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服务行业被卷入O2O的热潮之中,“解放手艺人”成了最响亮的口号,当服务不再依赖实体店铺,越来越多的“手艺人”被互联网解放了出来,中介一时间陷入了恐慌。而本文的作者却认为:去中介化、解放手艺人都是梦,去手艺化、解放中介才是真,为什么这么说?
文/刘鹏(品途网专栏作者、干净么创始人)
在O2O火爆的这两年,很多人都在鼓吹O2O是“去中介化、解放手艺人”,在我看来,这就是在忽悠人,忽悠了很多创业者去干那些目标是“去中介化、解放手艺人”的项目,梦想着有朝一日的成功颠覆,口号喊得响亮、畅想激情澎湃,却被无情的事实给了一记耳光。
去中介化不如解放中介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大面积的普及可以打破信息不对称,去掉很多中间环节,但是去中介化,是做不到的。大部分去中介化的项目到最后没有去掉中介却把自己去掉了,一部分看似成功的去中介化企业也只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了新的中介,不同的是这种新的O2O模式覆盖面更广、信息展示更透明。
我把中介分为两个类型:1、有价值的中介,2、无价值的中介。
中介是居间帮助甲、乙双方达成某项协议/契约/合同的机构,在中介过程中,牵涉到中介与委托方(甲、乙方或双方)签约、发布和传递信息、寻找委托方合作者、协调甲、乙方签约、帮助完成签约和追索并获得报酬等活动,中介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居间”。中介机构有很多,主要的有贸易中介、服务中介、物流中介、房产中介、二手车中介、网络中介、婚姻中介等等。在这些不同形式的中介里,都有有价值和无价值的区分。
贸易中介很多是提供有价值服务的:比如供应商搜寻、筛选、审核、开发,以及对产品的检验和质量的把关,还有出口、报关、物流等等方面的服务,这些你互联网去得了吗?服务中介提供的很多有价值的服务,怎么去掉?比如我要办一个营业执照,我不专业,或者我没那么多时间,花个1000元找个中介办理简单又省事,这么有刚需的服务互联网能解决吗?物流中介更是不能去掉的,房产中介不但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性的问题,更提供了房产这种高价值交易的专业服务,也是很难去掉的。能做中介的人和机构都是比较了解供需双方需求并拥有某些特殊渠道和资源的,那么容易被去掉?综上所述,O2O的模式是去不掉有价值的中介的,能去掉的都是那些依靠信息不对称赚取差价和依靠关系而这些关系并没有太大价值的中介。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很多旧的模式,很多繁琐的、没价值的中间环节都会被取代或者被去掉,但并不是什么都可以被取代、被去掉的,现在还梦想着去中介化的创业者,需要好好反思下自己的定位了,既然去不掉,为何不解放和连接有价值的中介呢?不信的话就看看最大的本地信息服务O2O平台58同城,里面的信息个人的多少?中介的多少?
解放手艺人不如去手艺化
手艺人:以手工技能或其他技艺为业的人,包括陶工、铁匠、织工、木匠、厨子、乐手等等,也包括米开朗基罗等文化艺术巨匠。在崇尚科技、欲慢不能、欲静不止的现代社会中,手艺代表着一个正在消逝的慢的生活方式。那是一种没有功利和焦灼的技艺,原始、单纯却又充满生活智慧。手艺人往往用传奇的力量为枯燥乏味的科技社会注入诗意、带来了生机。每一个手艺人都是细节的化身,都具有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们自信却不骄傲,激情却不浮躁。在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的现实里,真正的手艺人是稀缺的、是脱俗的、是积极的、是受人尊重的,他们被限制了么?他们被剥削了么?他们靠你来解放?
手艺人和手工人是不一样的,很多O2O项目把手工人扣上手艺人的帽子来解放,只能靠着烧钱补贴来开拓市场提高体验:补贴死,不补贴更死。科技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很多手工可以被机器取代,所以我强调:解放手艺人不如去手艺化。被炒得最火的、叫得最响的“河狸家”,现在说它不成功可能还为时过早,不过他们现在面临的一个无解的难题就是:美甲师在平台积累了客户、赚取了补贴之后,绕过平台自己和客户联系了,怎么破?说好的解放手艺人却被手艺人解放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e流甲”是追求的去手艺化模式,“e流甲”尝试用半自动半人工的方式打造标准化和快速低价的美甲服务产品:在线预订,线下服务,美甲彩绘机承担打印花样这一最重要的程序。人力成本越来越高、个性越来越强、管理越来越难,这些现下遇见的问题靠互联网很难解决,去手艺化起码比解放手艺人来的真实。还有比较火的厨师上门O2O项目,一个厨师一天做不了两三单,公交车地铁坐的累个够呛,先不说食品安全不好控的因素,效率在哪里?好的厨师愿意这么做吗?
各种上门最大的问题就是耽误在路上的时间太久,效率大大降低了,这难道是高大上的O2O发展的趋势?手艺人被解放之后真的就好么?
提着心吊着胆、拎着箱子到处赶,
坐地铁挤公交、看见出租不敢招,
风里来雨里去、还怕客人会生气,
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刷单我不会。
当然,正如品途网CEO刘宛岚女士所说:“去手艺化的意思不是彻底消灭手艺,手艺当然要保留!只是真正的手艺是奢侈的东西,手艺和平价没有办法兼顾。要惠及更多的人,只能去手艺化。能消费手艺的人群,也一定会永远存在,只是他们的数量未必能支撑一个平台的发展。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争论观点的对错,是希望从另一个角度的解读让你有点不一样的思考,很多O2O的热词火了不少创业项目,却迷惑了不少创业者的心。少谈口号,踏实做事,别天天这落地那落地的,吹得越高摔得越重,头顶着蓝天、脚踩着大地,还用落地?还怕摔下?
*以上图文均转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即刻删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