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专注度、高压力的游戏,高尔夫赛场爆粗,在所难免。你在球场上发过脾气吗?职业球手如何看待这种事?本文就来和你聊聊球场爆粗的前因后果
高尔夫是男性主导的游戏,男人之间就会产生竞争。哪怕从停车场出来时,彼此还都是优雅绅士,但难保两次下水或四下沙坑之后,谁没有一点粗野脾气。人都有心理承受的极限,一旦超越了这道底线,情绪势必寻找出口。宣泄出去,气也就顺了;憋在心底,恐怕更会内伤。
前一阵在高尔夫微信群中流传一段视频:在深圳国际赛上,现场观众用手机拍到年轻球员李昊桐的失控表现:先是愤怒丟杆,再迁怒雨伞,跳上去跺个稀烂,可怜赞助商的商标抢眼,平添了一些不该有的味道……
媒体纷纷表示了严正关切,抢占道德至高点,准备集体炮轰这位“深圳国际赛推广大使”不懂规矩:“要知道,这种行为在美巡赛上会被罚款的。”“他败坏了风气,难怪社会舆论认为高尔夫有问题。”“他的暴躁行径来自于少年时期的家庭教育……”总而言之,年轻人犯了错误,家长不教,协会不管,舆论总要口诛笔伐一番,刷刷自己的优越感。
所幸“清风少年”一扫阴霾,逆袭拿下了沃尔沃中国公开赛冠军,革命火种好不容易传到这一棒。李昊桐在事后积极认错了,赞助商也表示了谅解,媒体再“揪着不放”,多少有些不合时宜——功过相抵,一笔勾销了吧。
李昊桐的“暴力行为”肯定得不到褒奖,即便他的举动看上去更像一个“天真”的少年,但这种做法肯定和高尔夫推崇的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中庸、谦和、乐观、自律,这些都是中产阶级应尽的本分,也从侧面印证了高尔夫是一项中产阶级的游戏——你见过几个土豪中庸谦和呢?
或许你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想在打出坏球之余抽自己几个嘴巴,或者摔杆骂娘宣泄一番。只要不妨碍同组球员——他们笑得抽筋另当别论——球手用什么方式调整心态,是很个性化的事。
伍兹尚未跌落凡尘之前的某一年,美巡赛官方突发奇想,要求在他和其他焦点球星身上别麦克风,以期增加转播的现场感取悦观众。万万没想到,观众们发现他们心中的偶像也和自己一样,打了臭球同样脏话连篇,甚至开拓了脏话界的创意高度,堪称当年一大乐事。
球场爆粗,情理之中!套用郭德纲的话说:“电影里杀人,演员不犯法,凭什么相声说的都是真事儿?”且不说“平民运动”足球、篮球经常上演“全武行”,斯诺克球手打急了也拿球杆敲球案,不是吗?要求高尔夫球手都是喜怒不形于色的谦谦君子,有意思吗?试想一下,球星如果都是千篇一律,没点脾气个性,四个半小时教科书般的挥杆联播,那才是高尔夫转播的末日。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比起酒色财气,骂人摔杆还算是职业球手发泄情绪中比较“温和”的调节方式。看看伍兹、达斯汀和达利,哪个不是烂账一摞?职业球手在高度精神紧张和高强度训练之后,还要饱尝失误的痛苦。观众让他们保持微笑,这或许有些不近人情。一杆打坏,先不说礼貌教养,奖金和排名都是损失——换作是你,一杆打飞了一百万美元,微笑起来也不甚好看。
传言,伍兹讨厌菲尔,诋毁这位居家好男人是彻头彻尾的伪君子。也许只有站到了同样的高度,才能理解到伪装的深度——无论顺境逆境,老米总是一脸温柔,让人看不到面具后的真实模样。要么他就是真君子,要么他就是好演员。显然伍兹倾向于后一种解释。
虽说球场爆粗有情可原,但适当的控制也是必修的一门功课。相比“老炮儿”们,现世界第一的杰森·戴算是比较善于控制情绪的球手。观众很难见到他在球场上暴怒失控,一般遇到重大失误他也只是无奈地笑笑而已。他是这么总结情绪管理这件事的——
首先,明白比赛状态总是有起伏的。你不会总处于好状态,也不会总处于差状态,学会面对现实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继续战斗,而且你要让自己知道如果陷入消极情绪,你是不可能成功的。在一轮比赛中,如果你始终保持冷静,总有提高成绩的机会。
最后,你要从失误中学习。沉浸在挫折情绪中只会让你失去学习能力,而无法蜕变到更高水平。从失败中学习才是取胜之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精彩尽在《高尔夫》杂志
回复 “订阅” 查看此刊详细购买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