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拍完《吴清源》时接触的高尔夫,筹拍《狼灾记》的阶段开始疯狂着迷,然后是一有机会就打球⋯⋯按王昱自己的话说,他肯下功夫,只是打的量远远不够,所以球技还不行。打球之路如同电影人生,卡在一个点上,只差机缘。他需要一个突破,但他感觉自己应该快找到了。因为他有球感,他太喜欢高尔夫了。距离不是他所擅长,但“搞摄影的,眼神儿不错,所以推杆还行”
198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摄影系,王昱一直与中国内地第5代、第6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诸如田壮壮、娄烨、路学长等人有着紧密的合作。在文艺片、商业片,纪录片、人物传记等各类型电影中担任摄影师的王昱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会跟高尔夫这项运动产生关系。
“因为高尔夫太慢了,适合老年人,还特贵族。”这是2006年之前王昱脑子里的高尔夫印象。
直到2005年底2006年初,田壮壮导演的《吴清源》刚刚杀青。彼时正是高尔夫发烧友的田壮壮一直对这部电影的摄影师王昱说,“你该打球了。”不仅如此,田壮壮还把自己最开始打球的一个NIKE的球包,还有一套杆和其他装备一股脑儿全都送给了王昱,拉着他去了北京西边的一个练习场。
从此,王昱发现高尔夫是一项非常适合自己的运动,打球第二年还加入了高尔夫明星队。那时候他与田壮壮都住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两人经常结伴练球和打球。高尔夫启蒙知识基本都是田壮壮指导的。不过俩人水平不一致,不是老能打在一块儿,于是王昱一有机会就跟明星队里水平差不多的各个球友过招,有一次在大理的明星队活动上还受了前国家队总教练宋庆礼的点拨。没有正儿八经跟专业教练学过,但是经各种高手支招,自己又喜欢看专业书籍和视频来揣摩学习,王昱越来越享受高尔夫所带来的挑战和乐趣。不仅不觉得慢,还经常在打到16、17洞时感到意犹未尽,“怎么这么快就打完了。”
在1月的北京采访王昱,是在一个电影设备器材公司,空间敞亮、暖意融融,他戴着一顶黑色礼帽,身着黑色毛衣、蓝色牛仔裤,围着一条几何图案羊毛围巾,微笑地招呼我们喝茶,亲切随和的气场倒是和高尔夫绅士的作派不谋而合。现场拍摄的时候,王昱拿起P杆颠起了球,他说小时候踢过足球,有底子。“一百多下没问题。”这种球感也让他对自己的高尔夫充满了信心。拍完这一组照片时,他极具职业敏感地提议:“这张不错,不过这个光能不能更好一点?眼睛下面补点底光应该就好了。”
刚迷上高尔夫时,有一次去山西拍戏,我带了一根P杆、一根推杆和几个球,在宾馆房间里还练了练推杆。
第一次下场是2006年夏天,在泰国曼谷。那时我正为《吴清源》后期调色,当时已经在那做了一段时间后期了,压根儿没有下场的打算。后来田壮壮导演到了,他有备而来,带着球包,说打球吧。我就现买了服装和鞋,租了杆。
第一次下场觉得很好玩,与在练习场打球完全不同的感觉。给我们配的几个泰国球童都是大妈级的,很逗,还经常拿杆戳一下拍一下,“调戏”我们。
说到规则和礼仪,刚开始和田壮壮导演一起下场的时候,我也报成绩,说四杆五杆之类的,有时他会说“不对啊,那个怎么不算啊?”还有的时候,打球时我不小心说话了,他就瞪我一眼。后来自己有兴趣了,就开始看各种高尔夫书籍、电视节目等等,对这项运动的内涵就了解得越来越多。
在高尔夫明星队打球挺愉快的,以前每个月有月例杯,每年还有年赛。我们都会为了年赛提前调整时间,为了大家一块儿痛快玩一场。我太太也打球,所以如果我们赶上了这几天的档期,就把小孩交给别人看着,自己玩三天;如果因为拍戏赶不上还挺遗憾的。虽然我个人拿不到什么单项奖,但是大家聚在一起打球抽奖什么的,气氛很好。
我跟田壮壮打得最多。不过摄影的工种决定了我必须时刻待在剧组,偶尔休息一天可能又要跟导演看景、开会等,所以一上戏我就不带球包了,冬天也相对打得少。
我觉得我需要一个突破,那个卡住的点应该很快就找到了。
四大满贯、莱德杯、美巡欧巡等,只要有时间,我都会看电视直播或者录播。球星里我喜欢吉米·内兹,麦克罗伊当然也很喜欢,还有卢克·唐纳德也不错,他很稳定。小麦是完美的,从技术到心理。新秀里的斯皮思也很棒。
我太太比我晚了好几年才开始打球。我投入的比她多,有空就喜欢研究,下场次数比她多一点,但高尔夫这东西折磨人的就在这,她现在的成绩居然跟我差不多。主要是女的她不发力,不容易出事,总在球道上,而我总喜欢研究头一杆上哪、两杆上果岭之类的,就容易出错。我觉得我需要一个突破,那个卡住的点应该很快就找到了。我本来希望2014年突破的,结果去年没怎么打,又没进展。
我喜欢山地球场。大理的苍海高尔夫球场我特别喜欢。自然景致壮丽迷人,同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还有寻甸的天湖岛球场印象深刻。那次是球队月例杯,我们待了三天。我们都是每天上午比赛,下午自己再加一场,本来可以连打6场的,但是有半天我们及个人受邀去考察一个影视基地项目了,只打了5场。打到第二天,都可以研究每洞的攻略了。有一个四杆洞是盲洞,果岭面积细窄。同组的很多人第二杆都没能落在果岭上,而我在那洞两场都保标准杆,印象特别深刻。
我们曾经在新疆尖山子自己做了四个球洞。
拍《狼灾记》的时候,我跟田壮壮导演去新疆一个叫“尖山子”的地方取景。那片戈壁上有许多硬土,还有怪石,长了很多灌木,看起来很开阔。那时候我们正对高尔夫发烧呢。田导就建议“要不我们自己做几洞吧”。我们就用一个皮尺自己量,做了一个四杆洞、五杆洞,接着四杆洞,最后三杆洞回来,一共四个洞小循环。我们回北京时买了铺墙的那种塑料滤网,又带了四个洞杯、洞旗,扛到了新疆。我和美术在洞旗上画了小山还写了字。
负责“建”果岭的是一个打前瞻的制片,他用三合土夯三四个果岭,但他没打过球,只是听我们说要做出坡度等等,结果他将坡度做得很大,再加上滤网的材料特别滑,土又硬,整个果岭非常难停球。有一个北京过去的朋友,球打得比我好得多,但是在有一洞打出了9杆,气疯了。而我因为了解坡度和洞线,反而比他打得好。每一次打球之前,我们会用石头把果岭的洞口盖起来,怕下雨破坏。打球时再把石头挪开,放上洞杯、插上洞旗。至于球道,就是我们从球包里裁的一小块地毯做成的。每次开球的时候放在地上当梯台,因为怕把杆打坏了,球开到哪就捡起来铺上地毯接着打。于是,我们就骑着沙滩摩托当球车,一边奔驰一边捡球、铺“球道”,特别过瘾。
今年夏天去了圆石滩,一个朋友是那里的业主,但我因为其他事宜没打成,就开车转悠了一圈。球场看起来太棒了,我一定会再去一次,好好打场球。我特别想以后真的能住在球场边上,随时能打球。英国的林克斯也想打,朝圣之地嘛。
高尔夫是属于个人的运动,不跟别人对抗,而是跟自己对抗,这个我觉得是最重要的。其实它的内涵跟你的工作、生活和人生的核心是一致的,你不能把你的问题怪到别处。你能不能过得更好、创作得更好,你需要过自己这道坎儿,就像我现在这样,我卡在了某一个点上,跟别人无关、跟装备无关。就是我自己的问题,解决这个坎儿只能等待我自己的领悟与发现。
更多精彩请观看《高尔夫》04月号刊
回复 “订阅” 查看此刊详细购买方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
最新一期HI GOLF已经上线了,实用的、好玩的,应有尽有,用IPAD扫一扫下方的二维码,会有更多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