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好球场就像是一篇优美的乐章,当球手置身其中,会不自觉地沉溺于它的律动,在由发球台、球道、障碍物以及果岭构成的旋律中完成一次身心愉悦的球场体验。
每一段过往的人生经历都会对你日后的生活、工作产生不可预知的深远影响。就这一点上来说,我深有体会。我在青少年的时期,非常重视自己的素质修养和业余生活。彼时,我酷爱音乐,曾经是乐团的小提琴手、作曲和指挥。但在当时,我觉得这些兴趣和爱好没有什么实际运用价值,仅仅只是陶冶情操而已。没想到这些底蕴在十几年后全部被派上用场,尤其是在我成为一名球场设计师后,音乐给予我的设计灵感与思路是如此的丰富,于是这些曾经点点滴滴的经历被无形的串接起来,成为我生活与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让我的人生与众不同。
有人或许会问,球场设计与音乐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我的答案是:有,并且非常紧密。
正如我在开篇时所提到的,一座好的球场其实就是一篇优美的乐章。球场的难易度好比是乐章的节拍;而每一条球道,就是一段动听的音节;而构成球场的种种设计元素,毫无疑问就是乐章中跳动的音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设计师就仿若作曲家,他所做的工作,就是让前来打球的人士聆听到一曲最美的旋律,并在这种旋律中感受大自然与心灵的互动。
一曲好的乐章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序曲、高潮、华彩、尾声。我在进行球场设计时,也会将这几个元素融入到我的设计作品中。下面,我将就上述细节一一展开进行剖析,以期在不远的将来,当读者们再到球场打球时,能对球场多一份心灵的收获。
序曲
通常来讲,序曲是歌剧、舞剧等大型作品的幕前曲。它最早时候的功效只是为等待观众入场,因此俗称“开场音乐”。
18世纪中后期,伴随着歌剧的改革,德国音乐家克里斯托弗·格鲁克(Christoph Gluck)开始将剧情因素引入序曲,使之逐步与歌剧的戏剧性融为一体,从而能更有效地引导观众进入歌剧发展的过程。他为序曲赋予了新的使命:即在于综合地叙述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以柔和的风格引导出主旋律,它是主旋律的缩影。
在球场设计中,序曲这一元素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出发洞的设计上。首先,序曲所体现的“幕前曲”功效,具体在出发洞上的设计上,要让这个球洞舒适、缓慢,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其次,序曲作为主旋律的缩影功效,具体在出发洞的设计中,则要力求让本洞的风格彰显出整座球场的设计风格。所以,通常在出发洞的设计中,第一我会更多的考虑不要将球道设计的过长,避免出发洞的难度系数偏高,以让球友快速通过为目的;第二,我希望球友在打完出发洞后,就会对整座球场的风格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来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高潮
乐章的高潮部分是指在叙事乐章中矛盾冲突发展到最紧张、最尖锐的阶段。这也是在歌剧中音乐表现力最震撼的部分。这时,作品的主题思想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在球场设计中,高潮部分通常会出现在整座球场的中部。此时,球友们通过几洞的热身与调整,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最佳的击球状态。因此,在这个时候,球道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到如何让高、低差点球手各自暴露出优、劣之势。就好似一次考试,让平时成绩好坏不同的学生在此时显露出自身真正的水平来——好学生基于平时的训练,在这几道试题面前将会小心翼翼地求索正确答案;而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则会在这几道题前面败下阵来,不知所措。简言之,这将会是难度系数最大的几个洞,亦是最考验球手真实水平的几个球洞,这些球洞设计的优劣,将会直接关系到最终每位球手归来时记分卡上的杆数。同时,这几个球洞还担负着另外一项功能——即让每一位来到这里打球的球友,形成对该球场鲜明的排他性认知。低差点球手会因为征服了高难度球洞而满心欢喜地记住它;而高差点球手则会因为这这几洞所遭遇的“滑铁卢”而形成另外一种“伤痛记忆”,无法释怀。
华彩
华彩原指意大利歌剧中咏叹调末尾处由独唱者即兴发挥的段落。后来在协奏曲乐章的末尾处也常用此种段落,乐队通常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和乐器性能。这部分的演奏较自由,难度也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
从这一点上来说,华彩即是整篇乐章的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游离于主旋律之外,它是音乐即兴技巧的展现。
球场设计中如果缺少了华彩部分,那么就仿若缺失了画龙点睛之笔。在球场设计中,华彩这一部分的设计其实就是特色洞的设计——它既是整座球场18洞中不可或缺的一洞,同时,它又与整座球场的风格“貌合神离”,以不同寻常的姿态突然出现在球手面前,让在经历了近三个小时的挥杆、推杆后的球友们在略显疲乏时,眼前突然一亮,再度发现惊喜,激励他们重新燃起挑战的欲望。
在所有球场设计师中,对华彩这一设计手法运用地最得心应手的一位毫无疑问首推美国名人堂设计大师皮特·戴(Peter Dye),他创造性的设计出水中果岭这一球洞,被后来者竞相追逐模仿——原因无他,这种创造性设计抓住了球友们的打球心理,以它独特的景观和技巧彻底征服了球友,在满足了球友们追求新鲜、刺激的挑战心理同时,又给了球友们极佳的视觉享受。
尾声
在音乐中,尾声用以引申未尽之意并加强结束感。在大型乐曲中所展现出的尾声,常带有因发展而形成的另一次高潮,它是整个乐章宏伟结束的终曲,它将会在最后时刻再次勾引起听众对整篇乐章的回忆,并最终引起共鸣。
球场设计中的尾声会出现在第9洞或第18洞——这是两个需要营造出磅礴气势氛围的特殊球洞。这两个球洞的设计好坏,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球友对整座球场的优劣判断。因此,在这两洞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让球友们能在这两洞的击球过程中感受到跌宕起伏的戏剧性、变幻莫测的挑战性,最终,使他们获得酣畅淋漓的结束感。这种感觉将带着他们重新回忆18洞一路走来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并在这种回忆中领悟打球的真正乐趣——高尔夫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喜悦之处在于,我可以战胜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球场与设计师,都只是来激发你挑战自我的助推剂。
总体来说,一座好的球场是能够适宜各类水平不同的选手,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正常能力,打出标准成绩。这就好像一篇旋律优美的乐章,可以让所有置身其中的人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抚慰与愉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球场设计中会不加分辨的迁就每一位球手——即便是动听的乐章,也不是每一位聆听者都能细品各中真味。因此,一座好的球场标准应该是给低差点选手找点麻烦,给高差点选手带来点快乐。
对于低差点选手来说,他们打球的目的中带有进攻、挑战、趣味的期望。因此,在球场设计中,在考虑他们的开球成功率的前提下,重点考验他们的铁杆与推杆的水准。要让他们的打法具有多重选择,思考在进攻与避险之间如何取舍,这种取舍将决定他们将面临的风险与可能收获的回报。他们将面临打标准杆不易,打“鸟”有机会但更有风险的战术思考。
而对于高差点选手来说,他们打球的期望值中更多包含的是防守、平和、以及愉悦。因此,在针对他们的设计中,将尽可能多地考虑以乐趣为主,让他们的球道落点尽可能的回避障碍,使他们在下场打球时,打“柏忌”易,而打标准杆难。
图说:
这是我为江南某球场所做的规划图,充分体现了上述设计理念。
特约撰稿人:
新自然高尔夫集团董事长 余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