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抛开高尔夫会籍的升值空间这一因素不谈,对于核心打球者而言,相较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前期投入,高尔夫球场推出的年卡、储值卡,以及类似于联盟球场的旅游会籍,更加灵活、方便、实惠,正在逐步受到市场的认可。
高尔夫球场担保,联合渠道公司推出年卡——每次打球价格近似于终身会籍持有者,只不过行权期有限,但节省了前期投入和后期风险;储值卡则简明扼要,购买之后,打球者每次从卡中抵付消费额度,虽然相对于年卡,储值卡单场打球的价格略贵,但是对于时间有限的人,储值卡透明度更高,支出和剩余,行权的截止日期,消费者心中有数;更有甚者,几家球会乃至跨省跨国联合,推出联名会籍,以超乎常识的低价(甚至免费打球)聚拢入会资金,或多或少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背后另有“门道”。
这些产品的问世并不新鲜——存在即合理——从交易双方来看,短期会籍或储值卡都是一笔互惠的买卖。
一部分中国高尔夫球场的产权和经营者时常变更,会籍价值体系难保几十年不变,加上高尔夫人口的增速常年趋平,通过渠道公司订场越来越方便,价格越来越透明,因此,享受不到城市扩大和土地升值带来的实惠,购买会籍必要性就显得愈发空洞:购入时单笔投入大,退出时有价无市,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纯会员制球场已经变得凤毛麟角。北京北五环边上的某球场,就出现过会员大面积抗缴年费的事件,原因一目了然:球场经常举办商业活动,订场公司还挤占了会员本就不多的开球时间,球会年费4000元,会员一年却打不上5场球,这样的会籍名存实亡。相反,各地坚持纯会员制的球会,会籍价格都稳中有升——打球人手中握着甩不掉的会籍,心中只能盼望着更有价值的社交圈层的形成,实际上在买卖心理预期。这一真空时期,就为短期会籍和储值卡创造出市场需求的生存空间。
球场经营者和销售团队也需要短期会籍和储值卡这部分增量收入。虽然球会不会承认自己超卖了会员的打球权益,但是默许也是难辞其咎。有些经营者有难处,当初收回建造成本的会籍销售款早被业主挪作他用,球会仅凭会员消费难以维持球场品质和日益增长的成本开销,当遇到资金周转的问题时,年卡和储值卡是解燃眉之急的重要选择。往小说,一年的营业额多少关乎这一任经理人的年终奖发放,往大了谈,球场业主很难有能力或有意愿在球场建成后持续贴钱,中国的高尔夫球场绝大多数是为了地产项目服务的配套设施,球场能收支平衡就是幸事了。
由于会籍滞销,现在球场很少配置销售人员,很多业主选择将经营权和销售权外包给渠道公司去经营。一来省心,二来降低人员成本和管理风险。外来的经营团队很明确自己的使命——绝不是维护球场品质——在业主允许的范围内,扩大营业收入,便成了度量短期产品的终极准则。原有市场饱和了怎么办?短期会籍和储值卡开拓了市场空间,简直像为管理团队量身定做的产品一样,让人难以拒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精彩尽在《高尔夫》杂志
点击下方封面图片在线购买此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