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路通罗马
虽然中国高尔夫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冬”,但是这项运动的基础并没有因此消磨殆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同形式的基础教育为高尔夫人才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真正能在一代又一代高尔夫球员中传播下去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现如今,无论是高等学校设置高尔夫方向、专门的高尔夫学院(重视理论与实践),还是前往国外著名学府的高尔夫专业就读,都为我国喜爱高尔夫的孩子们提供了多种平台。且不论这些高尔夫新生代是以何种形式完成自己的学业,单单是他们的教育过程就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以为高尔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谈到高尔夫方向在中国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北京体育大学,它作为高尔夫教育的先驱者,为全国其他的高等院校开办高尔夫方向班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北京体育大学高尔夫方向班遵循同北京万柳高尔夫俱乐部合作办学的模式,在2002年开设了第一批方向班,面向全校的大二学生招生,通过笔试和面试才可获准进入该班级就读。
高尔夫方向班创立之初就是本着培养高尔夫管理人才的目的,归属于管理学院。学生除了要在本校完成最后两年的学业外,每周一和周三会前往万柳高尔夫俱乐部进行岗位的实地学习,并进行球技训练。学生还会在假期和毕业之前到高尔夫的各个领域进行实习,完成他们的实践报告。别看时间短,但是学生的收获可不少。一来可以在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就业方向,二来可以提前认识高尔夫的就业环境,找到兴趣和专业的结合点。
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成立于1997年,作为全国第一所培养高尔夫专门人才高等办学机构,为高尔夫产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深大的高尔夫学院现设工商管理专业,即高尔夫管理专业,下设高尔夫场地管理、高尔夫产业经营管理两个本科方向,同时开设体育社会学(高尔夫企业与文化专业方向)硕士学位点,并且与北体大联合招收高尔夫运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可谓体系健全。我国青少年业余比赛中的佼佼者——罗学文就在该学院读书,球打得好,再有相应的文化基础作为支撑,前途不可限量。当然,这只是该学院莘莘学子的一个缩影。
<hr>
6~18岁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得他们自主选择兴趣爱好的时间少之又少,只能过“独木桥”。但是,一些从教者却并不想过早为这些苗子修枝,而是让他们“肆意”生长,坚持“喜欢的才是最好的”。像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所秉持的就是相对自由的教学理念。从小学到高中给予孩子们广阔的全球视野和自主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权力,高尔夫只是该学校的一门特色体育课程。这一门课程足以说明学校对于这项运动的重视,也许孩子可以在高尔夫中获得其他课程所没有的东西。
我国著名高尔夫运动员冯珊珊,她所创办的冯珊珊青少年工作室在2014年10月16日正式推出“校园高尔夫免费推广计划”系列活动,让高尔夫真正成为学校里的“兴趣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让他们在这个活动中认识高尔夫、喜欢高尔夫,同时塑造自己的性格。若是以后能从事高尔夫运动,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hr>
能在自己茁壮成长的年纪去国外生活并学习虽然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却也会收获不一样的成果。美国的高尔夫教育要比中国系统得多,无论你是否最终会征战国际赛场,但是学校里的高尔夫专业十分吸引家长的目光。将高尔夫当作谋生手段远不如使它成为塑造人格、提升生活品味的工具来得高远,在以后的生活中,高尔夫往往变成强身健体、利于社交的有效途径。
于是,不少国内的家长也将孩子送到国外进行高尔夫“深造”。从各种假期游学性质的高尔夫课程到国内外联合办校的私立机构,再到国外的高等学府的高尔夫校队,这个体系看上去相当稳妥。即将前往奥古斯塔的金诚就马上要去美国的南加州大学读书了,他在业余赛场打得如此出色也并没有着急踏入职业圈,此举耐人寻味。
<hr>
浑然天成
15~18岁的孩子正是处在青春叛逆期,在国内有这样一群人让孩子将高尔夫画进未来的版图,并不过多干预。如果孩子的成绩出色,并且仍然喜爱高尔夫,那么转职业之后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发展都无关紧要;如果孩子打得成绩一般,那么将高尔夫当作一项业余爱好,或者是名牌学校的敲门砖,入学之后认真学习文化知识,也许高尔夫只会在他们的漫漫人生路上陪伴一个阶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精彩尽在《高尔夫》杂志
回复 “订阅” 查看此刊详细购买方式
现如今,无论是高等学校设置高尔夫方向、专门的高尔夫学院(重视理论与实践),还是前往国外著名学府的高尔夫专业就读,都为我国喜爱高尔夫的孩子们提供了多种平台。且不论这些高尔夫新生代是以何种形式完成自己的学业,单单是他们的教育过程就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以为高尔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南来北往,相映生辉
谈到高尔夫方向在中国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北京体育大学,它作为高尔夫教育的先驱者,为全国其他的高等院校开办高尔夫方向班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北京体育大学高尔夫方向班遵循同北京万柳高尔夫俱乐部合作办学的模式,在2002年开设了第一批方向班,面向全校的大二学生招生,通过笔试和面试才可获准进入该班级就读。
高尔夫方向班创立之初就是本着培养高尔夫管理人才的目的,归属于管理学院。学生除了要在本校完成最后两年的学业外,每周一和周三会前往万柳高尔夫俱乐部进行岗位的实地学习,并进行球技训练。学生还会在假期和毕业之前到高尔夫的各个领域进行实习,完成他们的实践报告。别看时间短,但是学生的收获可不少。一来可以在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就业方向,二来可以提前认识高尔夫的就业环境,找到兴趣和专业的结合点。
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成立于1997年,作为全国第一所培养高尔夫专门人才高等办学机构,为高尔夫产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深大的高尔夫学院现设工商管理专业,即高尔夫管理专业,下设高尔夫场地管理、高尔夫产业经营管理两个本科方向,同时开设体育社会学(高尔夫企业与文化专业方向)硕士学位点,并且与北体大联合招收高尔夫运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可谓体系健全。我国青少年业余比赛中的佼佼者——罗学文就在该学院读书,球打得好,再有相应的文化基础作为支撑,前途不可限量。当然,这只是该学院莘莘学子的一个缩影。
<hr>
专业,从娃娃抓起
6~18岁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得他们自主选择兴趣爱好的时间少之又少,只能过“独木桥”。但是,一些从教者却并不想过早为这些苗子修枝,而是让他们“肆意”生长,坚持“喜欢的才是最好的”。像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所秉持的就是相对自由的教学理念。从小学到高中给予孩子们广阔的全球视野和自主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权力,高尔夫只是该学校的一门特色体育课程。这一门课程足以说明学校对于这项运动的重视,也许孩子可以在高尔夫中获得其他课程所没有的东西。
我国著名高尔夫运动员冯珊珊,她所创办的冯珊珊青少年工作室在2014年10月16日正式推出“校园高尔夫免费推广计划”系列活动,让高尔夫真正成为学校里的“兴趣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让他们在这个活动中认识高尔夫、喜欢高尔夫,同时塑造自己的性格。若是以后能从事高尔夫运动,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hr>
漂洋过海来学习
能在自己茁壮成长的年纪去国外生活并学习虽然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却也会收获不一样的成果。美国的高尔夫教育要比中国系统得多,无论你是否最终会征战国际赛场,但是学校里的高尔夫专业十分吸引家长的目光。将高尔夫当作谋生手段远不如使它成为塑造人格、提升生活品味的工具来得高远,在以后的生活中,高尔夫往往变成强身健体、利于社交的有效途径。
于是,不少国内的家长也将孩子送到国外进行高尔夫“深造”。从各种假期游学性质的高尔夫课程到国内外联合办校的私立机构,再到国外的高等学府的高尔夫校队,这个体系看上去相当稳妥。即将前往奥古斯塔的金诚就马上要去美国的南加州大学读书了,他在业余赛场打得如此出色也并没有着急踏入职业圈,此举耐人寻味。
<hr>
浑然天成
15~18岁的孩子正是处在青春叛逆期,在国内有这样一群人让孩子将高尔夫画进未来的版图,并不过多干预。如果孩子的成绩出色,并且仍然喜爱高尔夫,那么转职业之后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发展都无关紧要;如果孩子打得成绩一般,那么将高尔夫当作一项业余爱好,或者是名牌学校的敲门砖,入学之后认真学习文化知识,也许高尔夫只会在他们的漫漫人生路上陪伴一个阶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精彩尽在《高尔夫》杂志
回复 “订阅” 查看此刊详细购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