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支球杆,杆头发挥的作用大,还是杆身更重要。这一命题就好比问婚姻中男人重要还是女人重要一样,本身是个伪命题。因为搭帮过日子,谁离了谁,前提条件就不存在了。但是,爱钻研的读者给编辑部出了难题——到底哪部分更重要?本期我们不妨聊聊看
杆头和杆身怎么PK?
两件从造型,到材质,再到设计方向都不同的东西,如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的确让人有些无从下手。我们不妨先换一个角度切入:怎么样才是好球杆?
好杆头配上贵杆身就一定适合你吗?结果未必肯定。有的人需要重杆头硬杆身的组合,有的人需要轻杆头搭配软杆身……在浩如烟海的杆头和杆身的排列组合中,你必须经过实际测试,再通过有经验的球具技师或教练进行分析,才能得出“什么样的球杆适合你”这一结论。而且“什么样”不代表“什么”——每个人对于手感、声音、颜色、造型……等等参数的喜好,是非常个性化的。需要经过一系列横向比对调整,才能达到性能稳定、用着顺手、看着顺眼的“人杆合一”的境界。
众所周知,越轻越薄的东西越容易损坏。要想把东西做轻,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精力,并且运用更先进的材料,才能保证重量下降的同时拥有规定的韧性和强度。所以,轻杆头和轻杆身的价格往往比同样性能的重的杆头和杆身更贵。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你去工房换杆身,有时候比买一支完整的球杆更贵的原因。世事无绝对,“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理念,在球杆量身定做的范围内未必适用。
杆头和杆身的量身定做和财力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又不直接挂钩。你愿意往球杆上砸钱,不停地改变杆头和杆身的配置,只能说明你拥有比别人更宽广的选择余地,和更多次试错的机会。但绝不代表你花了在球杆上的每一分钱,都能令你的球杆比别人的好一分。别人的球杆好不好,要看它适不适合主人的条件——也许对方花了很少的钱,用得很便宜的配置,就达到了最满意的效果——这事没得攀比。
如果硬要评比杆头和杆身的作用。那么“先天”吃亏的肯定是杆头。USGA和R&A几乎已经设定了杆头的“天花板”位置——体积大小460cc、弹性系数0.87和MOI 5900——但是杆身却极少受到规则制约。于是,几乎所有球具商都向杆头的最高顶点发起冲击,460cc是上限,那么标注459cc都是浪费,标注461又超规,于是市面上清一色都是460cc。偶尔有一些430cc左右的杆头出现,也都是从职业球员的诉求考虑的(据说职业球员也感觉430cc在心理上吃了大亏,故使用者并不多见),极大地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
官方规定如此,刻板保守得近乎不明事理。对于身高矮小的女性球手或者青少年球手而言,460cc的大杆头和偏软的杆身小马拉大车地搭配在一起,叫人如何操控?另一方面,根据近大远小的光学原则,身高超过一米九的壮汉,往往应该使用比460cc更大的杆头和更重更硬的杆身,才能在视觉上更舒服有信心,挥杆释放更充分。
实际情况或许比人们想象中好一些。有些精明的球具商也一直是这么做的——既然消费者喜欢460cc这个数字,那么不管实际大小一律标成460cc好了——反正消费者很少真正去验。有兴趣的你不妨做个阿基米德实验,拿个盛满水的桶,把杆头没进水里,称称还剩多少水,再算出挤出的水重量,看看自己的杆头容积到底是多大。
进一步思考,“一刀切”是否就意味着公平?布巴·沃森随手一抡就是320码,业余球手平均开球距离230码,让布巴站在黑Tee上,业余球手在白Tee开球,职业干掉业余依旧绰绰有余。况且站得离果岭更近这件事,本身就不公平,后者从心理上已经认输了。如果业余球手能从球杆的性能上获益,开得远一些;职业球手为了保证不失误,放弃使用打得特别远的球杆,从而使彼此站在同一个发球台上开球,那才是缩小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杆面反弹系数0.87,杆头容积460cc——这个天花板导致了球具商,或者说杆头开发商的同质化产品越来越多,暂时抑制了球具产业的发展,令很多消费者觉得杆头差异不明显了,换杆身才是提升性能的法宝。
<hr>更多精彩请观看《高尔夫》06月号刊
回复 “订阅” 查看此刊详细购买方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