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巡变形记
消失许久的中巡赛又回来了……2017年3月10日,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公布2017年全年完整赛事日程表,其中,“中国巡回赛”(中巡赛)常规赛事总场次将不少于12场,单站赛事奖金将不少于20万美金。另一边,疑似“落单”的美巡中国赛不甘寂寞,积极运作着自己的“新赛季”。而对于向来“吃不饱”的中国男子职业球员而言,如果中巡赛与美巡中国赛这场史无前例的“对台戏”的赛程不撞期,无疑是一大利好。
愿望是美好的,但这个即将到来的赛季很可能只是属于中国巡回赛的赛季。
中巡赛的回马枪上一次中国男子职业高尔夫界热闹非凡的时期还是2014年,那一年的2月28日,发生在博鳌的中国部分职业球员请愿事件直接让彼时的“中巡赛替代者”中锦赛,与外来的美巡中国赛“针尖对上了麦芒”——那时候还没有“然并卵”这样的网络词。
记得当时有好事者为了渲染本土赛事的悲壮气氛,竟把中锦赛比作“义和团”,对面的美巡中国赛自然成了“八国联军”,后来事情的发展无需赘言,中锦赛消失,美巡中国赛坐稳坐实。
尽管此后几年寻找赞助商和赛事场地也有捉襟见肘时,美巡中国赛还是坚持了三个赛季,李昊桐、窦泽成、张新军凭借该项赛事跳到了威巡赛,越来越多的中国职业球员已经习惯了当年的“八国联军”——美巡中国赛的赛事站数、奖金、积分、跳板作用越来越有竞争力。
但距离中锦赛消失的“导火索”请愿事件仅三年时间,2009年夏天已宣告“医治无效”的中巡赛又杀了一个“回马枪”,让即将走进中国市场第四个年头的美巡中国赛“一脸尴尬”。这其中的几方博弈除了当事方,无人能说清道明,但是已经出现在中高协2017年赛程的中巡赛却“长得”与此前三个赛季的美巡中国赛异常相似,尤其是比赛站数、比赛奖金、场地待定情况和赛事承办方中奥体育——如果不细看的话,还真以为美巡中国赛换了个名字。
当然,重生的中巡赛与此前的美巡中国赛不只是相似,还有独特的国际化亮点。中高协“关于举办2017中巡赛的说明”中这样写道:“2017年中巡赛将针对独立举办常规性赛事和联合认证赛事设立统一会员资格体系,仍将举办3场资格学校考试。其中包括针对国际及港澳台地区职业高尔夫球员开放报名的两场国际资格学校,以及针对中国大陆境内高尔夫球员开放报名的一场国内资格学校。此外,中巡赛联合认证赛事将包括与国际各巡回赛组织联合认证的赛事,不少于4场,奖金为30万美元以上。”
关于联合认证赛事,4月10日中高协有了“细则”。四场联合认证赛事为中巡赛-亚巡赛联合认证赛事,参赛球员阵容为中巡赛会员及亚巡赛会员,参赛人数为144人至156人,赛制为四轮比杆赛。这四场联合认证赛事的冠军将直接获得亚巡赛的全卡,并将至少获得14分的官方世界高尔夫排名(OWGR)积分。这就是目前为止“新中巡赛”的国际化亮点。
对于还比较遥远的6月初开始的中巡赛-常规赛首站比赛,很多国内职业球员们表现出了极大热情,纷纷表示会全年参加该项赛事。球员们参赛的理由主要围绕几个点。首先,如果没有其他比赛可打,不打中巡赛就等于没有比赛打,别无选择;其二,如果中巡赛真的有世界积分的话,对未来发展还是有帮助的;其三,赛事奖金如果达到每站20万美元,与过去的美巡中国赛基本无异,打好了也会赚点儿钱,或者少赔钱;最后,绝大多数球员都拥有中巡赛全卡,没有理由不参与一下。
但是,“千呼万唤还没有始出来”的中巡赛首站比赛,日期被定在初夏的6月初不说,比赛场地目前也是空白,地点仅仅写着河南。根据以往经验,该赛事首站比赛在河南圣安德鲁斯高尔夫俱乐部举行的几率较大——此前几年,河南圣安德鲁斯高尔夫俱乐部曾举办过中锦赛和美巡中国赛,对于中国职业赛事支持力度很大,所以不排除该球场继续支持中国男子职业赛事。
虽然首站信息不全,但中巡赛资格赛已在4月17日至21日在海南神州高尔夫球会打响“第一枪”,看起来很靠谱。
另外,很多没有“走出去”的球员也期待在今年迎来中巡赛与美巡中国赛的“并存局面”,如果赛程不撞期,向来“吃不饱”的球员将会有近30场职业赛事可打。但目前来看的话,只是“理想很丰满”,美巡中国赛的第四个赛季只是传闻,还未敲定坐实。并且在4月14日,中高协发布了新通知:“未经中高协授权的其他国际职业巡回赛将不予在中国境内举办。”看来美巡中国赛第四个赛季很可能要Game Over了。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不管过程和结局怎样,中巡赛还是回来了。但作为“老中巡赛”的二代,2017年中巡赛与2009年夏天之前那个吃“百家饭”长大的“老中巡赛”不尽相同。
实际上,无论是职业球员,还是赛事方,又或是高尔夫媒体,都很怀念当年那个吃“百家饭”成长,却又充实快乐的“老中巡赛”,那一抹欣欣向荣至今回忆起来仍然令人回味……
2005年,中巡赛在没有赞助商以及世界体育集团(WSG)的积极运作下,迎来了元年。全年共四站比赛,每站奖金15万美元,对于当时比赛极少的中国职业球员而言,中巡赛的出现太有现实意义了。
在中巡赛元年之前的2004年,甚至再以前,国内的职业比赛少得可怜,只有三四场,参赛人数只有几十人,有的比赛还邀请了台湾球员,国内职业球员的机会十分有限,残酷的现实让不少风华正茂的球员另谋生路。
但2005年的四站中巡赛让人看到了一线希望。在最后一站海南康乐园,当年还在运作北京天安球会的程军“出现”了。其实程军重返赛场的意图很简单,他想看看中巡赛到底怎么样,同时也看看自己还能不能角逐比赛。同样被中巡赛吸引的还有当时已是某家公司副总经理的丘志锋,他比程军还要积极,中巡赛举办的消息一出,老丘就辞了职迅速回归赛场,并在中巡赛元年第二站昆明乡村俱乐部夺得了个人中巡赛第一个冠军,收获15万元人民币奖金。
不过,当时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限制,2005年中巡赛每站比赛只设置了三轮比杆赛,而到了第二年的2006年,中巡赛站数升级到了6站,每站轮次也升级为国际化的四轮比杆赛。而且,2006年有了实力还算雄厚的赞助商,并且连续赞助三年,这让彼时的中高协颇有雄心壮志,曾计划在十年内把中巡赛升级为每年将近20站比赛的“国内大赛”,让职业球员们可以在一个月内最少打到两场比赛,为大家增加更多实战机会。
事实上呢?理想曾经很丰满过,还是未能摆脱后来的骨感现实。但不可否认的是,欧米茄赞助中巡赛的三年是该项赛事最意气风发的三年。
2006年中巡赛,群雄并起,在大上海高尔夫球场举行的中巡赛上海站赛事堪称是2006年中国职业比赛中最精彩的一场比赛。那场比赛很有戏剧性,先是由于球童失误,李超失去冠军争夺机会,随后黄明杰获得了一次PK张连伟的机会——尽管在延长赛第二个加洞黄明杰因为切出“青蛙跳”失去了扳倒老大的机会,但对于中巡赛而言,第二年就出现了“瞩目的时刻”,无疑是一次成功。
2007年中巡赛,张连伟与李超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整个赛季里打得风生水起,分站赛冠军、奖金王拿得不亦乐乎,让中巡赛迎来了“黄金时期”。但这一年还有一件算是轰动的事:从8月的大上海站开始,中巡赛向港澳台球员开放名额,中国台北球员汪德昌、蔡启煌和中国香港球员丘水明、郑德谦来了……
有人说港澳台球员是来内地“抢钱”的。老将汪德昌否认了这种说法,“绝对不能说我们是来抢钱的”。而就在中巡赛大上海站开始前的一周,在新疆雪莲山参加逐日杯的部分内地职业球员,得知大上海站向港澳台球员开放的消息后,还联名给世界体育集团(WSG)写了封请愿信,表达了对此事的抗议。有没有觉得和某一幕相似?
从后来的“剧情”推进来看,“汪德昌们”绝不是来抢钱的,内地职业球员也比当年联盟杯“被抢的”的日子好过太多。小痛并快乐着,热闹的2007年过去了。
按照中高协和世界体育集团(WSG)最初的协议,中巡赛将随着比赛的深入,逐年增加站数,计划是每年增加两站。2005年4站,2006年6站,2007年8站,2008年则是10站,事实却是:2008最初公布的10站比赛,最后却只有8站比赛。赞助商寥寥无几成为中巡赛风光之下的最大现实问题,到了欧米茄退出的2009年,中巡赛也走到了尽头。
别再来去匆匆至于2010年匆匆忙忙粉墨登场的中锦赛,我们能把其称为“中巡赛”吗?先把问题放在一边。2010年的中国高尔夫职业界非常具有“革命性”,中高协誓要建立职业挑战赛、职业锦标赛、职业精英赛、职业公开赛和世界顶级高尔夫球职业赛事,共五个层次的大中巡赛事体系。而中锦赛属于第四个层次,总奖金在20万至100万美元之间。
不管你信不信,当时的“吃瓜群众”真的信了——中巡赛尽管不在了,中锦赛或许会成为中国职业球员全新的舞台,奖金提高是早晚的事。时任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小宁对中锦赛前景非常看好:“中巡赛不仅没死,而且生存得更加强壮。”
很遗憾,“吃瓜群众”并没有看到100万美元奖金的赛事,中锦赛也没有走出中巡赛过去的“老路”,赞助商依然是致命短板,而且寻找比赛场地也越来越捉襟见肘,外国球员成群结队地“入侵”中锦赛……撑到2014年2月28日的请愿事件,中锦赛也已自知时日不多,不管是不是“义和团”,这项坚持了四年多的国内职业赛当然要算中巡赛的一部分。再后来,中高协、中奥体育、美巡赛合作的美巡中国赛正式在中国“披挂上阵”。
实际上,如果按照中高协的逻辑,2014年登陆中国的美巡中国赛也算是中巡赛的延续,记得当时官方公布的美巡中国赛全称是:中巡赛-美巡中国系列赛。如此看,中巡赛一直就没死,只是换了个形式存在,轮到了2017年中巡赛,就更加“根正苗红”了,而且是唯一正统的中巡赛,不办好都对不起一拨又一拨的撮合者。
但还得奉劝一句:别光想着形式和格局,把奖金弄多点儿,世界积分落实了,“跳板作用”承担了,既然叫中巡赛,就得一心一意为中国职业球员服务。没毛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精彩尽在《高尔夫》杂志
回复 “订阅” 查看此刊详细购买方式
愿望是美好的,但这个即将到来的赛季很可能只是属于中国巡回赛的赛季。
中巡赛的回马枪上一次中国男子职业高尔夫界热闹非凡的时期还是2014年,那一年的2月28日,发生在博鳌的中国部分职业球员请愿事件直接让彼时的“中巡赛替代者”中锦赛,与外来的美巡中国赛“针尖对上了麦芒”——那时候还没有“然并卵”这样的网络词。
记得当时有好事者为了渲染本土赛事的悲壮气氛,竟把中锦赛比作“义和团”,对面的美巡中国赛自然成了“八国联军”,后来事情的发展无需赘言,中锦赛消失,美巡中国赛坐稳坐实。
尽管此后几年寻找赞助商和赛事场地也有捉襟见肘时,美巡中国赛还是坚持了三个赛季,李昊桐、窦泽成、张新军凭借该项赛事跳到了威巡赛,越来越多的中国职业球员已经习惯了当年的“八国联军”——美巡中国赛的赛事站数、奖金、积分、跳板作用越来越有竞争力。
但距离中锦赛消失的“导火索”请愿事件仅三年时间,2009年夏天已宣告“医治无效”的中巡赛又杀了一个“回马枪”,让即将走进中国市场第四个年头的美巡中国赛“一脸尴尬”。这其中的几方博弈除了当事方,无人能说清道明,但是已经出现在中高协2017年赛程的中巡赛却“长得”与此前三个赛季的美巡中国赛异常相似,尤其是比赛站数、比赛奖金、场地待定情况和赛事承办方中奥体育——如果不细看的话,还真以为美巡中国赛换了个名字。
当然,重生的中巡赛与此前的美巡中国赛不只是相似,还有独特的国际化亮点。中高协“关于举办2017中巡赛的说明”中这样写道:“2017年中巡赛将针对独立举办常规性赛事和联合认证赛事设立统一会员资格体系,仍将举办3场资格学校考试。其中包括针对国际及港澳台地区职业高尔夫球员开放报名的两场国际资格学校,以及针对中国大陆境内高尔夫球员开放报名的一场国内资格学校。此外,中巡赛联合认证赛事将包括与国际各巡回赛组织联合认证的赛事,不少于4场,奖金为30万美元以上。”
关于联合认证赛事,4月10日中高协有了“细则”。四场联合认证赛事为中巡赛-亚巡赛联合认证赛事,参赛球员阵容为中巡赛会员及亚巡赛会员,参赛人数为144人至156人,赛制为四轮比杆赛。这四场联合认证赛事的冠军将直接获得亚巡赛的全卡,并将至少获得14分的官方世界高尔夫排名(OWGR)积分。这就是目前为止“新中巡赛”的国际化亮点。
对于还比较遥远的6月初开始的中巡赛-常规赛首站比赛,很多国内职业球员们表现出了极大热情,纷纷表示会全年参加该项赛事。球员们参赛的理由主要围绕几个点。首先,如果没有其他比赛可打,不打中巡赛就等于没有比赛打,别无选择;其二,如果中巡赛真的有世界积分的话,对未来发展还是有帮助的;其三,赛事奖金如果达到每站20万美元,与过去的美巡中国赛基本无异,打好了也会赚点儿钱,或者少赔钱;最后,绝大多数球员都拥有中巡赛全卡,没有理由不参与一下。
但是,“千呼万唤还没有始出来”的中巡赛首站比赛,日期被定在初夏的6月初不说,比赛场地目前也是空白,地点仅仅写着河南。根据以往经验,该赛事首站比赛在河南圣安德鲁斯高尔夫俱乐部举行的几率较大——此前几年,河南圣安德鲁斯高尔夫俱乐部曾举办过中锦赛和美巡中国赛,对于中国职业赛事支持力度很大,所以不排除该球场继续支持中国男子职业赛事。
虽然首站信息不全,但中巡赛资格赛已在4月17日至21日在海南神州高尔夫球会打响“第一枪”,看起来很靠谱。
另外,很多没有“走出去”的球员也期待在今年迎来中巡赛与美巡中国赛的“并存局面”,如果赛程不撞期,向来“吃不饱”的球员将会有近30场职业赛事可打。但目前来看的话,只是“理想很丰满”,美巡中国赛的第四个赛季只是传闻,还未敲定坐实。并且在4月14日,中高协发布了新通知:“未经中高协授权的其他国际职业巡回赛将不予在中国境内举办。”看来美巡中国赛第四个赛季很可能要Game Over了。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不管过程和结局怎样,中巡赛还是回来了。但作为“老中巡赛”的二代,2017年中巡赛与2009年夏天之前那个吃“百家饭”长大的“老中巡赛”不尽相同。
实际上,无论是职业球员,还是赛事方,又或是高尔夫媒体,都很怀念当年那个吃“百家饭”成长,却又充实快乐的“老中巡赛”,那一抹欣欣向荣至今回忆起来仍然令人回味……
2005年,中巡赛在没有赞助商以及世界体育集团(WSG)的积极运作下,迎来了元年。全年共四站比赛,每站奖金15万美元,对于当时比赛极少的中国职业球员而言,中巡赛的出现太有现实意义了。
在中巡赛元年之前的2004年,甚至再以前,国内的职业比赛少得可怜,只有三四场,参赛人数只有几十人,有的比赛还邀请了台湾球员,国内职业球员的机会十分有限,残酷的现实让不少风华正茂的球员另谋生路。
但2005年的四站中巡赛让人看到了一线希望。在最后一站海南康乐园,当年还在运作北京天安球会的程军“出现”了。其实程军重返赛场的意图很简单,他想看看中巡赛到底怎么样,同时也看看自己还能不能角逐比赛。同样被中巡赛吸引的还有当时已是某家公司副总经理的丘志锋,他比程军还要积极,中巡赛举办的消息一出,老丘就辞了职迅速回归赛场,并在中巡赛元年第二站昆明乡村俱乐部夺得了个人中巡赛第一个冠军,收获15万元人民币奖金。
不过,当时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限制,2005年中巡赛每站比赛只设置了三轮比杆赛,而到了第二年的2006年,中巡赛站数升级到了6站,每站轮次也升级为国际化的四轮比杆赛。而且,2006年有了实力还算雄厚的赞助商,并且连续赞助三年,这让彼时的中高协颇有雄心壮志,曾计划在十年内把中巡赛升级为每年将近20站比赛的“国内大赛”,让职业球员们可以在一个月内最少打到两场比赛,为大家增加更多实战机会。
事实上呢?理想曾经很丰满过,还是未能摆脱后来的骨感现实。但不可否认的是,欧米茄赞助中巡赛的三年是该项赛事最意气风发的三年。
2006年中巡赛,群雄并起,在大上海高尔夫球场举行的中巡赛上海站赛事堪称是2006年中国职业比赛中最精彩的一场比赛。那场比赛很有戏剧性,先是由于球童失误,李超失去冠军争夺机会,随后黄明杰获得了一次PK张连伟的机会——尽管在延长赛第二个加洞黄明杰因为切出“青蛙跳”失去了扳倒老大的机会,但对于中巡赛而言,第二年就出现了“瞩目的时刻”,无疑是一次成功。
2007年中巡赛,张连伟与李超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整个赛季里打得风生水起,分站赛冠军、奖金王拿得不亦乐乎,让中巡赛迎来了“黄金时期”。但这一年还有一件算是轰动的事:从8月的大上海站开始,中巡赛向港澳台球员开放名额,中国台北球员汪德昌、蔡启煌和中国香港球员丘水明、郑德谦来了……
有人说港澳台球员是来内地“抢钱”的。老将汪德昌否认了这种说法,“绝对不能说我们是来抢钱的”。而就在中巡赛大上海站开始前的一周,在新疆雪莲山参加逐日杯的部分内地职业球员,得知大上海站向港澳台球员开放的消息后,还联名给世界体育集团(WSG)写了封请愿信,表达了对此事的抗议。有没有觉得和某一幕相似?
从后来的“剧情”推进来看,“汪德昌们”绝不是来抢钱的,内地职业球员也比当年联盟杯“被抢的”的日子好过太多。小痛并快乐着,热闹的2007年过去了。
按照中高协和世界体育集团(WSG)最初的协议,中巡赛将随着比赛的深入,逐年增加站数,计划是每年增加两站。2005年4站,2006年6站,2007年8站,2008年则是10站,事实却是:2008最初公布的10站比赛,最后却只有8站比赛。赞助商寥寥无几成为中巡赛风光之下的最大现实问题,到了欧米茄退出的2009年,中巡赛也走到了尽头。
别再来去匆匆至于2010年匆匆忙忙粉墨登场的中锦赛,我们能把其称为“中巡赛”吗?先把问题放在一边。2010年的中国高尔夫职业界非常具有“革命性”,中高协誓要建立职业挑战赛、职业锦标赛、职业精英赛、职业公开赛和世界顶级高尔夫球职业赛事,共五个层次的大中巡赛事体系。而中锦赛属于第四个层次,总奖金在20万至100万美元之间。
不管你信不信,当时的“吃瓜群众”真的信了——中巡赛尽管不在了,中锦赛或许会成为中国职业球员全新的舞台,奖金提高是早晚的事。时任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小宁对中锦赛前景非常看好:“中巡赛不仅没死,而且生存得更加强壮。”
很遗憾,“吃瓜群众”并没有看到100万美元奖金的赛事,中锦赛也没有走出中巡赛过去的“老路”,赞助商依然是致命短板,而且寻找比赛场地也越来越捉襟见肘,外国球员成群结队地“入侵”中锦赛……撑到2014年2月28日的请愿事件,中锦赛也已自知时日不多,不管是不是“义和团”,这项坚持了四年多的国内职业赛当然要算中巡赛的一部分。再后来,中高协、中奥体育、美巡赛合作的美巡中国赛正式在中国“披挂上阵”。
实际上,如果按照中高协的逻辑,2014年登陆中国的美巡中国赛也算是中巡赛的延续,记得当时官方公布的美巡中国赛全称是:中巡赛-美巡中国系列赛。如此看,中巡赛一直就没死,只是换了个形式存在,轮到了2017年中巡赛,就更加“根正苗红”了,而且是唯一正统的中巡赛,不办好都对不起一拨又一拨的撮合者。
但还得奉劝一句:别光想着形式和格局,把奖金弄多点儿,世界积分落实了,“跳板作用”承担了,既然叫中巡赛,就得一心一意为中国职业球员服务。没毛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精彩尽在《高尔夫》杂志
回复 “订阅” 查看此刊详细购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