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会破口大骂,一是觉得自己被冒犯了,或者觉得这个题目狗屁不通。你看,着急了不是?呵呵。其实,这里的“穷人”跟阶层没关系,也跟钱多钱少没关系。我要讲的是,我只是借用“穷人”来代表“loser”(衰人)而已。比如在球场上,总着急的那位肯定老输,老输的人就是“穷人”。
“着急”是怎么回事?
在心理学上有一项关于“着急”的研究,它被称为“棉花糖实验”。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和他的助手们,选择一些4岁大的孩子,把他们单独领到一个房间里,在孩子的面前放了一个棉花糖,他们告诉孩子有两个选择,一是在任何时间里按一下面前的铃铛,就可以把研究者叫进来,把眼前的棉花糖吃掉;二是一直等着研究人员回来(大约15分钟的时间),这样的话,就可以得到奖励----两个棉花糖!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等待的过程颇为煎熬。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还有一些孩子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很快按了铃。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地抵抗住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想办法等到研究人员回来(用手蒙上眼,躲起来等等),并得到了奖励。
实验并没有结束,米歇尔教授从1981年开始,给已经是高中的653名当年的试验者一一发问卷调查。在分析问卷的结果时米歇尔发现,当年马上吃糖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分数也较低。他们通常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友谊。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钟再吃糖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比那些马上吃糖孩子平均要高出很大一截子。
这里传递的信息是“即刻的小利益,等待的大利益”。在此之前,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的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智商。但“棉花糖实验”出来后,它揭示了人“成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这项能力被称为“Delayed gratification”—— 延迟满足。我题目中所说的“着急”,就是延迟满足能力缺失的表现。米歇尔教授研究认为,延迟满足能力对一个人的未来有较强的预测性,因为一个人的自控能力的源头就是延迟满足的能力。
”穷“怕了,所以才着急?
延迟满足能力的高低怎么和穷不穷有关呢?米歇尔研究表明,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普遍延迟满足能力低。他认为这和低收入家庭没有多少机会训练孩子延迟满足有关(本来资源就紧缺,再等就没了)。中国30、40、50年代的爷爷奶奶们,包括60、70年代的爸爸妈妈们,哪个不是从穷日子中熬过来的。从来就没有可能“满足”,谈何“延迟”。因此,爷爷奶奶辈的,加上父母辈的,因为自己穷怕了,所以生怕孩子“亏待”了,想要什么,赶紧满足。不管家里钱多钱少,养出的孩子总是有点急死白咧样子,一看还是个“穷”孩子。
着急出成绩,却牺牲长期利益
我们是做运动教育的,几乎天天可以看到“着急”的例子。本来运动就是游戏,学习也是为了更好地享受游戏,可父母们却难以轻松,把跟孩子玩耍的好时光,统统看成“时间成本”,心里难免盘算着,从哪寻找“收益”,学东西要快,出成绩也好快。
学员也着急,都在寻找一招制胜秘密,恨不得今天学明天就能使上;打球也着急,总是要跟自己过不去,非要找出“完美”的击球方可罢休。我碰到过不少打高尔夫打得好的孩子,上去一问,并没有几个孩子发自内心地喜爱这项运动,我对他们的未来表现表示深深的担忧。
说到急死白咧,也提提教练。不管教练来自哪个文化背景下,粗暴的军事化训练不可能持续性地培养人才。那些脾气暴躁的教练有可能带出心闲气定、宠辱不惊的大将球员吗?这些都是着急惹的祸。要知道,着急往往是以牺牲未来的长期利益来换取“快”的即时结果的。
如何远离“着急”?
研究表明,自我控制能力是自行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一个人情商的基础能力。它是我们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心理素质,而自我控制能力就是延迟满足的表现。
不论你是球员、父母还是教练,每当你“着急”的时候,不妨利用以下方式来进行抵抗:
- 当你受到诱惑要做与长期利益相悖的事时,请想象一下,这个选择就意味着,你为了即时的满足感放弃了更好的长期奖励。
- 想象你已经得到长期的奖励,想象未来的你正在享受自控的成果。
- 然后扪心自问:你愿意放弃它,来换取正在诱惑你的短暂收益吗?
引自《自控力》,凯利·麦格尼格尔著
所以,准确地应该这样说:不是打不好球着急,是着急打不好球;不是穷人容易着急,是着急容易穷。
你会着急么?我还是会着急的,所以我要经常提醒自己,多跟那些不容易着急的人在一起。
本文由远见高尔夫学院院长马万里授权「高尔夫教学」刊登,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hr>
给孩子的除了好教练,好课程还要有好装备!FootJoy Junior系列高尔夫球鞋正在限时特价中哦!快点击阅读原文选购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