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保罗·麦金利早期是一名优秀的盖尔式足球运动员,但在18岁时,因严重的膝盖骨损伤提前结束了他的足球运动生涯。之后,他带着对运动的一腔热爱投入到高尔夫。保罗在许多重大赛事中都留下了骄人的战绩,最令人瞩目的当然还是他在莱德杯上创造的一页页传奇。无论作为欧洲队的队员还是作为队长,他总能在比赛里游刃有余,运筹帷幄。在2015年的第四届宝马大师赛上,保罗又凭借独特的品质成为新一任“百龄坛高尔夫俱乐部”队长,继续传播高尔夫运动的文化与魅力。从球手到莱德杯队长,再到俱乐部的队长,如今的保罗更像是一位高尔夫导师,对队员真诚沟通,对后辈传道授业,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帮助那些热爱高尔夫的球手们谱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用实力书写传奇
1991年,保罗正式成为一名职业高尔夫球手。1992年,参加欧巡赛时开始崭露头角,但是,在最开始的几年保罗的高尔夫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他在1993年的法国公开赛的最后决赛中输给了罗卡,而在1994年的地中海公开赛中也未能如愿夺冠。厚积薄发之后,保罗终于在1996年赢得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冠军,此后,他的高尔夫事业开始风生水起。场上的坚守和场下的刻苦,为他的高球传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保罗来说,莱德杯就像是为他量身定制的高尔夫比赛。他曾五次代表欧洲队参加莱德杯,在2002年的莱德杯上,保罗开场时以一记成功的推杆确立了他的高尔夫传奇地位。之后在2004年和2006年的莱德杯上,他又凭借三场比赛的优异表现,成为欧洲高尔夫球手中第一位优胜者,保罗的传奇故事由此开启。
在高尔夫团队比赛中,保罗再次显露了他出色的领导能力,凭借着早年足球生涯中培养的团队意识和荣誉感,在塞弗杯、皇家杯等比赛中,他都带领队伍取得了胜利。2014年,保罗队长又带领欧洲队在莱德杯上大获全胜。
2014年莱德杯夺冠时,哪些方面是您特别欣赏的?在以往比赛中对自己击出的哪杆比较满意?
2014年莱德杯在全球直播时的观众有10亿人左右,CCTV也应该有转播,观看录播的观众可能更多。在莱德杯比赛中,欧美各出12名高尔夫球手,进行两年一次的对决,所以这是一场不得不看的顶级赛事。说到欧洲队的表现,我最欣赏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机制,我们的队长都是由队员自己选出来的。大家一致推选我为2014莱德杯队长,而且我的队员们团结一心极具凝聚力,所以最终我们取得了胜利,对此我感到非常骄傲。
说起我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杆,可能并不是在去年的莱德杯,而是2002年我第一次参加莱德杯时的第18洞,在最后12英尺那一推。当时现场有5万观众,全球有10亿观众观看直播,在这么大的压力下,我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绪和动作,完成了我高尔夫生涯当中最完美的一推。
保罗 · 麦金利在2015宝马大师赛现场,给观众做现场教学和技术答疑
欧洲队能在莱德杯取得连续胜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历届队长的传承和分享。您担任2014年莱德杯队长时,都积累了哪些经验?
说到欧洲队的胜利,特别是在过去10次中,有8次是主场取胜,这对欧洲队来说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自己参加了6次莱德杯,其中3次作为队员参赛,2次作为副队长参赛,2014年作为队长参赛。谈到过去我们成功的秘诀,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一个很好的传统:队员间的交流和沟通。我觉得打球之前先要和自己的队员成为好朋友。只有和队员保持一种友好亲密的关系,才能更好、更有效地管理团队。
说到团队当中队长的传承,其实每一个队长都有自己不同的领导风格,有些人非常绅士,有条不紊;有些人极富激情,很有冲劲;有些人则特别注重管理上的战略导向。而我更加注重的是和球员之间一对一的沟通和交流。我尊重每个队员,照顾每个人的情绪,我也非常重视每一个队员,及时和他们交流战术思想,适当地进行战术微调。
您打了20多年的职业比赛,保持良好状态的秘诀是什么?
讲到保持一个良好状态,我觉得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一致性。比如训练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高度一致性。要坚持自己的思路去练习,并且在这样的思路下不断地取得进步。不要期望自己三级跳,一下子获得很大的突破,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之前也犯过类似的错误,这个错误的本身在于我太追求改弦易辙,一心想要寻找新路径,其实这反而会更容易造成失误。所以,打高尔夫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在此基础上不断取得进步,这就是我20年来的心得。
<hr>
真我时刻,为自己代言
保罗凭借其专注自信的特质,被誉为高球运动领域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之一。一直以来,保罗忠于自我的杰出表现与百龄坛推崇的真我理念不谋而合。2015年,他被委任为新一任的“百龄坛高尔夫俱乐部”队长,继首任队长伊恩·保尔特之后,继续传播高尔夫运动的文化与魅力。此次让喜爱威士忌的高尔夫大师保罗担任俱乐部队长,相信他一定会以自己的独特魅力与更多高球爱好者们分享他对这一运动的热爱。
如今,保罗的传奇不仅仅只在现实生活中上演,由他参演的微电影《真我时刻》讲述的就是一个17岁少年成长为一个莱德杯队长的故事,这部微电影在保罗的家乡拍摄,它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保罗荣耀光环背后一段不为大众所知的故事,分享了他高尔夫生涯背后独一无二的真我时刻。
您在参演微电影的过程当中,有没有特别有趣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微电影就是在我的家乡拍摄的,这虽然不是我后来上学的地方,但确实是我父母的老家,所以拍摄地点令我感到非常亲切。在那里,有小时候打过高尔夫的球场、儿时的玩伴、父母的朋友,这一切对我而言都非常熟悉,也都令人寻味。我的家乡与苏格兰非常相似,风景如画,非常像百龄坛的酿造方式,将单一麦芽和谷物威士忌巧妙相融,令人回味无穷。不过我的父亲对于这种拍摄还是有点不习惯,因为风一吹,就把他寥寥无几的头发吹了起来。总的来说还是一个非常让大家感到开心的经历。
保罗 · 麦金利成为新一任“百龄坛高尔夫俱乐部”队长
除了出任莱德杯的队长,您还有一个新的身份:“百龄坛高尔夫俱乐部”的队长。作为新任队长,您有什么重要的使命?
说到“百龄坛高尔夫俱乐部”这样一个虚拟社区,对我来说是很新颖、很有创意的事情,但是以我的年纪来说,我必须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去学习互联网及社交媒体,不过我很乐意付出我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全球的高尔夫爱好者来说,俱乐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平台,方便大家交流打球心得,得到一些高水平球员的经验介绍,而且还可以分享高尔夫的相关场地和设备方面的信息,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作为“百龄坛高尔夫俱乐部”的第二任队长,我一定会扛好伊恩·保尔特给我的旗帜,做好我应做的工作。
您对于百龄坛的“忠于自我”的精神是如何理解的?
说到“忠于自我”,这确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句话。因为这一态度不仅在高尔夫运动当中有直接的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我觉得这句话很好地总结了我的生活态度。在高尔夫圈外的其他很多场合,我也喜欢用这句话,因为这句话虽然短却能体现我的生活态度。
<hr>
“老”当益壮,传奇续航
如今48岁的保罗,自称已经是这行的“老人”了。但是在球场,他的气场依然不亚于年轻的球员,而且他还比别人多了一份时光打磨的从容与自信。参加比赛之余,保罗更是亲历亲为,不忘为年轻的球员传授经验,为后辈们指点迷津。希望用一己之力为高尔夫的发展注入力量。保罗不但写下自己的传奇,更带领欧洲队,带领年轻一代的高球手,写下属于他们的传奇。
达伦·克拉克是2016年莱德杯欧洲队的队长,您和他分享了哪些经验?
达伦在2010年和2012年做过欧洲队副队长,已经有一些心得,这些经验对他成为2016年欧洲队队长很有帮助。我认为在进行团队管理的时候不能太强势,太强势可能会造成内耗。队长应该尽可能地放低身段,和大家进行平等的沟通。另外,有时适当地退到幕后反而会有奇效。在队员打球的时候,我不总是冲锋陷阵出现在球场上,我往往是在休息室或者在别的地方。因为这样我可以更冷静地观察、思考,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对于莱德杯队长来说,最重要在于你要有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去领导一支团队。
目前的高尔夫职业选手是从未有过的年轻,您认为这是趋势吗?为什么会出现现在的这种情况呢?
的确,专业高尔夫球手现在有年轻化的趋势。我自己打比赛有25年了,亲眼目睹了特别是专业球员们发生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年轻化。越来越多19岁至21岁的年轻选手打锦标赛,他们甚至能在24、25岁时就一战成名,达到他们的巅峰。年轻化的一个原因可能还跟现代高尔夫球场的设计相关。现在的球场设计倾向于比较长的球道,这对于那些力量比较见长的年轻选手来说是优势。以往我们不是拼力量,而是拼技巧,现在,力量确实成为了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球场的设计,也使年轻化成为了一种潮流。
很多美国球员打过大学联赛再转职业。现在中国有很多青少年的家长面临一个问题,是趁早转职业,还是先念书再转职业?您认为青少年球手从热爱高尔夫到转职业,有一个怎样的准则呢?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因为我是过来人,还是希望中国的高尔夫球手,或者即将进入高尔夫运动的这些孩子,先念完大学,再开始职业高尔夫运动生涯,因为我认为大学教育非常重要。拿我自己来说,我念了五年大学,学的是国际商学。有了这样的学位之后再去打高尔夫,其实是一种更好的状态。一是有了二手准备,如果打球发展不好,还要回到原来的专业,这时候你心里会非常的稳当。第二,有了大学教育的背景之后,你的心智更健全,不会那么紧张,会更加自律、自控。
请您谈谈对中国球员的印象。
我一直非常关注中国高尔夫球手,也时常关注他们的排名变化。中国球手的成长比较快速,这也与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基本策略有关,无论是高尔夫还是其他的运动,中国都比较注重从青少年的时候开始抓起。这种前瞻性,对中国高尔夫选手的成长非常有帮助。我相信在今后比较大型的高尔夫赛事当中,中国的球手们的成绩会越来越好。同时,这对全球的高尔夫运动来说也非常有帮助。我非常看好中国的球员。具体来讲,我觉得他们在技巧和天赋方面不成问题,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多打大型比赛,这样才可以加快学习的速度。还要更好地掌握跨文化的敏感性和英语的语言能力,加强对各地不同风俗和文化的领会程度,另外,学会根据不同的比赛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精彩尽在《高尔夫》杂志
回复 “订阅” 查看此刊详细购买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