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兹曾说:“我妈妈的佛教思想和父亲绿色贝雷帽士兵的作战经验,促使我在高尔夫球场上获得成功。” 伍兹已经拜泰国的佛教大师为师,并且学习了一些佛教经典。因此,之后每次比赛前,他都要静坐很长时间,让心平稳下来。即使在最关键的时刻,也很少会感到紧张。将佛学运用于高尔夫,在激烈的比赛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傲不娇败不馁,收获快乐,收获健康。
勿忘初心
很多球友在打高尔夫球的过程中,常常抱怨,太过计较输赢。气自己怎么把球打歪了、打薄了,指责球童报错了码数、拿错了杆,抱怨前组怎么打得那么慢、怎么又塞车了。一场球下来,心情随着球打得好坏而变得或喜或悲,在球场上纠结了四五个小时不算,甚至影响了一天的心情。
佛学讲求勿忘初心,想一想我们最初来到球场是想收获什么,是想感受什么?我们热爱这项运动,漫步于青草绿水间,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是想拥有一份健康与悠闲,是想亲近自然,感受快乐。当我们回归并怀着这颗初心去享受挥杆时,那么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高尔夫的乐趣。
勿有分别心
我们总是主观地认为把球攻上果岭、推进球洞就是好球,把球打进了沙坑、水障碍区就是坏球。其实,这不过就是小球从一个位置飞到了另一个位置,一个简单的物理运动,本无好坏之分。我们强行地将自己的价值标准套在了小球上,才形成了好坏球之分。换个角度,小球对于对手来说,好坏的判断与我们的想法截然相反。
同一件事立场不同,就会造成完全不同的看法。佛学里讲要有空慧的思想,观空理之智慧。我们不要带着自己的成见去判断事物,不要有分别心,只着眼于打球,这样就不会有对立感,在球场上击球也会更加舒服。
活在当下
球场上的我们常常会受到之前糟糕情况的影响,站在二号洞的发球台还在想着刚刚在一号洞果岭怎么用了三推,应该怎么推才能推进。期盼着这一洞捉个鸟,同时又担心着会不会不小心打进右边的沙坑中。就这样,我们又错过了这一杆的挥杆享受。
其实道理很简单,过去的已经过去没法补救,未来的还没到来无法预测,我们只要专注于这一杆,这一个动作,把握住这一刻,这一秒,才不会失去更多。球场如人生,不念过去,不惧未来,尽情体验。活在当下,这是一句佛语,是一种感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心无所往
在球场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是对于超级巨星还是普通的球友,越想捉个鸟、射个鹰,就越会推不进去球,在离胜利仅一步之遥时,总会有“崩盘”或是“惜败”的不幸发生。
其实,这就是心有所住,太希望赢,太期待结果,太看重目的,反而使得自己的动作“滞”了,失了。当心无所住时,你只要想着把这杆推准就好,心无压力,轻松上阵,动作自然也就“畅”了,得了。要相信:“汝若欲了了识无所住心时,正坐之时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抬头,是打球时的一大忌,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球友,总会忍不住在没有完成动作就去看结果。想抬头看球,就是急于去看我们击球后的果,这反而会造成打球不实、动作出现不协调。球飞出以后我们就无法再控制了,击球是因,球飞到哪里是果。
我们总会羡慕那些可以把球打的又直又远的球友,只见其果,而不知其为果而付出的汗水。在击球前,选准球杆、瞄准好方向、把握力道、尽量将挥杆动作做到标准和完整,甚至在练习场练球时更加专心和勤奋,这都是在过程中努力,为结果而努力,至于这一杆到底打到了哪里,我们就随缘吧。
慈悲心
无论球落在哪里,都要怀着一颗慈悲的心,站在小球的面前,感恩有机会在这里击球,感恩可以在这么美丽的球场上自由挥杆。当球落在果岭上时,感恩有一个可以捉鸟的机会;当球落在障碍区时,感恩有了一个可以磨练自己的机会,尽力而为。
慈悲之心,是正能量的源泉,是保持一切和谐相处的动力。感恩越多,你会越觉得击球顺畅,越来越多积极的东西包围着自己,越打越开心。
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着想,就是慈悲。在别人击球时保持安静,保证同组球员的安全,理解球童的辛苦,谅解他们的失误,让后组打得快的球友先过,这些也都是为人慈悲的表现。当我们为他人想的越多之时,他人也会为我们想得更多。在我们想打得快一点时,会有巡场员来帮我们调节;当我们劳累、需要休息时,球童会为我们递上毛巾;当我们找不到球时,会有同组球员帮助我们一起寻找。就这样,一切都会变得顺利。
文章源自于阿里高尔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