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有一个宗旨——运动第一,学习第二。因为他们认为,体育的本质是人格的教育。
那什么是体育?体育的要素是团队合作,是顽强拼搏,是坚持不懈,是崇尚荣誉,所有这些都是一个人的社会化指标,体育的核心就是人格塑造。
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小学生每天都有体育课。日本青少年研究对中、日、美三国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表明,中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比例为8%,远低于日本65%、美国63%的水平。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想必不用多说。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孩子都“不喜欢”体育运动呢?
先来看看各国家长对孩子体育锻炼的态度:
美国:运动是孩子一定要做的事。
俄罗斯:宁愿孩子没有聪明的头脑,也要孩子有健康的身体。
韩国:运动可以塑造形体美。
欧洲:运动和学习一样重要。
中国:学习成绩更加重要。
再来看看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之间的差距:
1到4岁:无不同。
5到8岁:美国的家长会带孩子出去打球;而中国的家长更希望孩子在家学习。
9到12岁:美国的孩子几乎每天都出去健身,包括打球、跑酷甚至力量训练;中国的孩子很多已经戴上了眼镜,他们过多的作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抽时间去运动。
13到14岁:美国的孩子大多已经牛高马大,肌肉发达;中国的孩子却仍在为多跑了一圈斤斤计较。
15岁到18岁:美国的孩子大多开始练肌肉,一部分考了文科,但大多数仍在健身(打球等);中国小孩正在为中考不停地奋斗,很多人因此熬夜,殊不知此时正是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
19岁到25岁:美国人大多开始工作,但是他们的天性和从小培养的健身习惯,使得他们从未停止健身;中国的小孩或者成为宅男,或者整天待在办公室……
最终,中国的孩子长大了是这样的:
美国的孩子也长大了,他们是这样的:
我国少年儿童锻炼明显不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令人忧虑,少儿体质已敲响警钟。《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是上网聊天和打游戏、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三成。
少儿体质一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导致的结果最典型的就是肥胖和近视。而过去20年里,我国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心理和沟通障碍、网瘾和自杀问题逐年增多。
是什么原因让诸多活泼好动的孩子们丧失体育运动的兴趣、没有养成健身锻炼的习惯呢?
根源在于重智育、轻体育的应试教育思想误区。
环顾周遭,我们常听到很多父母这样告诫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句话反映出一种可怕的国民共识,扭曲的价值观必然导致扭曲的教育。
玩是孩子的天性,中国孩子当然也不例外。但在“望子成龙”观念和巨大升学压力下,孩子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参加绘画、英语、音乐等坐着不动的兴趣班。运动时间被学习挤占,丧失了自主锻炼意识。上学后,随着学习任务加重,运动时间更少了。
美国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指标,是引导学生们普遍重视运动,这种理念值得我国借鉴。在美国大学入学实行的多元评价体系中,一名在中学运动队有优异表现的学生,获得的评分可能达40分,而一名高考满分者得到的评分只有25分,可见美国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这种注重过程评价、真正的运动能力以及与大学培养目标的结合,使每个学生在中学里都必须至少参加一种体育项目的训练。
来源:网络
<hr>
Schedule
日程安排
>VIP private group lessons
>VIP私人小组课
$1000 pp , 4 students/Group
仅限4人/班,6800元/人
>Date and time
>活动时间
2016年10月23日 星期天
上午班:9:00 - 11:00am
下午班:2:30 – 4:30pm
David will give exclusive private 2-hour lessonsto a group of golfers.
大卫会给球员们提供独家两小时小组课程。
等 · 你
不见不散
十月
For more info. or sign up,
Please check with
更多详情或报名,请咨询
0755-2691 1160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预登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