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出生在太原,从我的父亲往上按家谱查,祖上都是古城平遥人。从平遥县城向西南走十里,有一座千年古刹唤做双林寺。父亲有传统文化情结,我小时候经常坐着他的自行车去双林寺溜达。
这座小小的寺庙之所以能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因为庙里的唐槐、宋碑、明钟以及古代建筑壁画,尤其是两千多尊彩绘的泥塑都是稀世的“镇国之宝”。千佛殿里的一尊韦陀塑像称作“天下第一韦陀”。
来到这里的游人都有一个规定动作:模仿韦陀的造型拍照。看似一个普通的站姿,但没人能摆得出他那种神气的姿态,雕塑家们说这个韦陀身体的关节、肌肉已经扭转到极限,是“动”的,但又符合人体工学原理。就好像我们上杆到顶点时,身体积蓄的势能达到最大值,开始转化为动能,此刻的球杆都是弯曲的。人要在这时突然停下来,势能和动能就都没有了,肌肉和骨骼的关系也会发生彻底变化。
古时候没有照相机,这个韦陀造型来自工匠脑海中捕捉的一张人物动态图,然后用神奇的双手进行还原,而不是照着静止的模特雕出来的。说实话,我在世界各地见到的高尔夫雕塑几乎都是上杆到顶点,但却没见到任何一座是蓄满势能的。于是后来,“天下第一韦陀”在我这里有了新的绰号:“上杆到顶点的韦陀”。
眼下社交媒体掀起了“文艺复兴”热潮,大家开始留意并赞美世界各地的美好文明,说的比较多的是日本“匠人文化”。如今日本的手工业制品比他们的电器和汽车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铁壶、陶瓷、刀器、餐具、球具、工艺摆件,甚至马桶盖……精妙细腻,赞歌一片。匠人们祖祖辈辈只干一件小事,千百年来精益求精,哪怕只是做一碗乌冬面也要子子孙孙力求完美。
匠人文化是东方文明的重要精神元素,无论现在何处发扬光大,毫无疑问全部起源于古老中华。早在战国时期,《考工记》已经详细记述了手工业的各种制造规范和工艺。“上杆到顶点的韦陀”更是说明匠人精神不仅是标准化,还要有激情、个性和爱心。但在中华大地繁衍传承了几千年之后,最近几十年的工夫这一切几乎脉断根绝。
我父亲说,全民大炼钢铁的时候,老宅里传了几代的金属器皿,包括雕着龙凤祥云的铜脸盆、铁门环和锡酒杯,全部砸烂上缴化为铁水。现在中华大地依稀可见的,还有折臂断首的佛像、斩掉兽头的飞檐、磨掉了人物面孔的雕栏……更多完整的匠人真迹,流亡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里供游人赞叹唏嘘。
《一代宗师》的编剧和武术顾问徐浩峰在《逝去的武林》系列丛书里细述了一个特别的匠人群体 “武行”是如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武林各派的绝艺技击作为一门手艺口传心授代代相续,现如今难以为继。记得书中一位武林高人曾说,战斗前的最佳站姿是“如笑如尿”。因为人在放声大笑和站立撒尿的时候,身体肌肉最放松、关节最灵活,最容易积蓄势能。
高尔夫也是一门手艺,无论是职业打球的和教球的都应该算是匠人。高尔夫教练们总说“放松放松”,可怎么才能放松?要说“如笑如尿”就好懂了。高尔夫挥杆最接近哪门兵器?大概是长柄斧子、锤子和狼牙棒一类,在武功秘籍里使斧的要诀是 “左臂不离怀,右手抬起来”。短短十个字,上杆要领尽在其中:前五个字是说在上杆过程中要左臂尽量夹紧胸部,后五个字是说上杆至顶点要右手掌尽量朝天。
如果让武林高手翻译高尔夫教学书籍说不定得心应手,而且通俗易懂、琅琅上口。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每个武林门派都有一本《红宝书》,但迫于生存压力,不轻意外传和永远留一手的旧传统让这些秘籍失传殆尽。而高尔夫界,美国祖师爷哈维·彭尼克百年之后依然手有余香。
十几年前,我做高尔夫记者跟访业巡赛时很看好一位年轻的冠军球员。上个月我们遇到了,他说自己早已不打球而去做其它生意了,我为他感到惋惜。中国人已经有很多年不再提“行行出状元”了,我们的价值观早已变成“谁赚钱谁状元”,谁也沉不下心来,都想赚快钱。一位从事建筑业的朋友说,现在的工厂和工人普遍心浮气躁,连块像样的砖都烧不出来。
其实在军事现代化时期,代表着冷兵器的武林逝去是一种必然。只要匠人精神不消亡,在竞技体育崛起成为主流生活方式的今天,“尚武”的练家子依然有的是用武之地,就像老电影《神鞭》里说的那句话:“鞭(辫子)没了,神还在,换成手枪,照样练成绝活。”
问题是,“上杆到顶点的韦陀”的匠人之魂,何时才能复活?
文/张剑虹 《高尔夫大师》执行出版人,美国《GolfDigest》全球百佳球场评委
©Golf Digest China 2016
今日内容,敬请关注~
跟汤姆·沃森取经:球位后移一点,老枪焕新春!
剑虹专栏 | 匠人之魂,何时才能复活?
高尔夫大师微信号前五日TOP 5热读
点击即可阅读
就算机器人入侵所有运动,想赢高尔夫球手?不可能!
最惹火的全美20佳教练亲授,再难也能脱困
全美第一教练开讲:检查挥杆,从检查打痕开始
LPGA女神VS大胸网红,女人让高尔夫更性感!
让身体协调起来!偷师梅瑞特的1号木连续动作
|
|