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述/冯立光(LPGA球员冯思敏的父亲)整理/艾柯 图/李功文
我是个强势的父亲,和大部分的中国家长没有区别: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完美,这儿不行那儿不行,永远会指出她的缺点,批评得多,鼓励得少。我甚至对着女儿说过不少狠话,包括当着她的面说——“你不是这块料。”小时候说的多,是因为那时候她成绩不稳定,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回想当年,那时候幼稚的人其实是我。后来她技术水平稳定了,长大了想法又多了,心理上的原因影响了成绩,我又觉得她思想不行。和大部分父亲一样,我觉得自己这么说她有足够的理由——因为这个世界上除了爸爸之外,没有人会跟你说这句话。别人只会说你的好。
我怀疑过女儿成为一流职业高尔夫球员的能力,从小时候到现在,持续不断。在她陷入低谷的两年里,虽然我和她妈妈始终站在身后支持她。但很多个晚上,当我睡不着的时候我也常常问自己,我为她选的这条路到底对不对?一家人在一起,无论成功的可能有多大,我们都会陪着她向前走。我在推着她,而她也一直坚定地朝着职业球员的方向前进。
女儿和我是不同的两种人。我愿意尝试新东西,一旦遇到障碍我会更倾向于改变,这是我的性格。但女儿不一样,当教练或者其他她信任的人给她指导,告诉她该怎么做时,她会持续到底,每天持续不断的坚持下去。我曾经告诉过女儿,我最佩服她的就是能每天坚持不懈地做同样一件事情,这是我自己做不到的。
冯思敏很能吃苦。我觉得全世界所有高水平运动员最大的共通之处就是他们能吃苦,肯训练。这是成为好运动员的基础,剩下的就要看你能不能利用好自己的优势。
这孩子个性不像我也不太像她妈,虽然她血型和妈妈一样都是A型,这可能和她成长教育环境不一样有关系。我和我太太个性都比较强,都特别有主见,但她更随和一些。虽然是独生女,也是我们一家人生活的重心,但很多事情上她都更容易为别人考虑,而不会只管自己。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大学里独立生活的那一年,在球队里明明是个子最高、腿最长的一个,但她却常常挤在旅行车的最后一排。虽然是球队里成绩最好的那个,但她总会在打完比赛的时候帮师姐拿鞋拿包。这些事她以前几乎没做过,但她也不会找教练争取。她觉得这些都没什么了不起,既然是校队的传统就应该遵守。
这是一条艰辛的路,但回头去看,这其实是一条既平凡又美好的路。2005年当我们一家三口踏上美国时,我从没想过自己未来的十年会是这么走过来。很多人对我说,你们这样的经历很特别,和大多数中国家庭都不一样,但我觉得很正常。紧密的家庭关系,一家人一直在为一件事努力投入,虽然经历过波折、艰辛和苦闷,但自己真的觉得很舒服。我感谢老天的眷顾,因为一个人想要这样的经历并不容易,要各方面条件都符合:首先要有个共同的目标,要各方面的因素能让大人和孩子都坚持下去,这很难得。可以说,回头看这段路,我不但不后悔,还充满了珍惜。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这时候这么说有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感觉,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觉得这一切都很值得。无论女儿现在是在LPGA上打球,还是留在大学里完成学业,或者在巡回赛上经历各种挫折和磨练,哪怕最终她的未来并不以高尔夫为职业,我都觉得这一路值得。除了一家人共同的经历之外,从理性的角度我也是这么想的。在小敏遭遇低谷的时候,我曾经告诉她:“在业余圈子里,高尔夫水平一流的中国人不多,在这些业余球员里精通英文的就更少了。你不仅仅精通英文,还了解两个国家的文化,这更少见了。”可以说,像小敏这样的孩子是13亿中国人里非常小众、非常专项的一个分子。只要她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将来一定有光明的前途。因为这些学高尔夫的孩子们从小一起长大一直在竞争,有的时候她们很容易陷入一种思维:如果打不了职业,自己就什么都不行。我希望她有时候跳出小圈子,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自己——特点这么鲜明的专才,只要会利用专业,一定有你可以发挥的地方。
她转职业那天,我对太太说:“现在高尔夫是她的职业了,她就要以此谋生,从今天起,我再也不会说她不行,无论她打成什么样,我不会再说一句这样的话。”回国的时候,只要我回家,无论冷不冷,老母亲都会叮嘱我多加衣服。我想,为人父母大概都是这样,有些话总会脱口而出。我一定做不到看到问题忍着不说,但我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强势地对待她。我想要尊重她的职业和人生。
我们彼此心灵最接近的时候是她读大学的那个阶段。虽然我和太太只去学校看过她两三次,大部分时间她都在跟校队训练比赛,但几乎每天她都会打电话给我们。无论我们在美国还是国内,她都会打电话告诉我们自己这一天干了什么,打球有什么情况,和队友之间发生了什么,出去打比赛就聊聊比赛。很有意思,她读高中的时候我们天天在一起,反倒没什么这么多话说,大概是因为练球的时候我就在身边,不用她说,我就先分析了。读大学的那一年,她经常发个视频过来让我看看;平时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告诉我,让我帮她想想。我非常明确地感觉到女儿很需要我。
她其实已经可以不需要我,她有巡回赛级的教练和球僮,但我依然能感觉她的依赖和信任。她相信我能够帮助她,哪怕有时候觉得我说的不对,她也很少跟我对抗,只是会不按我说的做。我相信,随着她水平越来越高,对高尔夫理解的逐步加深,这样的时候会越来越多。但她也知道,世界上不会有其他人像我这么了解她,不光是性格,更多的是技术。过去这些年里,教练的每一堂课我都跟着,她也许更能体会教练这一堂课的内容,但我却清楚地记着教练这一年甚至过去三年里对她的全面调整,用了哪些不同的训练方式和组合。她去微观地调整动作,我从大方面上告诉她问题在哪,这是我给她的最大帮助,也是她最信任我的地方。
这一年,我还想跟着她去比赛。我们的高尔夫模式不会改变,我会看她练习,跟她比赛,像普通观众一样走在围绳之外。比赛结束的时候告诉她问题出在哪里,提一些战术站略上的建议,这是我非常想要帮助她的地方。我希望她能保持平稳的情绪,避免过大的成绩波动。至于接下来几年会怎么做?我也不敢说,要看她打的情况和她的想法。
高尔夫父亲永远都不会空虚。哪怕有一天我不再跟着她比赛,哪怕我在国内她在国外,她的成绩总会牵动着我的心,总会为她担心总会打电话跟她沟通。倒着时差看记分榜是所有球员父亲共同的生活。我相信哪怕是打到了冯珊珊这样的水平,她的父母也一定会熬夜或者第一时间关注女儿每一轮的成绩。
冯思敏
9岁学球,2005年10月赴美,2013年凭借高尔夫奖学金就读范德堡大学。2014年8月转职业,并于同年通过LPGA资格考试,截止4月底,她本赛季在LPGA参赛8场,晋级3场。
©Golf Digest China 2015
今日内容,敬请关注~
晕了照样飞得高!杰森·戴伊教你如何提升铁杆弹道
父亲节特辑 | 高尔夫父亲永远不会空虚
决战前终极赔率:斯皮思约翰逊戴伊“三国杀”
高尔夫大师微信号前五日TOP5热读
点击即可阅读
美国公开赛夺冠热门|米克尔森1号木连续动作详解
球技 | 布茨·哈蒙教你轻松搞定果岭边沙坑救球
美国公开赛卫冕冠军凯梅尔教学:如何利用灵感改善铁杆击球
现场 | 梁文冲今年美国公开赛的最后9英里
美国公开赛首轮并列领先者斯滕森:我是如何打铁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