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收获多次冠军后,张娜在2007年赢得4站女子日巡赛的冠军,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在媒体的镜头中,张娜身边总是站着一位背着球包的 “中年球童”,那是她的教练,也是被她称之为“师父”的魏京生。
作为中国第一代高尔夫人,魏京生不乏“神奇色彩”的故事。在黄山我们聊到他如今的教学理念,魏京生笑着说,“我跟别人不一样。”
在FALA GOLF青少年球员精英赛期间指导学员的魏京生
我觉得对孩子来讲,主要是找乐趣。实际上,很多孩子在一开始就去接触很高级的专业教练,兴趣很早就被扼杀掉了。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讲PGA是怎样训练的,但那是成人职业训练,直接给到小朋友,他们理解不了也做不到,所以就没那么容易感到快乐。我现在让我们的教练把有些东西“扔掉”,因为并不适用于孩子们的年龄段。在我看来,快乐最重要,你去看我们那些小朋友的动作,并不会比其他小朋友动作差,因为这个过程中我们更注重舒适流畅,如果被高尔夫动作绑架了但吸收不了,反而会影响成绩和兴趣。
现在孩子们周一到周末每天都要学很多东西,我觉得总得有个体育课吧。但体育课你可以选网球,也可以选高尔夫、羽毛球、乒乓球。而且体育应该有个主科,一周的训练次数不能低于两次,或者是你近期比较有时间,那就趁着寒暑假,每周三四次,在一个阶段内学会。孩子们都忘的比较快,所以集中性的训练有它的好处,这样三个月的训练时间有可能会相当于一年的训练成果。这种模式做起来后,我发现大家没耽误学习,反而还能促进学习,我就觉得这个事业能够做的长久。
高尔夫绝不是一项耽误学习的体育运动,所以不要在一开始就定高尔夫终身。我一直在跟家长讲,学习要是不好,高尔夫就先暂停一下,所以我们现在一百多个学员成绩都很好,这样去全面发展,我觉得未来能走的更长久一点。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的引导是很重要的。如果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家长和孩子都愿意把时间倾斜在高尔夫上,那他可以在这方面开始有追求。到了十五六岁孩子们开始选择是否要走职业这条路了,我希望家长要给予极大的空间,不要去限制他。如果家长选择走职业这条路,但是孩子并不想走,就只能放弃。
魏京生与张娜
在带完张娜他们,我就很少带球手了,目前的主要精力是在带教练团队。之前像张娜、闫盼盼他们都是从18岁开始跟我学球的,我从中感受到了一些化繁为简的道理,我想把多年的这种感受带给更多人。高尔夫不是最难的的一项运动,但是现在很多教练都是对学员进行了最高标准的要求,所以他才成为最难的运动。
现在大家说打7字头,我觉得不是什么太高精钻才能做到,第一杆打直,第二杆上果岭,就很有机会做到。所以很多家长会问我左旋右旋高抛,我觉得太复杂了。我有一个“差不多”理论,觉得不要太过精细。很多学院现在在用电脑分析孩子们,我们学院没有,我们觉得眼睛可以观察到大毛病在哪,不会去剖析那么细。孩子的力量和身高是一直在变的,一直在换杆,所以其实动作也一直都会有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基本只会在球不直的时候去做一些调整,不会去特别细致的做改动。
经过这两年的培训,教练们也锻炼出来了,我们做了一个“训练运动曲线”。比如说一周练三次,每次两小时,那么两年后你就应该是7字头,我们也会给家长做这种承诺。那么一年就是8字头,半年就是9字头。一方面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做选择,再一个我可以借这个对教练做考核。家长在送孩子来的时候都会问,“我这孩子行不行?”我觉得80%的孩子都行。
以前为了让学员在杆方面省钱,有时候会让他们选择大一年的杆,希望能用的久一点再换。现在我觉得这是错误的,小孩很痛苦,教练也很痛苦。选杆还是要选合适的,青少年期就是要多换。所以我们现在有个换杆的群,你可以半价把你的杆卖给年龄更小的,然后半价买年龄大一点的,这样相当于不花钱换杆。我们内部就这样开始良性循环,一点不浪费。
杨慕天在中巡
除了张娜、闫盼盼和郭彩竹,杨慕天也是我从小带着的,那会一起住,还给他洗过衣服(笑)。带了半年后成绩就到80多杆了,再后来就开始拿冠军了,他也是凭借高尔夫上取得的成绩去美国读的书。
他这几年拿了几场职业冠军,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他中间状态好的时候停了高尔夫去学习。人休息两年再去练球,就跟从零开始差不多,所以他后来专门苦练了一年。我那会跟他聊,想要鱼和熊掌兼得就要受点苦,完成大学的学业了,肯定在打球方面会落后一些,不然别人这几年在干嘛。
像那几个18岁跟着我从零开始的球员,我一直做的是心理辅导老师,技能谁都可以教,我希望教的是如何让他坚持。这就跟爬山一样,你爬一半了,但你看不到山顶,往下退你也走了一半了。如果你选择继续爬,那可能也会遇到别人一年两年就成了,你需要的时间更久。但只要你不放弃,心理足够强大,就会很有机会。
想拿冠军的话,是需要真正去辛苦付出的,很多人都是说的多,但实际做不到。如果有人说,“我比他付出多,然后没打过他,”那就可以理解为付出不够。靠天赋是不行的,天赋加勤奋才能拿冠军。我们很多孩子天赋都够,但是勤奋都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