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会问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我在练习场打的挺好,可一下场就打不出来了?除了大家通常认为的练习场和球场的环境不同,状态不同,条件不同等客观原因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意识导向的不同所致。
在我们平时练习时我们把意念主要集中在击球的过程上,对结果不是那么介意,而到了场下,我们则把意念更多的放在结果上而忽略了产生结果的过程(即挥杆)上。正是这种击球意念上的差异,导致了结果的不同。试想我们在做同一件事时,如果脑子想的不同,又如何保证结果是相同的呢?
在训练中我们曾遇到过一个有趣的案例:让一个九岁的初学男孩做3码的侧坡连推,要求是让他用我所教的“正确动作”连续推10个球,必须要“进7个”以上才可以结束去吃饭,结果连续推了近30分钟也没有完成,人都快要崩溃了。看到他这个样子,我有些于心不忍,于是我就改变了要求,让他只要保证连续10次推杆的动作都是“正确”的,不管进几个都可以下课。
结果出乎所以人的意料,他连续推进了9个!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原因就是我的第一个要求规定了两件事:“正确动作”(过程)和“进7个”(结果),其结果导致了孩子将意念更多的放在结果上,而忽略了导致结果的过程上,在我把结果从他的意念中拿掉后,他的意念中就只剩下过程了,当过程完美了,结果自然就有了。类似的例子,在我日常训练中不胜枚举。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意识导向对结果的影响,因而在训练时,不但要注重动作的重复性,同时也要训练挥杆意识导向的重复性。在场上击球过程中,人脑不可能是空白,叫你什么都不想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在平时训练中有意识的强化击球意念则是可以做到的。
意念的重复是动作重复的保障,而且意念必须和过程相连,一个好的过程多半会带来好的结果,而一个好的结果不一定是好的过程产生的,非好过程产生的好结果是不可重复的,只有好的过程产生的好结果才是可以重复的。结果是不可以控制的,而过程是可以控制的,所以应当把意念放在可以控制的过程上,而不要浪费在不可控制的结果上,这样做不但会使我们得到好结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会使我们的打球心态更为平和,可谓是一举两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