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a
Australia
编辑 | 贝拉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理念去做同样的事情,得到的结果大相径庭。这种现象在文化领域会显著体现,就好比东西方文化一样,不同的文化直接体现出不同的社会。今天我们来浅谈一下中澳高尔夫文化的差异。
在我们国内,经常打球的人们应该对国内的高尔夫球场有所了解,豪华的会所,别致的门厅,忙忙碌碌的服务人员和球童,潜移默化的就直接把高尔夫在世人面前定义为了“高贵的运动”。三十年的发展历史,并没有给我们树立起文化底蕴,这也与我们社会文化的不同有所关系。而在澳洲,高尔夫文化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从而也导致了大众对于高尔夫的定位。
高尔夫球场文化差异
这方面对余刚先生的观点还是非常认同,也摘用他的表达,世界各地高尔夫球会的面貌虽然千变万化,但其基本元素却没有太大差别,它们都是由大门、会所、 练习场、球场这四部分构成的。然而,这些由相同的元素所构成的球会,却总能带给球友们不一样的感受——有些球会虽然古朴素雅,但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高尔夫文化气息。总结起来就是亲近自然,就地取材,舒适的人文体验,注重高尔夫球运动本质而非繁杂的客户服务。
再回想一下国内球会是怎样的?没错,许多球会从大门到会所都修建得十分气派,虽然富丽堂皇,但是它除了传递出雍容奢华的信息外,却再无半点关于高尔夫精神的传承与勾勒。这种对高尔夫文化认识层面上的缺失,正是造成当前国内高尔夫行业野蛮生长现状的根本原因——我们的球会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的投资,疯狂的圈地、盲目的建设,最终却没能为高尔夫在国内的发展换来一条坦途。
理念差异带来的收支差异
澳洲球场的经营与管理建立在良好的高尔夫文化氛围基础之上,他们的收支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而国内球场的经营与管理由于缺乏这种高尔夫文化氛围,所以在收支两端常常难以达到平衡。由于有着浓厚的高尔夫文化沉淀做基础,澳洲的球会在各个方面都做到了低碳、环保、自然、绿色。
球场内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一专多能,这样又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因此,他们走的是一条可持续经营的道路。
与之相对的,中国的许多球场之所以大多存在亏损,并不是在开源方面做得不够好,而是在成本管控方面有着太大的欠缺——大量的员工、水电、租金、球场日常维护费用以及一次性建设资金的巨大投入,使得我们球会中大部分的收入被消耗掉了——我们进得多,但开支也多。澳洲却是进得多,但开支却少的很多。中国一家球会平均一年的运营费用少则2000万,多则5000万;这对于澳洲的任何一家球会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比例。而如果我们要追本溯源地探讨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我们会发现,这其实都是在高尔夫文化上的认识差距所造成的。
高尔夫球场文化差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打球人口在120万人左右,而澳洲则是十几倍于中国,归根到底还是基于文化理念不同,培养理念不同导致的。澳洲高尔夫球协会对于参赛选手的选拔并不是以成绩为标准进行球员选拔,而是以“公益”为衡量标准,所有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是必须在公益上优异才能具备参赛资格,这在国内是无法想象的。
同时在澳洲,很多年轻高尔夫选手每年都要无偿的教授初学者高尔夫球技和礼仪,在采访澳洲队员的时候,全部来参赛的球员在谈到自己的职业理想时说的都不是做一名职业高尔夫球员,而是律师、医生等公共职业,这在国内的青少年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家长也不允许。
从以上的内容我们能够看出,澳洲的高尔夫文化培养的是高尔夫观众,而不是以培养高尔夫人才为目的,这就让澳洲高尔夫拥有了大量的群众基础,在这其中诞生出优秀的高尔夫选手也不难理解。
反观我们国内,目前很多高尔夫青少年打球都是受着父母的影响较多,家庭不惜付出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支持孩子打球,梦想着成为耀眼的明星,不论孩子是否喜欢,是否适合这项运动。当然,这与当下我们社会整体的教育观是分不开的。
最后送给大家Links Lady Bay晚霞
祝大家周末愉快~~
你如果想 练习高尔夫 | 度假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