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0月25日,中国上海——世界顶尖的职业高尔夫球员巡回赛组织美巡赛,又一次与中国高尔夫球协会联手,宣布美巡赛-中国2018赛季的启动。
美巡赛-中国将从2018年春季开始比赛,赛程贯穿全年。每场比赛的奖金至少有150万人民币,高出2016年的120万人民币。和美巡赛的另外两个国际级发展巡回赛(麦肯齐巡回赛-美巡加拿大赛,美巡拉美赛)一样,美巡赛-中国将为球员提供通往韦伯网巡回赛的途径,从而最终通向美巡赛。2018赛季末奖金榜的前五位球员,将获得2019年韦伯网巡回赛的会员资格。除此之外,还有至少15位球员将获得韦伯网巡回赛资格考试最后阶段的参赛资格。
2017赛季的韦伯网巡回赛,窦泽成和张新军成为历史上前两位来自中国的美巡赛全卡会员。窦泽成在赛季奖金榜上排名第17位,张新军则排在第21位。在此之前,澳大利亚球员布莱特·德维特已经获得了2016-17赛季的美巡赛会员资格。
“美巡赛-中国能够带给球员的,和美巡赛本身别无二致。这是一个世界级的品牌,有着享誉全球的声誉,球员们也能通过比赛进军韦伯网巡回赛,最终通向美巡赛。我们已经看到几位球员从中国起步,来到韦伯网巡回赛,最终走上了美巡赛的赛场。看着窦泽成和张新军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来到高尔夫最高级别的美巡赛,让人激动,”美巡赛全球商业事务执行副总裁泰·沃陶说,“我们很高兴能够和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合作以推动此事,与中高协的合力协作值得赞赏。我们的赛程很丰富,奖金也很多。与在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做的一样,我们在中国运行的美巡赛品质的巡回赛,可以让球员们持续地提高水平。”
在2018常规赛季开始之前,美巡赛-中国将为来自中国大陆和全世界其他地区的球员分别举办资格赛,地点待定。高尔夫的持续发展,有望为美巡赛-中国带来真正的国际化阵容,大部分球员将会来自亚洲。
“我们相信,在中国各地顶级球场举办的美巡赛-中国赛事,将是一周又一周精彩又激烈的竞争。2018赛季的比赛,我们将继续为球员们提供极佳的参赛机会,”美巡赛副总裁,大中华董事总经理葛国瑞说,“中国的体育正在经历变革,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变革是很积极、很重要的。我们很高兴与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一起合作,为球员和球迷们奉上美巡赛标准的高水平赛事。”
“我们坚信,美巡赛-中国对中国高尔夫的发展、对中国和世界球员的进步都是好事,”葛国瑞补充说,“我们很高兴在2018年以及以后的日子里再次运营这项赛事。”
葛国瑞强调了美巡赛-中国和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的长期关系,以及巡回赛对高尔夫运动的贡献。“我们很高兴和中高协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双方都在寻求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我们也很高兴这样的合作将继续下去。”
“我们很高兴与美巡赛再度携手合作,它将为中国球员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也是对现有中国高尔夫球职业赛事的丰富和补充。”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主席张小宁说。
美巡中国系列赛开始于2014年,时任美巡赛主席蒂姆·芬臣和张小宁在当年的世锦赛-汇丰冠军赛上联合宣布了这一消息,五个月之后,赛事正式启动,在中国这个高尔夫尚显年轻的国度,美巡中国系列赛迅速获得了极高的信誉。在三年的时间里,美巡赛中国系列赛将一些球员送上了韦伯网巡回赛,他们最终走上了美巡赛的赛场,或是在欧巡赛上赢得比赛,在亚巡赛上表现出色。美巡赛中国系列赛用很短的时间就证明了自己是一个高水平的巡回赛,许多前途无量的球员都在这里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
“毫无疑问,美巡赛-中国将提升中国高尔夫赛事的标杆,让中国球员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抗衡国际球员。不管是中国,还是亚洲其他地区和澳大利亚,都涌现出了许多走上世界舞台的优秀球员。李昊桐、窦泽成和张新军便是中国的极佳例子,韩国的王情训和澳大利亚的布莱特·德维特也已经成为世界级球员,”沃陶补充说,“我们知道,这里还有更多出色的年轻球员,我们希望美巡赛-中国能够为这些球员创造实现自己梦想、最终走上美巡赛场的机会。”
2014年,时年19岁的李昊桐在中国赢得了三场比赛,进军韦伯网巡回赛,并且成功在首年保住了参赛卡,直到2016年赢得沃尔沃公开赛后,走向了欧巡赛场。他代表中国参加了2016年在巴西举办的夏季奥运会。今年7月,李昊桐创造了美巡赛-中国球员在美巡赛上的最好成绩,他在英格兰举办的英国高尔夫公开赛上排名第三。
跟着李昊桐脚步前进的,是另外一位来自中国河南的19岁少年,窦泽成。他获得了相似的成就,在2016年赢下了四场美巡赛-中国的赛事,成为年度最佳球员,进军韦伯网巡回赛。7月,20岁的窦泽成赢得了在堪萨斯城外举办的数码盟友公开赛,成为在韦伯网巡回赛上夺冠的第一位中国球员。那场以3杆优势获得的胜利,给了他足够的奖金,让他升入了2017-18赛季的美巡赛。张新军同样也依靠自己在韦伯网巡回赛上的奖金排名,获得了美巡赛会员资格。两人都参加了本赛季美巡赛的开幕战,在加州举行的西夫韦公开赛。
小程序,
美巡精选 , 交易担保 , 窦泽成张新军领取美巡赛参赛卡 小程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