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混乱的联名小卡
最近一两年,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很多名不见经传的订场公司,推出超低价订场的联名会籍,价格之低,球场数量之多,令人匪夷所思。“这种产品并不是新鲜事,就像早期推出的联盟卡,几家球会商量好在某一地区发行,为的是增加营运收入。”铁马高尔夫总经理王云辉向记者解释说,“但是中介公司不跟球场打招呼就挂球场的名字,还在球会原有的市场范围内销售,那么你说,球场会不会封杀它?”
在北京,联名会籍的出现主要依托于北京这样巨大的打球市场,以极低的价格吸引贪便宜的那部分人群,比如 “赢倾蓝琳”和类似的联盟会籍产品。记者手上有一份合同,合同主体是“北京XX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他们推出了一款价值为88000元的高尔夫储值卡,条约声称使用该卡可以在北京28家、海南21家高尔夫球场享受打球服务,还可以用相应次数抵扣海南酒店的住宿,使用次数共计220次,合算单次400元/场,有效期为5年(合同附件北京和海南球场名单见图表)。“沪深球场对价格十分敏感,没有可操作空间,基本上球会发现一例封杀一例,中介公司也补贴不起。”一位在深圳工作的不愿透露姓名的订场渠道公司从业者说,“北京的情况特殊,有大量低价球场吃不饱,愿意接收更多的客人,中介公司联合十几家低价球场,再拉上几家名场——即使在名场上贴钱,只要总额可控,资金链是可以玩转的。”
乍看之下,名单和合约谈得头头是道,暂且不管这款产品的行权执行力强弱,能用多久,起码功课做得很细致。每家球场的行权次数,酒店的位置都写得清清楚楚,让你不由得信以为真。事实真的如此吗?“以北京万柳球场为例,800/1000元的平/假日价格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到的,万柳不愁客源,订场成本就在1000元以上。”天盈高尔夫(原鹰皇1872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郭伟告诉记者,“每个打球人,中介公司要硬性补贴200元以上,这种生意正常人都不会做,那么就不由得让人怀疑他们的动机了!”
作为市场上最早推出联合类会籍的中介机构,鹰皇1872曾在这类产品上摔过跟头。在2006~2008年期间,鹰皇1872面向市场推出“180”会籍,这款产品有效期为3年,售价3.8万元,宣称每年可在合作的近80家合作球场享受48次180元超级会员待遇。在设计这款产品之前,团队借鉴了美国成熟市场的经验,进行了模型测算,他们参考了美国成熟消费者一年行权21次的频率,设计了超过1倍的安全边界,并且希望球场价格高、低搭配,平、假日之间动态平衡,并要求此卡必须本人使用,模型结果揭示这种产品是可以长期存活的,但是事实上却遭遇了商业滑铁卢。“平均每张卡补贴两万多元,最终公司以亏损五千多万元做完了这款产品。”郭伟说,“问题根源在于球会无法识别行权者是不是持卡人本人,最终使其沦为了不记名卡,这和当初构想的商业模型相去甚远,1872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现金流倒挂(流出的补贴额大于销售收入)时,已经意识到‘180’产品存在的巨额补贴风险,也曾有过破产还是承担巨额亏损继续服务方面的内部讨论,但是最终1872依赖投资人的输血活了下来,没有宣布破产。”
与规模型上市公司不同,产生市场乱象的小中介公司,其实是在价格上动了“手脚”:整合一些社会上的不记名卡,再联同一些订场渠道公司,签署多方协议——小中介公司拉来订场客户,用不记名卡持有者或订场渠道公司与球会协议的价格结算,即扣除储值卡内400元费用外,中介公司(发卡者)再补贴其中的差额。这些小中介公司往往是注册资金不大的皮包公司,疯狂卖卡背后的目的无非有三:赌定一部分人在期限内用不完消费额度,或者恶意让打得多的人订不上场,人为产生卡内余额,到期作废;利用卖卡集资,挪作他用;更恶劣者,宣告公司破产,卷款跑路。
让我们来算一笔简单的账,把球会分为三档不同类型,以上页图表中的球场为例:万柳这类城市球场的订场成本在1000~1200元(平/假日),即为每个打球者中介公司要补贴200~400元给渠道公司;天安假日这类近郊球场的订场成本在600元左右,基本持平;其余城区边缘球场的订场成本可能在400元以下,略有盈余。因此,只要限制城市球场的行权次数,基本上中介公司需要倒贴用户的金额是有天花板的。为了在销售前期不至于亏损太多,规定行权的次数,也让中介公司的现金流有了保障。但是,倒贴总有个限度,随着产品越卖越多,是留下填坑,还是脚底抹油?买卖双方各有盘算,心照不宣。所以有一些坊间称为“球痞子”的球场老油条,就是瞄准了这类产品推出的前期时段,优惠幅度越大,越勇于往里杀,打的就是和中介公司的时间战。在这里奉劝各位,如果没有像老油条们那样对市场行情的细致拿捏,请不要看别人占便宜自己眼热——老油条们也是缴过学费的。
危险不仅仅是时间问题。关键在于,中介公司把球场列入产品的行权名单中,但几乎从不和球场签订合同(球场不可能破坏自己的价格体系),这就有“招摇撞骗”的意味了。球场随时可以宣告封杀这种中介卡的订场者——此风万不可长,封杀并不是个例——这类超低价格的产品无异于扰乱了价格体系,而球场并未从中获得任何好处,本该1200元的打球费不管由谁补贴的,最终落入球场口袋的并没有多一个铜板,甚至经理人还会背负上业主“瓜田李下”的无妄猜忌,难怪负责任的球场纷纷贴出公告,撇清与这种产品的关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精彩尽在《高尔夫》杂志
点击下方封面图片在线购买此刊
在北京,联名会籍的出现主要依托于北京这样巨大的打球市场,以极低的价格吸引贪便宜的那部分人群,比如 “赢倾蓝琳”和类似的联盟会籍产品。记者手上有一份合同,合同主体是“北京XX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他们推出了一款价值为88000元的高尔夫储值卡,条约声称使用该卡可以在北京28家、海南21家高尔夫球场享受打球服务,还可以用相应次数抵扣海南酒店的住宿,使用次数共计220次,合算单次400元/场,有效期为5年(合同附件北京和海南球场名单见图表)。“沪深球场对价格十分敏感,没有可操作空间,基本上球会发现一例封杀一例,中介公司也补贴不起。”一位在深圳工作的不愿透露姓名的订场渠道公司从业者说,“北京的情况特殊,有大量低价球场吃不饱,愿意接收更多的客人,中介公司联合十几家低价球场,再拉上几家名场——即使在名场上贴钱,只要总额可控,资金链是可以玩转的。”
乍看之下,名单和合约谈得头头是道,暂且不管这款产品的行权执行力强弱,能用多久,起码功课做得很细致。每家球场的行权次数,酒店的位置都写得清清楚楚,让你不由得信以为真。事实真的如此吗?“以北京万柳球场为例,800/1000元的平/假日价格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到的,万柳不愁客源,订场成本就在1000元以上。”天盈高尔夫(原鹰皇1872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郭伟告诉记者,“每个打球人,中介公司要硬性补贴200元以上,这种生意正常人都不会做,那么就不由得让人怀疑他们的动机了!”
作为市场上最早推出联合类会籍的中介机构,鹰皇1872曾在这类产品上摔过跟头。在2006~2008年期间,鹰皇1872面向市场推出“180”会籍,这款产品有效期为3年,售价3.8万元,宣称每年可在合作的近80家合作球场享受48次180元超级会员待遇。在设计这款产品之前,团队借鉴了美国成熟市场的经验,进行了模型测算,他们参考了美国成熟消费者一年行权21次的频率,设计了超过1倍的安全边界,并且希望球场价格高、低搭配,平、假日之间动态平衡,并要求此卡必须本人使用,模型结果揭示这种产品是可以长期存活的,但是事实上却遭遇了商业滑铁卢。“平均每张卡补贴两万多元,最终公司以亏损五千多万元做完了这款产品。”郭伟说,“问题根源在于球会无法识别行权者是不是持卡人本人,最终使其沦为了不记名卡,这和当初构想的商业模型相去甚远,1872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现金流倒挂(流出的补贴额大于销售收入)时,已经意识到‘180’产品存在的巨额补贴风险,也曾有过破产还是承担巨额亏损继续服务方面的内部讨论,但是最终1872依赖投资人的输血活了下来,没有宣布破产。”
与规模型上市公司不同,产生市场乱象的小中介公司,其实是在价格上动了“手脚”:整合一些社会上的不记名卡,再联同一些订场渠道公司,签署多方协议——小中介公司拉来订场客户,用不记名卡持有者或订场渠道公司与球会协议的价格结算,即扣除储值卡内400元费用外,中介公司(发卡者)再补贴其中的差额。这些小中介公司往往是注册资金不大的皮包公司,疯狂卖卡背后的目的无非有三:赌定一部分人在期限内用不完消费额度,或者恶意让打得多的人订不上场,人为产生卡内余额,到期作废;利用卖卡集资,挪作他用;更恶劣者,宣告公司破产,卷款跑路。
让我们来算一笔简单的账,把球会分为三档不同类型,以上页图表中的球场为例:万柳这类城市球场的订场成本在1000~1200元(平/假日),即为每个打球者中介公司要补贴200~400元给渠道公司;天安假日这类近郊球场的订场成本在600元左右,基本持平;其余城区边缘球场的订场成本可能在400元以下,略有盈余。因此,只要限制城市球场的行权次数,基本上中介公司需要倒贴用户的金额是有天花板的。为了在销售前期不至于亏损太多,规定行权的次数,也让中介公司的现金流有了保障。但是,倒贴总有个限度,随着产品越卖越多,是留下填坑,还是脚底抹油?买卖双方各有盘算,心照不宣。所以有一些坊间称为“球痞子”的球场老油条,就是瞄准了这类产品推出的前期时段,优惠幅度越大,越勇于往里杀,打的就是和中介公司的时间战。在这里奉劝各位,如果没有像老油条们那样对市场行情的细致拿捏,请不要看别人占便宜自己眼热——老油条们也是缴过学费的。
危险不仅仅是时间问题。关键在于,中介公司把球场列入产品的行权名单中,但几乎从不和球场签订合同(球场不可能破坏自己的价格体系),这就有“招摇撞骗”的意味了。球场随时可以宣告封杀这种中介卡的订场者——此风万不可长,封杀并不是个例——这类超低价格的产品无异于扰乱了价格体系,而球场并未从中获得任何好处,本该1200元的打球费不管由谁补贴的,最终落入球场口袋的并没有多一个铜板,甚至经理人还会背负上业主“瓜田李下”的无妄猜忌,难怪负责任的球场纷纷贴出公告,撇清与这种产品的关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精彩尽在《高尔夫》杂志
点击下方封面图片在线购买此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