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洞橄榄洞(Tee Olive)
标准杆:4杆长度:455码昵称:木樨(TEA OLIVE)球场故事:第1洞是一个轻微偏右的狗腿洞,上坡方向。向左的开球可能会撞到树林,此洞需要一记精准的第2杆来攻上起伏的果岭。攻果岭落点不佳的话可能会导致艰难的二推进洞。1935年,此洞曾经设计了一个球道左侧的沙坑,后来被去除。另外在1951年增加了一个果岭旁的沙坑,在果岭前方左侧。
第2洞石枣洞(Pink Dogwood)
标准杆:5杆长度:575码昵称:石枣(PINK DOGWOOD,粉色山茱萸)球场故事:此洞是个偏左的狗腿洞,2杆就可能上果岭。果岭旁又大又深的沙坑需要球员们对第2杆引起特别的重视。最初,果岭旁只有靠右侧的一个孤零零的沙坑。这个沙坑在1966年被缩小了面积,而在1946年又在左侧增加了一个沙坑。
第3洞-碧桃洞(Flowering Peach)
标准杆:4杆长度:350码昵称:碧桃(FLOWERING PEACH)球场故事:一个经典的短4杆洞。球员们不会全力开球,旨在避开4个球道旁的沙坑,但是之后需要全力攻果岭,这时用力过大也要好过用力不足。果岭表面从右至左起伏,左侧有个细细的颈部并有沙坑在一旁守卫。同鲍比-琼斯一道设计奥古斯塔国家球场的阿列斯特-麦肯齐认为第3洞的设计近乎完美。因此,这个洞的改动要比其它任何一个洞来的少得多。
第4洞-海棠洞(Flowering Crab Apple)
标准杆:3杆长度:240码昵称:海棠(FLOWERING CRAB APPLE)球场故事:此洞是个难应付的3杆洞,需要用长铁杆,而且经常由于风的影响变得难打。2个沙坑都在前部,一左一右,果岭草皮由后部向前部起伏延伸。果岭最初像个可乐瓶,现在稍微宽大了一些,收腰不是太厉害;但是这个洞依然难以捉摸,难打。
第5洞-木兰洞(Magnolia)
标准杆:4杆长度:455码昵称:木兰(MAGNOLIA)球场故事:上坡的偏左狗腿洞,果岭有斜度。球道沙坑非常深,要求开球精准。要想避开那些沙坑,需要开球距离超过315码。果岭从后向前倾斜,后部有个沙坑专门吞噬那些过长的击球。此洞的设计得到了苏格兰圣安德鲁斯老球场中的传奇之“路洞”的灵感影响。但鲍比-琼斯最初并不同意球道旁沙坑的设计。
第6洞-红松洞(Juniper)
标准杆:3杆 长度:180码 昵称:杜松(JUNIPER) 球场故事: 这个3杆洞有着一个高抬起的发球台以及一个大大的起伏的果岭。从前至后的狡诈的推杆面积使得上果岭的落点变得很重要。在20世纪30年代里,果岭前有着一条溪流;而50年代则是一个池塘。但是这些障碍在比赛中很少能起到作用,因此在1959年被去除了。
第7洞-蒲苇洞(Pampas)
标准杆:4杆长度:450码昵称:蒲苇(PAMPAS)球场故事:在这个紧实的洞上,开球往往是到达球道左侧中央,这样接下去的第2杆可以从一个较理想的球位上打出。从这个位置,一记中短程度的铁杆比较适合,但重要的是要避开果岭前面的3个沙坑以及后面的2个。第7洞原本缺乏个性,直到1934年和1936年的大师赛冠军霍顿-史密斯(Horton Smith)建议果岭重建,并增加了那些沙坑。
第8洞-素馨洞(Yellow Jasmine)
标准杆:5杆长度:570码昵称:素馨(YELLOW JASMINE)球场故事:上坡洞,开球需要精准,来避开右侧球道上的沙坑。又长又细的果岭没有沙坑陪伴。果岭旁替代沙坑守卫的是土丘,最大的一片在左侧。颇具特色的果岭旁的土丘在1956年被移除来改善现场球迷的视觉效果,但是在1979年又被重建了,而且是在名将拜伦-尼尔森的监督下完成的。1967年,布鲁斯-德福林在此洞上抓下了大师赛历史上的第2个双鹰球(信天翁)。
第9洞-樱桃洞(Carolina Cherry)
标准杆:4杆长度:460码昵称:樱桃(CAROLINA CHERRY)球场故事:此洞闻名于世的是其从后至前倾斜的果岭。球员们往往会开球奔向右侧来避开第2杆需要面对的2个果岭旁的沙坑。原本的第9洞果岭有着比现在的果岭更加“虚假的前部”。落在那里的球往往会回滚到球道上。
第10洞-山茶洞(Camellia)
标准杆:4杆长度:495码昵称:山茶(CAMELLIA)球场故事:这个长长的4杆洞有着巨大的下坡度,而且在果岭前部挺远处有着一个接近60码长的中心沙坑。球员们会尽力开球打到球道的左侧中央来获得攻果岭的最佳角度,接下去就只要劈杆从右打到左。直到1935年之前,这个洞都是比赛的首洞。它历来是球场上最难打的一个洞。最初,第10洞的果岭被设置在巨大的球道沙坑的右侧。1937年,果岭被移到了沙坑前面的隆起处,使得该洞的难度变得异常的高。
第10洞-山茶洞(Camellia)
标准杆:4杆长度:495码昵称:山茶(CAMELLIA)球场故事:这个长长的4杆洞有着巨大的下坡度,而且在果岭前部挺远处有着一个接近60码长的中心沙坑。球员们会尽力开球打到球道的左侧中央来获得攻果岭的最佳角度,接下去就只要劈杆从右打到左。直到1935年之前,这个洞都是比赛的首洞。它历来是球场上最难打的一个洞。最初,第10洞的果岭被设置在巨大的球道沙坑的右侧。1937年,果岭被移到了沙坑前面的隆起处,使得该洞的难度变得异常的高。
第12洞-连翘洞(Golden Bell)
标准杆:3杆长度:155码昵称:连翘(GOLDEN BELL)球场故事:这是世上最著名的高尔夫球洞之一,这是奥古斯塔球场中最短的3杆洞。球杆的选择往往很难,由于风速多变,所以从6号铁到9号铁在比赛中都是可能的。恐怖的雷氏小溪以及3个狡诈的沙坑使得球员攻果岭的落点变得很关键。球员们需要走过本-霍根桥来到达果岭。第12洞对于后9洞开球的球员们来说是个梦魇。多变的风、窄窄的果岭以及露水都会终结选手冲击大师赛冠军的梦想。
第13洞-杜鹃洞(Azalea)
标准杆:5杆长度:510码昵称:杜鹃(AZALEA)球场故事:这个偏左的狗腿洞需要精准的开球到达球道的中心,这样可以让球员有机会2杆就上果岭。高抬的果岭前方有雷氏小溪流过,4个沙坑虎视眈眈地等在果岭后面。拜伦-尼尔森桥就在发球台下方。它的现状要比当初设计的时候要大,最初这里只是一片空地。最后由麦肯齐在小溪的旁边建立起一个果岭。
第14洞-杉木洞(Chinese Fir)
长度:440码昵称:杉木(CHINESE FIR)球场故事:这个不含沙坑的4杆洞最大的难度就是从左到右落差极大的果岭。如果开球落点好的话,第2杆通常只需要一支中号铁。球道右侧的一个沙坑在1952年的大师赛之后被移除了,使得第14洞成为了奥古斯塔球场里唯一一个没有沙坑的洞。
第15洞-火棘洞(Firethorn)
标准杆:5杆长度:530码昵称:火棘(FIRETHORN)球场故事:如果风不大,这是个相当容易打的5杆洞。好的第2杆必须要打过水塘,避开果岭右侧的沙坑。1935年,萨拉岑曾在这里235码的距离上打出过大师赛史上首个双鹰球。1935年,第15洞还没有果岭旁的沙坑。鲍比-琼斯坚定地认为这个球场上的任何一个5杆洞对于高水平的球员来说都应该可以2杆上果岭。
第16洞-紫荆洞(Redbud)
标准杆:3杆长度:170码昵称:紫荆(REDBUD)球场故事:这个洞需要完完全全地打过水障碍来到有3个沙坑守卫的果岭。由于果岭从右至左起伏得厉害,因此需要精准的开球才能有抓鸟的机会。麦肯齐最初设计的16洞与第12洞非常相似,但后来被证明对于大师赛的选手来说太简单了。1947年,这个洞被添上了一个池塘,果岭被移到了右侧。
第17洞-天竹洞(Nandina)
标准杆:4杆长度:440码昵称:天竹(NANDINA)球场故事:这个上坡的4杆洞的果岭还是危机四伏的,因为它看上去在任何方向上都有着很大的斜坡。偏向右后方的位置需要球员很高的准度。第17洞的果岭最初没有沙坑,被设计成能接受低滚球。现在,前方的沙坑令高抛的攻球变得更加安全。有趣的是“艾森豪威尔树”——这是一棵以美国对34任总统的名字命名的树,因为总统老是打到这棵树,因此他要求把这棵树砍倒,但它还是树立在球道的左侧,离发球台210码远。
第18洞-冬青洞 (Holly)
标准杆:4杆长度:465码昵称:冬青(HOLLY)球场故事:高尔夫世界中最著名的第18洞之一,这个上坡的偏右狗腿洞被球道左侧的2个沙坑守护着。上了球道中央的开球后往往需要一记中铁杆的第2杆来攻向深窄的果岭,果岭由一个偏左紧挨着的沙坑以及另外一个偏右的较远的沙坑拱卫着。即便是在最初的状态下,第18洞也有着2个明显的层叠。周围布置被设计成来提高现场球迷的视觉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