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
高尔夫不论从广义或狭义的角度来说,体育是文化,高尔夫也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今天所谈的,除去物态文化以外,讲的是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心态文化角度去看高尔夫。
1
高尔夫的社会属性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高尔夫是相对大社会的一个亚社会。某一个工厂,一个学校,一个宗教团体,都是一个亚社会或亚群落,有各自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
然而,对于高尔夫,中国社会舆论存在严重屈解,把它看成是富人权贵圈子,强调高尔夫的阶级属性。
同学们都知道,高尔夫这项运动起源于苏格兰的牧羊人,我相信这项考证。直到现在,中国西北牧羊人还在使用一种羊铲,当要改变羊群方向时。
就从地上铲起一块大小合适的石头,用击打动作把石头击向领头羊的左边或右边,方向、距离、落点都很准确,那动作近似高尔夫的挥杆。
现代高尔夫奠基者老汤姆,莫瑞斯也出身于贫苦工匠。这位老汤姆可是高尔夫历史上的关键人物,现代高尔夫球场的建制,18个洞的打法以及基本规则,都是他搞出来的。
再以后把这项运动带到美国苹果树下的又是一群漂泊的劳动者。高尔夫的发源如此,它的发祥又如何呢?
高尔夫发祥地是在美国。全球有3000多个高尔夫球场。其中美国最多,有200000多个。
老美约有2600万高尔夫愛好者,几乎每两三个家庭就有一个人经常打球。
我曾去美国打球,较长的一次45天,从东海岸打到西海岸。
打球时和我编在一组的既有企业或银行高层主管,也有退休工人,还有初中生。
美国一个普通的三五万人的小社区,就有三五个球场,他们设置高尔夫球场就像拥有麦当劳、沃尔玛、图书馆和洗衣店一样平凡而普及。
在美国打球跟享受毫不沾边儿。你得自己拉球包,找发球台,看距离,选球杆,注视落点。
一面打球还要一面用沙壶为草痕补沙,用沙耙把沙池抹平,用工具把果领修复,再加上拔放旗杆,到处找球杆套子,一片手忙脚乱。
在国内球场被球童伺候惯了,做这些可颇不习惯。有一次走下果领时,下意识地把推杆向后一递。
身后的球友问:“这是什么动作?”这才发觉搞错时间地点。尴尬中生智,连忙说:“我这支推杆很好使!”
高尔夫是一项直接参与的运动,那是正经八摆挽起袖子的参与。
跟其它项目的球迷在看台上摇旗呐喊、站脚助威不同,高尔夫球迷个个都会下场比划几下子,球迷即球手。
几乎没有光说不练的“天桥把式”。在它的发源地和发祥地,都是一项涵盖各个阶层的大众化运动。
而在当前中国,看待高尔夫的两个极端,都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请听以下的广高用语——名流荟萃,富豪云集,成功人士的标志,与精英人士共舞,高人一等的选择,加入本会倍显尊荣,直至“享受总统级的玩乐”……
这些话来自高尔夫业内的炒作,自我拉抬、自我孤立和自外于主流社会,其效果是以浅薄的炫耀去挑衅大众。
再听来自另一方的严厉指责—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腐败的温床,视同卖淫嫖娼,按夜总会经营同样收税。
以上两种视角的高尔夫,都不是原来的高尔夫。中国的高尔夫是变质变味的高尔夫。
高尔夫并不具有特别的阶级属性。指责它的罪恶就像我们以往曾经批判过许多美好有趣的事物那样轻率。
我们曾认为麻雀是四害之一,早年我就在学院路这一带参加打麻雀,如今它成为北京少见的益鸟。
我们曾说印象派是坏东西,如今人们争相去美术馆看这些世界级的艺术瑰宝。社会性的无知、刻薄、挑剔和偏激是容易旧病复发的。
目前中国社会对高尔夫的认识是发展中国家阶段性偏执。
高尔夫不存在彰显财富的意义,也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打球就是打球,这才是原汁原味的高尔夫。
2
高尔夫的精神内涵
高尔夫是一项极为独特的运动。它有别于所有的球类,其它球类场地几乎都是矩形平面,足、篮、排至网球乒乓球无不如此。
矩形是便于两军对垒,平面是为了降低除实力因素之外的偶然性。
同时,其它球类运动都是把球打给对手并制造威胁,唯有高尔夫肇始于把球打向远方苹果树下的一个小洞。
除了小白球也是圆的,它与各项球类的差别从形式到本质都毫无共通之处。
让我们以现代球类运动中最具典型性的足球为例,球场中线犹如楚河汉界,两队球员配置好似排阵布兵,就连前锋、后卫、门将的称谓,进攻防守、快速反击、侧翼包抄等术语,都直接来源于战争。
看台上金鼓齐鸣、号角动天更显杀气腾腾,二十来人争抢一个皮球等同争夺一项有限的资源,资源到手仍不见罢,还要直捣龙门予以斩首。
体育人类学认为,足球是模拟战争的游戏,也是不携带武器的战争。
人类需要足球,是因为人与动物一样具有攻击性的本能和好勇斗狠的倾向,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需要发泄,于是人们发明了足球和诸多球类,并且用竞赛规则装上安全的阀门。
不过,阀门常常失灵,我们依然看到场上踢人拉人、拳脚相加的恶意动作。
足球注定只是少数人参与而由多数人助威的运动,当90分钟结束后,参与厮搏的战士已精疲力竭。
但多数人如果不能接受成王败寇的现实,配角们因积蓄太多未能释放的肾上腺素而转换为主角,继而拉开球迷大规模闹事的帏幕。
相形之下,高尔夫一开始就与其它球类分道扬镳。
它为所有球手设置了共同目标,限制或杜绝了球手之间的身体接触以及挑衅,并为球手的互动制定了关爱、礼貌、诚实与慎独的准则。
例如,当球手不慎将球打入周边树林,同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协助去找球,因为礼仪规定中开宗明义写着“要为别人着想”。
高尔夫不设跟踪式裁判,每个人的成绩全凭自报,倘若误计或假报,此人可能终身再与赛事无缘。
它的每一细节都透露出人文内涵与文明的成熟,启迪人性中美好的潜质,场上一切问题都以和平的软手段来处理。
它强调的是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尔夫是对起源于斯巴达克尚武精神的西方体育界一次整体性的超越。
全世界高尔夫界都将英国圣安德鲁斯球场制定的高尔夫礼仪规则作为范本,在几百条不厌其详的规定中,凝结着两个引人注目的光点,其一是“关爱”,其二是“诚信”。
巧合如斯,这不正是我们在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所提倡的精义么!
3
高尔夫的角色心理
高尔夫球场一般离城市不太远,设置在车程可以忍受的地方。
做为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都置身于钢铁与混凝土建构的森林中。
每天清晨离开一个水泥制作的匣子,钻进一个钢板制作的更小的匣子,移向另一个被玻璃包围的匣子。
很多人早己忘记阳光、月色、星空。也忘记了冬寒夏暑和鸟语花香。
高尔夫如同一个奇妙的玄关。它离城市如此切近而可触摸,推开一道门,身后是红尘浊世。再推开一道门,迎面就是清新的大自然。
站在发球台望去, 自然界的景观元素应有尽有,蓝天如洗,芳草如茵。森林、灌木、坡岗、湖泊、溪流……
其实,在真正的自然界却难以找到一处如此紧凑的景观。
这里所看到的一切都出自专业的设计,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经过人工的摆布。
高尔夫球场隐含着一个悖论:这里并非出于自然,却比自然更加自然。
于是,一个城市人角色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代入为一个自然人。
以上内容来源于“维实体育“,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