理解和眼界的开阔,哪里是国内能比的?”他认为,对好苗子来说,放弃赴美的机会——不值。
行业怪现状
2011年12月,Golf Digest发布了最新一届全美50佳高尔夫教练和美国外的全球50名优秀教练名单, 宋庆礼成为名单中唯一的中国籍教练。这份荣誉是来自世界的认可,也让宋庆礼在国内拥有了更多话语权和更大的影响力。
“新西兰导师除了教我教学理论,还让我学习组装球杆,深刻地去理解球杆本身的特征,以及杆跟球的关系。会有国内教练想到这一层吗?”宋庆礼直言不讳。他认为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的缺失是目前国内多数教练员的硬伤。“他们除了练习场打得很棒,其他的什么也没有。他们的‘教学’不具备普遍意义,对学员来说没有可操作性。”他对误人子弟的现象深恶痛绝。
宋庆礼列举目前国内高尔夫教学行业的一些怪现状:
有教练说你的教学费用比别人便宜?——“这是非常荒谬的事情。有的学员家里的高尔夫书籍和DVD摞起来比教练个头儿都高,你有什么资格去教别人。课时费永远不是一个教球、学球的理由。教不出东西是耽误别人时间,应该赔偿学员才对。”
外教在中国非常吃香,但其中是不是也有很多跑到中国来忽悠人的“二把刀”?——“中国的高尔夫爱好者一直在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中国高尔夫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的确要经历这个阶段,让一些人有钻空子和赚钱的机会。好在市场越来越规范。
不少高尔夫教学机构对电脑非常依赖,这是好是坏?——“电脑教学有它的优势,但过分依赖就说明教练能力有问题,甚至是思维方式上的根本问题。不少教练会把老虎的动作和学员的动作各放一遍,再做比较。这是非常荒谬的事情,因为这世界上只有挥杆原理是一致的,从来就没有过什么标准动作。”
你如何看待国内对高尔夫教练员的培训?——“应该说远远没有纳入轨道。国内的球员到了三十四五的年龄,就有点打不动球了,之后不得不去做教练谋生。如果他们小时候经历过系统的高尔夫训练,像正常人一样接受学校教育,完全可以像国外运动员一样打到50岁。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在苦苦摸索,这实在是让人惋惜的事情。”
中国高尔夫走向世界了吗?——“中国高尔夫的未来在那些小孩子身上,他们在美国读书、打球,思维方式都已经国际化。希望有一天参加汇丰冠军赛的中国选手能像舞台上的明星一样自信——那种发自内心的潇洒自在。那时,中国的高尔夫才真正融入世界。 ”
与本刊记者探讨高尔夫教学
与本刊执行出版人(右一)一起参加《高谈阔论》(左一)
在国家队任教时指导张新军
中国高尔夫圈子从此少了一个敢想敢说敢做的人!
本刊全体编辑记者沉痛怀念宋庆礼老师!
©Golf Digest China 2016
今日内容,敬请关注~
宋庆礼老师走了,我们再也听不到“一个人的交响乐”了
注意转动和延伸,两步拯救右曲球
在树林救球时打出完美大右曲
高尔夫大师微信号前五日TOP 5热读
点击即可阅读
切滚高抛和沙坑,最详尽的果岭边攻略
上坡球位选对杆 小球轻松到洞边
飞球来袭,当心粗草区的下陷球位
Logo瞄准法,简单助你稳定弹道
练习使用反作用力,增加挥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