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拿山名字的由来根据岘港当地人说出自英文Banana(香蕉)一词,又被称为Bana Hill,从巴拿的命名由来可以看出这里不辄成为东西方文化精粹的交融之地。
在法国殖民时期,由一些欧洲人在岘港发现了这片乐土,于是大量的欧洲建筑建在半山上,甚至包括度假村、酒窖与歌剧院。由于这一段渊源导致巴拿山在欧洲极富盛名,每年都会吸引无数欧洲人慕名来度假。这里的法国城堡带有浓郁的高卢味道,周边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繁茂森林,给予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以荫蔽。有时行走在巴拿山,恍惚间会产生错觉,误以为置身在阿尔卑斯山的一个欧洲小镇。当中的法式风情,还体验在缆车中转站的美食——Ban Mi,法包内,有生菜、西红柿、青瓜和叉烧等馅料,再加少许辣汁,是混合了中法越特色的地道美食,大家一试便会爱上。
以法式城堡为背景的婚纱照唯美浪漫
法越结合的“混血儿”美食——Ban Mi
位于山上城堡建筑,基本上呈现法式造型,色彩斑斓,犹如一个童话世界,而地下却拥有东南亚最大的机动设施游乐场。
至今在巴拿山的半山留有一百年多年前的酒窖,对于红酒颇有研究的亲们大可亲身去探访一下真正的法国酒窖,甚至可以亲自品尝美酒佳酿。享受杯酩之悦,在酒窖外的露台同样可以一览巴拿山旖旎的风光。
巴拿山已成为越南与法国文化融汇、自然美景与小资格调的精粹之地,像极了宫崎骏大师电影中的天空之城,只因她飘在云与雾的边缘。
走在巴拿山脚下,一抬头隐隐看到飘渺的云雾,收拢在翠山周围。那种迷雾笼罩的奇象带来莫名的神秘感,这里号称越南中部的人间仙境,崇山间的浓雾牵引着一颗驿动的心,几乎迫不及待想沾下巴拿山上的仙气
在巴拿山通常需要搭乘缆车上山,这种游玩的方式可以淋漓尽致地感受到巴拿山的仙境之美,坐着缆车进山等于在高空如一枚楔子直接钻入灵山仙境的腹地,雾气从脚下嗖嗖掠过。这种在云端的感觉大概也只有在人生的50分之一中可以体会到吧,有部分缆车的线路比较陡峭,满目皆是壮观的奇景,巴拿山的树木高大而繁茂,有部分高达数丈的树冠甚至会打脚下穿过,郁郁葱葱的枝桠泛出油绿的光泽,这种原始密林的本色如夏日里的甘霖熨帖到舒心。
缆车俯瞰山溪水清
近看瀑布一泻而下
大片绣球花
去巴拿山的那天,心里有些潮湿,当置身云雾中时,忍不住伸出手来触摸,居然有些丝滑的触感。缆车到达一座山峰后,到达中转站,再望向山下,进山的入口已经不知所踪,被轻易隐藏在山坳里。仰起头空气舒爽到每个毛孔都竖立起来,全身心地通透,若是没有那么多游人,定然对着空谷幽兰长啸几声。抬望翠山顶处,云雾袅绕成仙境,整座巴拿山几乎漂浮在空中,仿似一座飘浮在云中的天空之城?山的中部完全被云雾遮蔽,似乎眼前的仙山已经拔根而起,飘飘忽忽欲上云霄。缆车最末一程,感觉在云彩中穿梭,一直到达迎风顶,仙风拂面,举手投足间一股洗尽铅华的浪漫。
缆车越往上,云雾越浓重
从中转站到半山腰,转过一扇峰,惊见一座释迦牟尼大佛伫立在山中,宝相庄严、慈和安详、表情细腻,佛座下点缀着大片的绣球花,佛像跟香港大屿山的差不多,看上起甚为壮观。巴拿山的布局比较神奇,典型的中西合璧的风格,既有东南亚富有底蕴的佛教文化,又有西式的城堡与游乐场。这座如来大佛传递着佛教对于越南的影响,佛教文化已深深浸透进岘港原住民的生活。
绕过高耸的释迦牟尼大佛像,往山下走时,来到岘港海拔最高的寺庙——灵应寺,据当地人所称这是岘港三座灵应寺之一,这儿香火颇为鼎盛,这跟佛教在岘港当地的盛行有关。灵应寺的建筑风格瑰丽而典雅,端立的寺庙与巍峨的大佛构成佛门净土的奇观。有一句古话叫,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几乎成为巴拿山的写照。灵应寺矗立在半山,居高临下地君临巴拿,庙门上的横额和楹联深具禅意。
岘港巴拿山——迷雾天空之城,傲世而飘渺,只因她飘在云与雾的边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