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f Workshop
猜你喜欢

[高尔夫杂志GM] 公共球场取代会员球场——大猜想之球场篇

[复制链接]
查看: 547|回复: 0
avatar

offline

  离线 

46

主题

0

回帖

1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5
在线会员 发表于 2016-4-28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共球场取代会员球场——大猜想之球场篇


在垃圾场、水泥厂、炼油厂等等工业废地上覆盖高尔夫球场,不仅保持了环境卫生,同时解决了耕地问题



什么叫会员制俱乐部?

百度百科给出的答案是:会员兴趣相投,乐于享受高品味的生活,藉此扩大社交圈,俱乐部采取封闭式,只对会员开放,为他们提供功能完备的设施和妥善周到的服务。那么,高尔夫球会的会员制,大概可以引申为只有受邀请才能进入、参观或打球,强调的就是小圈子文化,有着共同的品味和高尔夫爱好的人凑在一起的组织。


在国外,高尔夫球会将开发成本做价,分成几百份股权,公开或非公开发售,每一位认购股权的人就成为了会员,也可以说是这项资产的业主组成的一部分。开发商在售清会籍之后,实际上等于转让了一部分股权。球会经营者一般由业主委员会决定——业主委员会是业主推选出来的——是委托专门机构经营,还是从业主中选举产生,都是大家商量着办。


公共球场取代会员球场——大猜想之球场篇


如果球会想要举办活动,经营者需要向会员们征集意见,会员有权享受其中的利益,比如配对赛名额、最佳看台位置、会籍升值;同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例如赛事服务、运营费用、封场期不能打球等等……这样或许才能体现出当初投资的价值,也表现出了合作、民主和契约精神的文明。



中国球会希望和会员和谐相处,恐怕很难。


在开业初期,球会一般会请有销售能力的团队,重金鼓励他们卖会籍,以期尽快回笼资金,等销售差不多了,开发商会换成有运营能力的管理者,以减少后续维护球场的投入。销售团队看重销售返利,不会替业主考虑长远,诸如公司卡、不记名卡等“中国特色”应运而生。这些非实名卡侵蚀着球会日后的营运收入,同时搅乱了订场价格。开发商追求短期效益给自己刨的坑,为日后管理埋下隐患——继任者无法管控订场渠道——使得很多城区周边位置很好的球场,常年人满为患,一方面会员投诉订不上场,另一方面球会却年年赔钱。这也是高尔夫经理人难以在一家球会从一而终的原因之一。


再者,会员构成千姿百态,各自的目的也不尽相同。以北京五环边的清河湾球会举例,会籍已经趋于饱和,但是每年仍有两成会费收不上来。“原因有很多,一部分会员从未出现过,另外一些人躲着不交,球会只能限制他们行权,但拿会籍没有办法。”据不愿具名的球会工作人员说,“这部分损失只好从营运收入中贴补,归根结底还是球会买单。”话虽如此,球会肯定不会坐视亏空不理,只好借题发挥多承办商业活动,最终损害的依然是会员的打球权益。


公共球场取代会员球场——大猜想之球场篇


这里不得不安利一下,国外高级球会在接受新会员入会申请时,业主委员会将对新来者的资质进行评定,这是十分必要的:财产来源是否合法、所处的社会地位、人品信誉,甚至言谈举止都是考核的内容之一,这样是在维护大多数会员的利益。“道不同,不相谋”。很遗憾,中国球会现阶段还达不到如此硬气。



最后,订场渠道的多样化,导致打球价格越来越透明:银行卡、4S店、品牌VIP活动、球队、App、各类赛事等等……把高尔夫爱好者的打球时间拆分到不同场合。某球会会员算过一笔账:“会籍年费8000元,但是我每年回主场还打不满10场球,这笔钱我交给订场公司,也用不了这么多,我为什么要交年费呢?”我们有理由猜测,球会能收到八成年费,都是总经理尽心尽力的成果;能收到六成以上,也是及格的表现了。


导致日后种种问题,毛病出在根源上——球会的土地所有权不明确,或者说很明确——企业都是租国家的土地,即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项目的价值最大化。在中国购买会籍相当于买了一张贵宾资格——只有利益没有义务的许诺,似乎都不能长久。更有甚者,个别黑心球会的会员甚至订不到好的开球时间,会员权益得不到保障,会员投诉无门。为什么?政府明文规定从2004年开始就不批准球场立项了,会员甘冒风险,风险自负。


公共球场取代会员球场——大猜想之球场篇


国外的开发商难道不担心资金回笼问题吗?他们还真不担心,不管是私人土地还是向政府租赁,合约一旦成立,是不受政策风向的影响的。中国开发商既幸运又缺乏安全感:需要高尔夫拉动地段升值的时候,政府“爱你没商量”;为清理整顿,拆除高尔夫球场,也是毫不心慈手软。中国的开发商受资金回报周期和政策不确定性的制约,必须做“短跑运动员”,造成中国高尔夫的乱象,实属无奈。



我们不妨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思考:几十亿上百亿的房地产,光银行利息每年要付多少钱?而土地租期只有几十年,刨去建造工期,所剩更少,依靠高尔夫球场的营运收入,肯定不如炒作房地产赚钱。高尔夫球场推动房地产升值,开发商不宣传高尔夫的高大上,难道贴近平民化吗?除非有后续的房地产开发需要,否则让地产商在高尔夫球场上持续投入,商业逻辑说不通。


何况政府现在对高尔夫球场保持高压态势:一方面,很多球场现在生死未卜,比如北京在去年消失了六家球场(国际、翡翠湖、人济、京城、伯爵园和加州水郡),实际上部分球会并未收到退出通知,但也被执法部门强制夷平,现在仍未结案,会员们的权益如何保障尚不可知,但前途愁云密布,球会和会员的心情,恐怕都不会太好;另一方面,中央八项规定落地,很多地方官员当初取得会籍时来路不正,现在正急于脱手,坊间传言,市场标价60万的会籍,二手中介可以净赚20万,却也无人问津。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大环境下,二手会籍都跌破发行价了,新会籍的销路自然可想而知了。


既然会员制球场在现阶段行不通,公众球场的可能性又浮出水面。


公共球场取代会员球场——大猜想之球场篇


公众球场,顾名思义没有会员——所有的规则都由经营者制定——球场和打球者的关系成为了商家和消费者。好比餐馆和食客,餐馆可以根据市场机制定价,食客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消费,这就让买卖双方的矛盾减少了很多。



在国外,公众并不意味着廉价,著名的圆石滩就是公众球场,一场球打下来,非要几千美金不可(球手必须入住球会酒店)。但是中国高尔夫现阶段的不确定因素太多,而高风险又没有带来高回报——除非政策扭转,哪怕是不压制——在中国斥巨资建公众球场,现在还不太现实。


畅想一下吧!中国未来的公众球场面对哪类客人呢?注重价格因素,不挑剔球场品质和服务,对高尔夫保持强烈兴趣的爱好者——这些条件仿佛更倾向于初学者——不必动辄花几十万购买会籍,对球场品质还不足以挑剔,只要有场地可以打高尔夫就很开心了。


国家这些年清理整顿高尔夫球场,最主要考虑两个因素:水源地和耕地。公众球场选址在哪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日后的命运。首先不能选择在高尔夫人口稀少的城市,开发高尔夫增量人口的风险太大,需要长期不断地投入和运作;也不能距市区太远,交通不便将导致球手的热情降低;最后要远离水源地和耕地——政策红线就是球场的生死线。这样算下来,高尔夫一线城市中,北京球场数量太多,价格竞争激烈,利润堪虞;上海寸土寸金,投入太大;深圳一直充当改革的先锋,试点运行既有人口保障,又有政治优势,最为可行。事实上,敢为天下先的深圳人——龙岗和云海谷的公众球场——也是这么做的。


公共球场取代会员球场——大猜想之球场篇


让我们来算笔账:球场每天从7点开始营业,基本下午3点以后就不放人开球了,这样算来是8个小时的开球时间。10分钟一组人,凑够4个人就开球,1小时就是24个人,一天满负荷接待能力就是192人。刨去太早或太晒的时间(灵活定价也不一定没人选),一天至少能拥有160~180人左右客流量。果岭费平日300元,节假日400元在深圳地区是绝对有价格优势的。这样一天下来的打球流水大概在6~7万左右。餐饮不要太贵,没人会在公众球场的餐厅里招待贵宾,49元的套餐,只有三种选择,节约了成本,加快了效率,光套餐一天就有近万元的收入,还不算专卖店和练习场的收入。一年下来别说3600万,就是有一半,养活一个不大不复杂的18洞球场,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18洞占地太大,流转节奏太慢,开9洞公众球场行不行?为什么不可以——球场可以规定球手在130分钟内必须打完,打不完接回会所。别弄那些500码和200码以上的五杆洞和三杆洞,也不用太多人造景观和土方起伏,因地制宜,果岭慢点都没关系——加快打球速度,不要拥堵非常重要——养护的范围尽量收缩,果岭禁得住每天200人次的踩踏就行。


开发商靠什么挣钱?依旧是高尔夫地产!只不过不做别墅做板楼了,100平米内的中等户型,面对的就是三四十岁的白领阶层。尽管他们供不起高尔夫花园洋房,但是享受到的同样是打开窗户扑面而来的绿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精彩尽在《高尔夫》杂志
回复  “订阅” 查看此刊详细购买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1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高尔夫球论坛 ( 京ICP备13021897号-6 )

声明:高尔夫球论坛文章帖子系网友编辑上传,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至电或发送E-mail告之! 51LA统计

GMT+8, 2024-10-5 11:17 , Processed in 0.510056 second(s), 5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Golf Forum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Golf Foru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