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收藏的6支中国近代球杆及藏品,覆盖北京、上海、香港、天津,甚至包含了威海、武汉、南宁、福州乃至西藏球场历史线索, 让我们回看100年前中国高尔夫的繁荣
两年前,在和一位苏格兰收藏家交流时,我发现他的藏品中竟然有一支清朝宣统2年(1910年)苏格兰球杆制造商为上海球手手工定制的长铁杆,以及另一支民国初年(1912年)的鹅颈推杆。我好话说尽,用高价从他手中收来了这两支稀有球杆,在我的古董球杆收藏生涯里遇到有中国元素的球杆,这还是第一次。
孙来利于1902年上海高尔夫俱乐部球童高尔夫锦标赛上获得冠军
两个星期的物流等待,让我彻夜难眠。一百多年前,盘辫子的清朝人的打球场景时常出现在梦里,现有的近代中国高尔夫历史介绍少之又少,而任何一件能还原那段历史的鉴证物品就更为珍贵。我走访了上海图书馆、上海档案馆,以及对近代中国高尔夫历史有了解的国内外藏家和学者,进行沟通交流,将历史碎片逐渐拼凑整合,近代中国高尔夫历史的轮廓慢慢呈现在我的面前。
我迫不及待地从9月份“老球杆”专栏开始,在未来的几个月里,通过我已收藏的球杆和获得的信息,尽可能地还原近代中国高尔夫的痕迹。本期介绍的球杆“Shanghai”字样清晰可见,它见证了这座远东最繁华国际化都市——上海的高尔夫兴衰。
让我们通过这张压题照片时光倒流,回到1902年上海高尔夫俱乐部球童高尔夫锦标赛——孙来利站在第6洞发球台,盘起辫子,均匀呼吸,紧盯小球,收腹,提臀,轻松上杆,完成完美的击球,小球滑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在了球道中央——他最后赢得本场比赛的冠军。这张目前已知的华人打高尔夫最早的影像资料与本人邂逅,实属偶然。第一次撞见它,是在苏格兰圣安德鲁斯老球场旁边的英国高尔夫博物馆中,它让我意识到中国并非仅仅拥有30多年的高尔夫历史。回国后,我第一时间给博物馆发去邮件,请求他们能够提供照片的复印件,让更多中国人了解百年的中国高尔夫文化和历史。可是,1个月、2个月、3个月过去了……发去的邮件石沉大海没有回响。我辗转通过友人——前荷兰公开赛冠军、苏格兰人伊恩联系到博物馆的馆长劳里·瑞伊,从馆长口里得知,自他1990年到任后,博物馆就失去了这张照片归属者的记载,所以出于版权问题的担忧,博物馆爱莫能助。
上天眷顾有心人。在美国高尔夫收藏家协会的一次拍卖会上,“Hi Jeff, are you interesting in my collection?”一位会员走过来,和我这位远道而来的中国会员攀谈。他给我推荐了一张1902年英国《闲谈》杂志残缺的一页,其中赫然呈现着这张我梦寐以求的照片。不仅如此,图片配合文字,描述了球童孙来利夺冠的场景——当年的中国球童是被球会和会员鼓励参与打球的——它让我穿越时空,仍能感受到当年上海租界高尔夫的繁荣!
1843年11月1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上海开埠。大量殖民者涌入上海,到了20世纪初,上海已超过伦敦、巴黎和纽约,拥有近20个外来民族,成为全球民族最多元化的都市。当时的上海杂志这么辩驳自己:“人常讥,上海四不像——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是无所可而又无所不可的怪物——这是上海文明的特征。这种文明混合一切而成,一经陶炼,至成熟纯净之候,人们要惊叹其无边彩耀了!” 作为现代运动的发源地英国, 在当时的上海人数最多的就是英国侨民,高尔夫也随着租界的扩大和洋人的增多,在上海蓬勃发展起来。
一个占地约300亩,中国最早的9洞高尔夫球场,坐落在跑马场内(如今的人民广场)。该跑马场建于同治元年(1862年),后经两次迁移,才定址于此。最初的地址是道光30年(1850年),上海跑马总会,于今南京东路以北,天津路以南,河南路一带。后咸丰4年(1854年),跑马总会高价出让了老公园,在大片土地中取得了171亩土地的使用权,建成第二个赛马场,其中有34.5亩土地未被开发。咸丰10年,所余的那34.5亩土地由4名洋商合股建成运动场,称公共体育场,中间辟有板球场、网球场、足球场等。一年后,跑马总会又将这一片土地卖掉,再次低价强行购入今人民公园及人民广场的500余亩土地,建造跑马厅。
在这片土地上建成的球场由1894年成立的上海高尔夫球俱乐部承租,该俱乐部在很长时间里都不接受华人会员。根据记载,其实早在1880年前后,就有侨民在粗糙不平的跑马场上打球了,中国当时并没有高尔夫球具生产商,球杆需要从苏格兰进口。
19世纪末,随着英国殖民地不断拓展,高尔夫运动也同时被带到了全球。 亚洲、非洲、大洋洲、美洲都先后建设了高尔夫球场和成立了高尔夫俱乐部。这些国家高尔夫运动的发展,给英国球杆制造商们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众多制造商开始拓展自己的国际业务,来自地球各地的订单接踵而来。
本文介绍的铁杆杆头标记,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磨损,岁月的洗礼让这支晚清的铁杆显得尤其孤寂沧桑。谁是这支球杆的主人?现已无从得知,它背后的故事只能靠球杆上的记印来推测一二:左上角的“L”字母,在当时特指Lady,代表它是一支专为女士定制的球杆;中间偏下的“Mid Iron (中铁)”字样代表了铁杆型号,19度的杆面倾角相当于我们现在使用的2号铁杆;从“Made in Scotland”可以辨认出苏格兰是它的产地;靠近杆颈的“Warranted Hand Forged(手工锻造)”的前几个字母“Warra” 已模糊得难以辨认;最让人兴奋的是在杆头中央“Shanghai”字样清晰可见;“L”下方一个隐约绳结是詹姆斯·科林格尔·克科拉公司的专属标记,这是一家来自于爱丁堡的高尔夫球具制造商。1985年克科拉公司开始了高尔夫球的生产和销售,当时多项专利让他们的高尔夫球产品名噪一时。和詹姆斯·亨利·罗杰公司的专利侵权官司,让克科拉公司的知名度有增无减。1910年克科拉公司正式进军球杆制造行业,1913年收购了托马斯·哈罗尔公司,从而扩大了球杆制造的规模。他们的业务到了1920年开始走下坡路,之后苦苦维持了3年,被公开拍卖。
我很难对这支球杆去估一个市场价值,它对近代中国高尔夫的历史来说是无价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精彩尽在《高尔夫》杂志
回复 “订阅” 查看此刊详细购买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